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玉米未来行情展望

2021-02-01 08:492200
 2020年,玉米牛市的一年!去年的1月底黑龙江主流厂家价格1650-1700,吉林1750左右,山东1950-2000元,而今天,黑龙江地区主流2700元,吉林2850元,山东3000元。就最基本的价格数据上来看,玉米价格在2020年一整年涨了50%,涨幅1000元/吨以上!并且今年的价格已经突破了历史新高!由于各地价格存在地区差异我们就从期货价格统一来看玉米涨幅。
  07年以来玉米期货价格走势
  绿色圈曾经历史的价格高点,红色圈是现在的价格,是不是很猛。我们今天专门聊玉米行情,首先就得先和大家说说玉米今年的猛涨!
  玉米供需端和定价因素
  玉米供需端和定价因素
  玉米的价格行情极为复杂,既要考虑供应端的玉米进口、陈粮拍卖、农户惜售,也要考虑需求端的贸易商囤货、养殖业和深加工的需求,另外天气因素,投机情绪,国际环境,小麦稻谷价格等都会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在这里我们先聊聊今年玉米上涨的玉米因素。分析国内的玉米市场,必须先回到08年,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说起。
  临储政策的开始
  1999年到2007年,国内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国内的粮食产量也是连年下降,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保障供需平衡,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2008年国家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推出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个临储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每年出一个保底价格,也就是临储玉米价格,面向老百姓敞开了收玉米,这其实是国家再给农民托底,保证种植玉米的利润。临储收购的价格在08年是七毛多,后来逐年提高,到2013年涨到了一块一毛二,不到五年时间涨了60%。
  临储收购价格的上涨
  因为临储是在市场高价收购,而且是无限量收购,所以对于基层农户来讲,国家怎么引导,老百姓就怎么卖粮,临储收购价格年年提高,农户的种植热情越来越高。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为了确保主粮消费不受制于人,国家对小麦稻谷玉米我国三大产量最高的主粮进口实施了关税配额制度。
  加入世贸组织
  简单来说就说三大主粮要自给自足,从国外进口的主粮有限,每年定量,进口只是意思一下,由于国外的廉价玉米进不来,再加上国内有临储政策兜底,就这样国内玉米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市场。价格长期以来比国外高50%左右,玉米价格高对农户是好事,但对加工企业确实大麻烦,因为厂家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涨,利润一年不如一年,另外玉米价格高对国家来说也是个巨大的负担,收玉米的钱由财政出,随着临储收购价的逐年提高,国家财政在收购玉米的花费上也在大幅增加,而因为饲料厂淀粉厂酒精厂这些玉米加工厂利润也低,国家收来的玉米很难卖出去,当时根据美国农业农村部的测算,2015-16年度中国的玉米库存达到了全球库存的一半以上,最高的时候2.3亿吨的库存量。以前是为了保证粮食库存安全,国家鼓励农户种植玉米,但16年国家手里囤了这么多玉米,粮食安全不愁了,怎么把手里的玉米卖出去成了大问题,2016年4月临储政策坚持不下去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玉米市场也逐渐走向市场化经济。
  玉米市场化的转折点
  临储收购正式结束
  在看下07年至20年的价格走势图
  可以看出08年临时收储政策出台之后,国内的玉米价格几乎没停的一路上涨,这个最高点在2015年的年终,也就是临时收储政策最后一年,这个最低点则是在2016年的秋天,也就是临储政策结束的第一年,15-16年,在临储政策结束的这个阶段,玉米价格飞流直下,跌到了10年左右的低点,从那以后国内玉米开启了漫长的去库存之路,当时国家的玉米临储库存高达2.3亿吨。
  如此多的玉米怎么样才能消化掉呢,这就必须要两头使劲,一头是减少国内的玉米种植面积,另一头则是大力度拍卖临储玉米库存,2015年,农业农村部出台了一个镰刀弯地区种植玉米的指导意见,因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的部分地区,过去十多年以来玉米种植面积赠的太多太快,但是这些地区都是旱作农业区,种玉米不但产量低,而且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这些玉米非优势产区在地图上连起来就像个镰刀,因此这片地区就叫做镰刀弯。玉米去库存的一个措施就是大幅缩减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种植面积的变化
  这是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因为玉米价格的利好,2015年之前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而在15年之后,也就是临储收购结束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而另外一大去库存的措施就是把囤的玉米卖给市场,也就是临储拍卖,每年的10月时玉米的收获季节,这段时间新玉米上市,市场上的玉米供给主要靠农门手中的新玉米,新玉米卖完之后,在第二年夏天国家就开始拍卖库存玉米,新玉米和库存玉米错开上市,保证了全年玉米供应的稳定。
  而从2017年开始,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再加上国家燃料乙醇深加工行业一直在新增扩建,国内的玉米产量就开始逐渐低于玉米消费量,供不应求的供需缺口,主要就靠临储玉米来补充市场,临储玉米的成交价格也成为了玉米市场的重要风向标,16年至19年临储拍卖就像一个玉米蓄水池,有效的调节着玉米市场的供需。
  16年至19年价格平缓上涨
  从这张图能看到16年至2019年这三年玉米价格相比来说比较稳定,只是缓慢的上涨,然而时间到了2020年,经过五年的漫长拍卖去库存,国家手里的临储玉米卖光了,据统计2019年底国内临储玉米库存大约5600万吨,20202年全部拍卖成交,甚至还增加了一部分一次性储备玉米来充当临储拍卖补充市场。2020年临储玉米正式见底清零。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国内玉米存储分为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一次性储备玉米、中央储备粮等好几种,临储玉米卖光了并不代表国家手里没玉米了,只不过临储玉米是库存量最庞大的一环,临储玉米清零对市场情绪冲击很大,各路资本豆估摸着玉米要涨价了,只是大家都猜到了玉米涨价的开头,却没猜到玉米已经大涨了50%还没结束。
  除了临储拍卖结束,把玉米价格推高50%的还有哪些力量?在2020年的特殊年份,出乎意料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玉米价格在这些事件的冲击下步步高升,先是由于2020年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年初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俄罗斯等国际陆续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然后又是非洲蝗灾、草地贪夜蛾、极端天气,民间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日渐强烈,农户舍不得卖粮、贸易商也在伺机囤粮坐等涨价,资金也在虎视眈眈陆续进场,就这样玉米价格从2020年初开始快速上涨,接着到了夏天秋天,二师兄突然发力,进一步推助玉米价格起飞,玉米的用途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养殖玉米、工业玉米和食用玉米,玉米消耗的大头是养殖饲料,大概占了玉米总量的五成以上,另外三成至四成的玉米用来做淀粉酒精糖浆等,这是工业用途,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得玉米会被我们吃下肚子拿来食用。可以说二师兄才是消费玉米的主力,前两年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的影响,生猪养殖遭受重创,产量下降了四成。
  生猪养殖存栏同比增速
  这张图是国内生猪养殖存栏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到18年、19年这两年生猪存栏跌到谷底,然后2020年在有效的手段防控和越来越多人入局养猪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和补贴,生猪养殖迅速回升,现在生猪存栏已经恢复了85%左右,养殖恢复之后生猪存活量增多对于饲料的需求更大,饲料也会涨价,玉米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自然而然的价格持续拉升,而二师兄的努力下,玉米价格在夏天和秋天接力上涨,然后到了十月份,这是玉米收获季节,如果说大量新玉米上市上量,玉米价格可能掉头向下,但万万没想到东北产区在10月份竟接连遭遇三场台风,台风不但造成玉米减产,而且玉米大面积倒伏也增加了收割难度和成本,推迟了玉米上市的实际,也缓解了玉米扎堆上量的可能,台风一起,各路资本也闻风而动,市场的投机炒作情绪推到高点。那这时我们再看看20年玉米的因素,特殊年份国外粮食和国内其他农作物价格持续上涨,玉米临储库存清零,生猪养殖大幅恢复,饲料需求大幅增加,玉米产量减少,供需持续缺口,大量资本进入市场投机炒作,在各种因素下,玉米价格持续性的大涨上涨,而元旦后国内疫情复发,部分地区物流受阻,厂家春节前备货力度加大,元旦后玉米再次的高位上涨,实现了全年50%,超过一千元/吨的涨幅!
 
 未来行情展望
  这就是玉米一整年的涨势和一些关键因素。玉米行情在供大于求的时候是买方也就是收购端的厂家粮库来决定和引导玉米价格,近两年玉米缺口扩大,大家也都知道玉米当前供不应求,现在不是买方市场,而是卖方市场,有粮的才有真正定价的根本,粮商和农户今年积极看涨囤粮惜售也是新玉米上市以来持续上涨的一大因素。而目前现货市场囤积玉米的贸易商不少,大多集中在各地的粮商手中,大多也都利润可观了,但市场依旧是看涨情绪浓厚,准备打持久战,那玉米价格年后到底会如何走势
  2021年玉米行情阶段走势
  玉米未来的价格我个人认为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春节后的基层卖粮期2月、3月、4月
  二是青黄不接政策引导期5月、6月、7月
  三是新玉米炒作期8月、9月、10月
  之所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是这三个阶段影响市场的因素不同。
  在春节后,2、3、4月,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来看,黑龙江河北等地区物流在春节后大概率畅通,我国疫情防控效率极高,年后玉米市场受疫情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而很多年前没来得及出手的基层百姓也会在春节后开始卖粮,再加上3、4月开春开化,很多基层存储条件较差的农户会及时出手,并且3月、4月也是购买种子化肥准备新的一年播种的阶段,而华北地区的老百姓也得卖玉米准备5月份收割小麦大蒜等夏农作物,以上种种因素叠加大概率将会导致春节后3月4月成为基层售粮的上量期。这段时间的行情更多的要取决于市场上量情况,但在整体市场供需偏紧大家一直看涨较多的情绪下,也很难出现大跌,对于这段时间的行情个人预测是大体偏稳小幅波动,随着基层余粮越来越少逐步小幅上涨,中途也可能由于基层百姓卖粮节奏的变化或上量增多而出现短暂性的震荡行情。
  第二个阶段是玉米市场青黄不接的时候,到了四月底五月初,市场余粮基本都被牢牢把握在贸易商粮商手中,前面和大家说了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存在供需缺口,玉米市场已经从前两年的买方市场转变为了卖方市场,而在四五月前,市场卖方主要是基层百姓为主,而在四五月后农户卖粮阶段结束,贸易商手中将把握着市场九成以上的余粮,贸易商的心态和购销节奏也将决定玉米再五月后的走势,同样在五月后也将面临几大风险或不确定因素。一是今年中间环节也就是粮商手中的粮库存由于行情利好库存庞大,一旦说是出现恐慌性扎堆售粮,行情必然大变。二是政策调控,临储玉米目前已经清零,到了五六月也是每年国家出台拍卖政策的时候,今年没有临储玉米,国家会怎么出台政策,其他的储备玉米或者陈年的稻谷小麦?这完全没办法预测。
  2019年各国玉米产量
  第三就是进口,目前看来国内玉米库存不足,产不足需,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口,但乌克兰、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的玉米产量有限,不可能达到我国玉米上千万吨进口量的需求,唯一能够满足我国上千万吨级别以上的进口数量,似乎只有美国和巴西,而中美贸易战大家也都知道,美国近期也上任了新的总统,进口美国玉米上千万吨的传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后续怎么进口,如何投放市场,进口数量、价格都将影响玉米价格,美国疫情形势严峻也对进口玉米有一定影响,但不确定因素仍多。而5、6、7月份在没有特别大力度上千万吨政策出台前,市场持续上涨为主!如果有政策,就看政策力度,数量、价格都将成为玉米价格的引导风向标。
  说完春节后和夏天玉米青黄不接的两个阶段,再来聊下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新玉米的炒作期,8月玉米收获在即,新一年的玉米的种植面积、产量、天气都将对玉米有炒作影响,9月和10月则将陆续上市,就目前的因素来说,玉米价格高涨50%,近几年来持续性的涨价,毫无疑问的,新的一年玉米种植面积必然面临大幅增加,产量也必然增加,并且持续的玉米高价也会让饲料行业的玉米替代品增多,稻谷、小麦、进口高粱、DDGS、麸皮、豆粕等在饲料中的使用增加占用玉米在饲料中的份额,到时候的市场就成了产量大幅增加,进口玉米数量增多,替代品数量增多,并且深加工燃料乙醇等产业扩增也被国家叫停,如果说玉米在5、6、7月没有停下上涨的步伐,大概率在8、9、10月会出现历史的转折点!
  年后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以上就是站在客观角度来看的年后市场及一些重要因素。而站在我个人角度来看,个人看法可能比较大胆,仅供参考:我觉得国家到现在马上2月份还没有出什么特别大力度的调控政策,甚至中储粮前段时间还不停地高价开收,玉米价格很可能在2021年上半年都将持续高位增长。之所以这么说,也有有原因,第一,不少人觉得现在玉米价格高,甚至有部分存粮的贸易商有恐慌的心态,害怕下跌,而大家恐慌的根本就是目前价格高,但价格真的高吗?玉米价格虽然高涨,但养殖饲料的利润仍然很高,市场购销仍没有停滞,需求端能够接受当前高价。站在通货膨胀角度来看,今年大葱、辣椒、猪肉、高粱、大豆等各种农产品、粮食作物价格都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是通货膨胀,2020年疫情特殊年份,不少国家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大放水货币,再加上疫情导致大量资金流入粮食行业。这么说可能大家不理解,打个比方,这个市场有一万斤大米,一万元人民币,那么就是一元等于一斤大米,而如果说市场多给一万元,增加到两万元人民币了,但大米还是一万斤,那不就等于1斤大米两元了,看着是大米涨价了,实际是钱多了,粮食市场也是一样,今年不少外盘资金流入了粮食和农产品。毕竟手里有粮才是根本。这时你看看其他农产品价格,大葱价格从去年两块八涨到了九块五,大豆价格从去年一块四五涨到了三块多。这么来看,玉米价格现在还真不算离谱。并且前面也说中储粮前段时间都还在高价开收,国库到目前如此高价还未出台相关调控政策,那站在我个人角度来看。大胆一点说,妈妈不一定想打压玉米价格,但是不打压不等于推波助澜,玉米进口数量一年大于一年,今年必然有进口大量玉米,但数量如果说只有一两千万吨我觉得还是挺难打压玉米,毕竟去年六千多万吨拍卖粮也没能阻止玉米上涨的步伐,而今年就算是进口一两千万吨玉米,稻谷小麦在替代个两三千万吨玉米,那我觉得玉米价格只是价格越高阻力越大,并不代表要大跌!所以我个人大胆的看法时,玉米在3、4月小幅波动稳中偏强,小幅上涨,5、6、7月高位持续上涨,价格比现在涨两三百也不是没可能,但涨得越高阻力越大压力越大。但到了8、9月新玉米即将收割时,大概率会出现跳水下跌行情。现在不确定因素较多,这些看法仅供参考哈。
 
  另外在再大家一些建议。大家也都是常年玉米买卖,无论玉米市场涨价落价不要着急,不要恐慌,粮食生意本金大投入大,一年没有啥休息,投入大收入还得看行情,无论涨落都应该做好合理安排,资金库存压力大就稳妥点,行情高点及时出,资金库存压力小,往后搏一搏无可厚非,库存数量庞大的分批卖粮最理智。其次,年后一定多关注购销节奏和相关政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玉米要爆发了?

0评论2025-1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