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方面,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均处于高位震荡的阶段,2月10日豆一主连的收盘价格达到5829元/吨,与1月4日的价格相比,上涨了88元/吨,年后还未开始交易,相信容易出现开门红。2月10日玉米期货价格为2763元/吨,跟1月4日时的期价相比,整体价格波动不大,如果与1月13日的最高价相比,玉米期货价格还有所回落。不过,纵向来看,2020年国内的玉米价格是步步高升的,多地的收购价突破1.5元/斤。春节刚过,全球粮价上涨,玉米、大豆价格是否明显上涨?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节后备货补库会推动玉米、大豆价格上涨
春节假期已进入尾声,部分企业也陆续恢复生产,随着假期结束,大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会恢复常态。对于玉米、大豆深加工企业来说,节后复工需要加大粮源采购量,特别是山东、河北等地,本身玉米深加工企业较多,企业正常复工后,那么需要采购的玉米量会明显增多,而基层农户手中的玉米粮源并不充足,有的是惜售,有的是直接没有余粮,这些因素会影响玉米价格走势。大豆消费量也有类似的情况,企业采购需求会陆续恢复,短时间内会形成“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带动大豆价格向上突破。玉米、大豆这类粮源,跟水稻、小麦不一样,宏观调控的力度没有那么明显。
二、库存消耗较快,更有利于玉米、大豆价格向上突破
在2019年之前,我国玉米市场库存量较为充足,加上每年新增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量,不过自从临储玉米大幅度去库存后,玉米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玉米市场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应偏紧。2020年玉米进口总量超过720万吨关税配额限制,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这也说明国内流通的玉米粮源跟不上。大豆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更明显,进口大豆的占比超过了消费总量的85%,国产大豆的供应量是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的,振兴国产大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哪怕经历5-10年,也无法实现完全自给自足。玉米、大豆市场没有库存压力,其价格上涨的动力就更强了。
三、进口大豆依赖度较高,短期无法改变现状
曾经我国是大豆出口国,每年有不少大豆可以出口,不过这种局面从2000年开始变化了,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水,而市场上需要的大豆却不断增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量,那就只能扩大大豆进口量。不知不觉无法摆脱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了,2020年大豆全年进口量突破1亿吨,消费量占比超过85%,前几年进口大豆的市场占比接近90%,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的说就是市场上流通的10斤大豆,就有9斤是进口豆源,只有1斤是国产大豆。振兴国产大豆已形成共识,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靠国产大豆来完全取代进口大豆更是不可能,因为国内没有那么多耕地来种大豆。
四、资本市场存在炒作因素,会推动粮价上涨
粮价在波动时,资本市场也会从中分一杯羹,毕竟这是获得利润的好时机,在2020年大豆、玉米价格明显上涨时,资本市场也贡献了不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大豆的收储价格为2.2元/斤时,如果大豆价格只有2元/斤,那么贸易商自然不会亏本出手,会宁愿选择惜售,后期等待时机再出手。根据以往的情况看,资本市场是倾向于看涨的,价格上涨多个角色都受益,如果价格下跌,那么就容易出现互相踩踏现象。当然,资本市场炒作因素也有顾忌的地方,因为涨幅过大时,容易触发宏观调控,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上涨幅度。
总之,年后大豆、玉米价格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特别是一些深加工企业全面复工,而基层农户、贸易商惜售时,会使得市场上流通粮源不足,大豆、玉米价格出现上涨也就不奇怪了,特别是生猪产能继续恢复,饲料需求会继续增加,这些因素也是利好大豆、玉米价格上涨的。需要注意的是,大豆、玉米价格前期涨幅已经较大,如果继续上涨30-50%,那么就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这也不是上面希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