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都报各地哪里哪里涨价了,农民老铁们,你周边或者当地根本就没有涨价或者没有人进行收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顺价,所以导致贸易商或者烘干塔收粮积极性不高。
很多贸易商主体都在等待雪化了之后再收粮,这也是套路之一。现在能真正能收粮的主体只有深加工企业,而且一些小的收粮点开始陆续出粮了,他们不能坚持的原因主要就是天气暖和了。
很多贸易商都在看深加工企业,只要深加工能托住这最后的地趴粮,他们就非常有信心了。只要地趴粮完事了,就看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价位只要再涨100元左右,东北的贸易商就开始陆续卖粮。(这个时候已经跟咱们老百姓没有关系了)
小麦和水稻替代的多不多?
网上很多人都提到了国内又进口了多少多少的玉米,很多人就担心进口的玉米会不会影响东北的玉米价格,白狼可以肯定的说,以后进口和替代就是市场的常态化形式,但对于东北的玉米价格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大家也不会操心这个事情。就算是有所担心的话,也是五一之后,而且东北的中小企业对于小麦和水稻的替代热情不是很高。(即使有差价,用起来很麻烦)
一、东北这些年以玉米这大配方,而且改变配方各方面技术不成熟,而且还会增加他们的成本。(但在山东、河南、河北的禽料替代已经非常的成熟了。而且在没有玉米的情况能支撑到现在这个节点,都在看五一之后会发酵到何种的程度,现在山东到底还有多少玉米,谁也不清楚)
二、华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库容也决定了他们不能进行大量的收购,只能随采随用,所以才会有只要上量就下降,少了就涨价。而且如果华北的需求五一后要真的加大需求涨价的话,东北玉米就会大量走入市场,反之东北贸易商手中的玉米市场就会变窄,最后的流向只能是东北的深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
如果南方对东北玉米需求变少的情况下,贸易商的心态就会有一个巨大的反转变化,有可能玉米价格会所有下降,其实贸易商现在走货也赚钱,但是谁又不是想多赚一些呢。
现在还有一些人拿缺口作文章,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缺是肯定的、一定的,但要因为缺让玉米暴涨,我是坚决不认同的。
为什么会有替代?其实前些年一直就有替代,只是替代的范围和比例低,也说明了玉米的不缺。现在替代的范围扩大,那么玉米的缺口会因为水稻、小麦替代,加上玉米进口的补充慢慢在缩小,不会放大,只是供应偏紧的一个状态罢了。(备注:前年一些小麦就已经进入辽宁和吉林的一些地区了,只是量很小。)
三、年前东北玉米涨得过快,对于年后的玉米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影响,从上面来看,不管是政策还是一号文件里看,玉米的种植面积一定会扩大,那么10月份左右,新陈交替的时候,玉米会不会存在风险,这就要让时间去验证,而且部分人认为秋季玉米上市前期出售的玉米比后期卖要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