2015年对于在酒水行业中奋战的人们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经过几年的调整逐渐清晰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是酒业调整这几年的最大收获。  
    站在2015年的门槛上,业内精英从生产、流通、管理、智业等方面提纲挈领、论道酒业,展望行业今后走势。  
    新局面下名酒价格走向何方  
    自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市场表现最为明显的即是高端产品价格、销量的快速下滑,政商务团购市场严重萎缩。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行业标杆其高端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回落。  
    在近期举办的2014年茅台、五粮液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茅五双雄会”被广泛认为是观察次年白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两大行业标杆能否保价成功将直接影响二三线酒企和区域酒企的生存空间。仙潭集团董事长方久伦坦言:“如果五粮液等名酒价格进一步下调,我们的竞争压力将更大,营销费用提高,市场生存将更难。”  
    回顾2014年白酒行情,总体呈现出高端产品量价齐跌的态势,中低端产品较为平稳。对于当前的行业形势,与会代表普遍认为,2015年中国酒业的深度调整还未见底,利润还有下降的空间,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竞争加速所引发的生存压力依然存在。行业期待茅五保持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这样就能为中小酒企留出充分的生存空间。  
    然而,来自市场的压力远不只价格一项。消费者的渐趋理性,渠道的交织混战,替代品的竞争以及微利时代的来临都对过惯了“躺着赚钱”日子的酒企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面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所代表的新常态,酒企要做的显然不只保价和稳定市场秩序这么简单。  
    从五粮液经销商大会所透露出的消息来看,五粮液将保持52度普通五粮液、1618以及系列酒价格不变,向市场传递挺价信号,并将成立五粮液事业部,把全面消化市场库存、稳定价格体系列为2015年工作重点;二是进行营销体系变革,将大商转变为某一区域平台服务商,2015年启动直分销模式;三是有望在2015年推动国企改革有所突破。       
    除保价、营销体系调整以及改革外,在中国酒业博鳌峰会期间,与会代表认为酒企还应在产品品质、消费群体培育以及转型创新方面下足功夫。  
    “在酒业的新常态下,我认为微利时代已经到来了。”花冠集团董事长刘念波表示,作为酒企,我们应该从“不变”和“变”两个方面去理解。“不变”的是品质,要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在价格的基础上谈品质。“变”的是用变化的思维去适应未来可见的变化。  
    对此,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表示认同。他以近期网上热销的三人炫产品为例介绍说:“三人炫产品139元卖两瓶,这一产品在传统渠道给人的印象是五六百元一瓶,巨大的落差之下酒仙网改如何盈利呢?答案就在规模化上,要用上千万瓶的规模销量来创造效益。这就是我们应对微利时代吸引消费者的方法。”  
    精益管理激活酒企增效潜能?  
    在新常态下,行业转入微利时代已经共识,究竟该如何适应微利时代的发展要求呢?规模化的性价比产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出路,而根本性的出路则在于通过精益管理来激活酒企增效的潜能。   
    长安汽车代表为酒业同仁分享了生产企业应用精益管理的案例,一时间引发了行业对精益管理的热议。     
    在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让企业忽视了锻造自身内功的重要性。随着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成为压倒白酒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戳破了白酒价格的泡沫,而物流、人力、营销等费用的高企以及库存压力的陡增一下子让酒企、经销商迷失了方向。在当下酒业微利的新常态下,酒企必须向市场要规模,向管理要利润,通过精益管理来实现内外部挖潜。   
    据了解,近年来行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在企业内部实行精益管理,如茅台集团、苏酒集团、古井集团、青岛啤酒等。以苏酒集团为例,其早在2011年就致力于实现管理的升级,通过在包装生产等环节加强学习、现场测算、数据统计等,发现改善的空间,采取降低灌酒机空转率、运用九色卡片等措施提升生产均衡性,实现年节约成本约241.5万元。   
    对于精益管理所带来的益处,郝鸿峰表示显而易见。“精益管理有这样几个核心原则,即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尊重人,缩短交付周期,内建质量,减少浪费,推出决策,持续改进的文化。”郝鸿峰介绍说,以缩短交付周期为例,在酒仙网仓储打包中心,精益看板让工作流动起来,一个普通订单从客户下单到发到快递公司,只需要2个小时。快递公司也都是驻场办公模式,这样减少了中间的交接棒环节,提升了产品的库存周转率。   
    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精益管理所带来的裨益对酒企而言显得愈发重要。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广东省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认为,以前中国酒业是靠投入来砸市场,以后肯定是靠管理来赢市场。   
    白酒营销专家、海纳机构总经理吕咸逊预测,白酒业通过精益管理还能提升10%的利润贡献。  
    电商与连锁加速扩张抢市场?  
    继2013年“双11”酒类电商小试锋芒后,2014年“双11”引发的酒类电商大战再度引发行业关注。而在今年酒类电商的发展与酒类连锁的崛起可谓酒类流通领域两颗耀眼的明星。一方面是酒类电商在行业调整期成为酒企无法忽视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酒类连锁作为新模式的引领者,有着传统烟酒店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1919酒类直供登陆新三板,更是引发了行业对连锁业态的关注。此外,时下红火的O2O模式也将酒类电商与酒类连锁连接在一起,创新的背后昭示着行业调整中的星星之火。   
    对于目前酒类电商与酒类连锁的发展态势,元一连锁品牌策略机构创始人铁丁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今天市场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空间竞争转变为时间竞争,空间竞争体现在渠道卖场之争,谁距离消费者越近,谁能够送给消费者的速度越快,谁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这样的竞争格局正是连锁与电商同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过,电商讲的是规模效应,连锁讲的是单店盈利模式,这两种渠道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发行业的洗牌。一方面两类渠道在传统的酒类渠道中占比较少,未来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另一方面,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最终转变为商业模式的竞争。   
    对于2015年的行业走向,中酒网董事长赖劲宇表示,伴随着关系营销陷入泥淖,坚持消费市场零售的电商与连锁将获得长足发展。   
    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伴随着越来越热的O2O大潮,从线下到线上兴起的企业,有可能是未来中国O2O方向的引领者。铁丁认为,在当下的行业转型中,死掉的一定是小的企业,没有盈利模式的企业。而两类渠道随着O2O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在博弈中逐步融合,未来很难界定一家企业究竟是连锁企业还是电商,应该是兼而有之的新型酒商。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