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内玉米价格止跌上涨。
受前期台风灾害影响,东北地区玉米收获难度和收割成本增加,上市期较往年推迟,市场流通粮源趋紧,企业积极抢购建库,农民惜售看涨,投机资本炒作升级,共同推动玉米价格从 9 月的短暂下跌转向快速上涨。从企业收购价看,10 月份,吉林深加工企业平均挂牌收购价为每斤 1.08 元至 1.15 元,环比涨 0.03 元至 0.21 元,同比涨 0.22 元至 0.29 元;黑龙江为 1.0 元至 1.11 元,环比涨0.05 元至 0.16 元,同比涨 0.19 元至 0.32 元;山东为 1.20元至 1.27 元,环比涨 0.03 元至 0.09 元,同比涨 0.24 元至0.30 元。从批发价格看,10 月份,产区批发月均价每斤 1.16元,环比涨 4.7%,同比涨 25.2%。其中,东北产区 1.15 元,环比涨 5.8%,同比涨 29.4%;华北黄淮产区 1.20 元,环比涨2.2%,同比涨 24.8%。销区批发月均价每斤 1.29 元,环比涨6.5%,同比涨 29.3%。
(二)国际玉米价格继续大幅上涨。
10 月份,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预测报告主动调减美国玉米产量和全球玉米库存水平,同时拉尼娜气候影响南美玉米播种进度,中国对美玉米采购需求增加,这些因素刺激期货市场做多情绪,推动国际价格继续大幅上涨。10 月份,美国墨西哥湾 2 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每吨 221 美元,环比涨 18.2%,同比涨 27.0%;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2020 年 12 月)收盘月均价每吨 157 美元,环比涨 9.0%,同比涨 2.6%。
(三)配额内国内外玉米价差持续缩小。
10 月份,美国墨西哥湾 2 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斤 0.74 元,比国内产区批发价低 0.42 元;进口配额内 1%关税的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每斤 1.04 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低 0.24 元,价差比上月缩小 0.02 元;配额外 65%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到岸税后成本每斤 1.66 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 0.38 元。
(四)1-9 月累计,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
9 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 108.10 万吨,进口额 2.33 亿美元,环比分别增5.8%、7.5%,同比分别增 6.7 倍、6.0 倍。1-9 月累计,我国玉米进口量 667.23 万吨,进口额 14.25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72.5%、69.0%;出口量 0.17 万吨,出口额 48.50 万美元,同比分别减 89.0%、88.5%。净进口 667.06 万吨,同比增 73.2%。进口主要来自乌克兰(占进口总量的 74.0%)、美国(占 22.6%)、保加利亚(占 1.7%)、俄罗斯(占 1.4%)。主要出口到朝鲜(占出口总量的 70.6%)、俄罗斯(占 23.5%)。
(五)全球玉米产量、消费量和库存水平均较上月预测下降。
据美国农业部(USDA)10 月份供需报告预测,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 11.59 亿吨,比上月下调 356 万吨,比上年
度增 3.8%;总消费量 11.63 亿吨,比上月下调 214 万吨,比上年度增 2.7%;贸易量 1.84 亿吨,比上月下调 156 万吨,比
上年度增 8.2%。预计全球玉米期末库存 3.00 亿吨,比上月下调 634 万吨,比上年度减 1.2%;库存消费比 25.8%,比上年度
下降 1.1 个百分点。
(六)预计国内价格将高位趋稳,国际价格震荡回落。
国内方面,从消费来看,截至 9 月末,全国生猪存栏达到 3.7亿头,恢复到 2017 年末的 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3822 万头,恢复到 2017 年末的 86%。禽肉、牛羊肉产量保持平稳增长,饲用需求预计稳中有升。持续上涨的价格对玉米深加工需求的
抑制作用逐步显现。从供应来看,玉米收获结束,上市量将逐步增加,政策性拍卖玉米有序出库。1-9 月累计,国内玉米及
其替代品(高粱、大麦、木薯和 DDGS)进口 1773 万吨,同比增 45.5%,后续到港及新增进口预计继续增加。国内部分地区
玉米价格接近或者略超过小麦价格,替代性供应也将有所扩大。总体来看,尽管消费稳中有升,但在国内供应明显增加的
情况下,市场看涨预期将有所分化,预计后期价格将趋于平稳。国际方面,10 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分别预测
2020/21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较上一年度增 2.9%和 3.8%,全球玉米产量虽较上月有所下调但仍有望再创新高,继续维持供大
于求格局。截至 10 月 25 日,美国玉米收获进度为 72%,好于去年同期的 38%,也高于近 5 年平均的 56%,后期随着美国新
季玉米上市量加大,将对国际玉米期货价格形成压制,预计国际玉米价格将呈震荡回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