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 发布日期:2011-12-23 啤酒工业信息网
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端复杂,我国物价总体有惊无险,粮油农副产品上表现尤其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提出加强农产品保障力。
我国农产品供需“大小年”仍尚破题,农业产业化任重道远。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我国最大粮油企业,中粮如何掌握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契机,以其首倡的“全产业链”服务“三农”,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5年再造2.79个新中粮:在新起跑线上
记者:尽管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中粮始终快速发展,目前总体状况如何?
宁高宁:2010年底,集团总资产2326亿元,净资产790亿元,相当于五年再造了2.79个新中粮。即使在金融危机笼罩下的2008-2009年,集团资产收益率也保持10%以上,在粮油食品产业链种植养殖、收储物流、贸易、加工、食品制造与营销等环节,初步具备了争夺市场领导地位的基础能力。
盈利增长为不断强化粮油食品产业链,进行业务投资组合提供了基础。2005-2009年,中粮完成119亿元人民币并购,形成今后产业扩张布局的基础。例如由于规模小等原因,我国猪肉价格有强周期性,破题“猪周期”就要扩大养殖规模化程度。我们在湖北、天津、江苏建设22个生猪绿色自养基地,年底将达约125万头。在此过程中,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在金东台农场建成6个年出栏共计30万头生猪养殖场和年产沼气595万立方米的金东台农场粪污处理沼气发电工程项目,形成了区域循环经济模式。该沼气发电项目日处理畜禽粪污能力世界第一、单体发酵罐容积世界第一、粪污传输管道长度全国第一。
记者:以目前规模,能否做到按中央要求,在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宁高宁:与国际标杆企业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如在紧平衡状态下,亟待加强稻谷、小麦、玉米等原粮掌控能力。在产能方面,加工能力、市场份额与领导者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看,加工能力还不能充分保证供应,对市场价格影响力比较弱。在饲料加工、产能布局、物流、品牌等方面,做领头羊还有差距。
未来5年,中粮将在各食品消费领域占领先地位,米、面、油、糖、肉、乳品、葡萄酒、饮料等产品领域,都占20%以上。这样才能有效服务于保障国家粮油食品安全,按中央要求更好服务于国内市场,确保粮油价格稳定。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区域,有能力按中央要求,以市场方式满足调控需要,更好服务“三农”。
国内市场要20%:商业机遇与社会责任不可分
记者:中粮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服务“三农”与国际化大企业是否矛盾?
宁高宁:“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粮正积极实现有规模、有效率、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连接农民和消费者,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三农。
中粮首倡的“全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起点是亿万农民。在稻米、小麦、大豆、菜子、玉米、葡萄、番茄、糖料、大麦等领域,中粮带动近3600万亩农作物、630万农户,提供4万多就业岗位,覆盖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优势主产区。
中粮结合自身在规模、资金、管理、技术、品牌、信息方面的优势,为农民提供从种子、肥料、信息、技术到金融全方位的服务,将产业链最末端的消费需求,反馈到产业链最上游,链接起千家万户小农户和千变万化大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中粮订单农业达350万亩,涉及农户155万户,带动农民增收7.33亿元,平均每户增收473元。
记者:作为企业家,怎么看待我国“三农”问题?
宁高宁:中粮是把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都囊括到产业链战略,使农民成为中粮的战略合作者。从东北玉米、江西稻谷、湖南湖北菜子到山东河北葡萄,新疆番茄等,无不是通过和农民的产业链接,形成中粮产业链。
服务“三农”绝非以一种居高临下、做慈善方式行动。只有把业务做好,壮大国有经济,才有资格、能力服务“三农”,落实十七大以来以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体要求,通过科学管理,使链接田间和餐桌的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使整个链条上的农民、客户、消费者从中受益,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为股东创造价值,成为有创新活力的“新国企”。
踏准中国城市化的节奏:以创新激活最古老的行业
记者:怎么看待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的农业“散户化”格局挑战?
宁高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全党全国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国有经济壮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系于这一历史转型。
中粮成立六十多年来,转型从未停止,即围绕国家、社会及客户需求,不断寻找最佳定位。当代最伟大的转型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居民膳食结构调整、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企业转型的大舞台。掌握机遇需要创新的勇气。
中粮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破解目前农业面临的小而散、市场信息无法准确传递的矛盾。中粮目前在大米、糖、肉食等行业上,都是以产业链的思维方式,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和价值。
记者:农村经济发展瓶颈之一是金融支持不足。拥有中粮信托、龙江银行等金融链的中粮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宁高宁:在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等普遍特征之外,我国农户高度分散化,使金融服务成本更高。中粮入股龙江银行,并通过与中粮自身金融业务的结合,探索农村金融创新,通过农业供应链金融解决这一问题。
在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下,农村缺乏有效金融抵押品。在江北一些地方,我们推动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种植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解决交易成本高问题。中粮信托利用信托的财产隔离制度功能,以合作社为借款主体,为龙江银行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和鱼塘承包权信托,以利用信托受益权质押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合作社贷款无合适资产抵押问题。
同时,中粮收购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解决了农民粮食销路问题,推动当地合作社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合作,聘请专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全程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中粮推动当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信托”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个过程里,农民真正以自身专业化的种植能力进入了产业链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获得了稳定了收益。
农业是一个最古老的行业,农民收益偏低又是一个古老的难题。中粮希望在传统行业中以提升现有产品,开创新商业模式、新产品和品牌,带动整个行业。如以前中粮只做玉米贸易,现在把玉米做成糖、淀粉、柠檬酸、乳酸等,把产业链做长,提升链条附加值。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创造的价值,大于一般规模扩张创造的价值。未来中粮将加大创新力度,从营养健康方面提升中国农产品,建设中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必须在使亿万居民吃饱、吃好、吃健康的产业跃升中,使整个农民、农村、农业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最终获益。(andy)
我国农产品供需“大小年”仍尚破题,农业产业化任重道远。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我国最大粮油企业,中粮如何掌握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契机,以其首倡的“全产业链”服务“三农”,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5年再造2.79个新中粮:在新起跑线上
记者:尽管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中粮始终快速发展,目前总体状况如何?
宁高宁:2010年底,集团总资产2326亿元,净资产790亿元,相当于五年再造了2.79个新中粮。即使在金融危机笼罩下的2008-2009年,集团资产收益率也保持10%以上,在粮油食品产业链种植养殖、收储物流、贸易、加工、食品制造与营销等环节,初步具备了争夺市场领导地位的基础能力。
盈利增长为不断强化粮油食品产业链,进行业务投资组合提供了基础。2005-2009年,中粮完成119亿元人民币并购,形成今后产业扩张布局的基础。例如由于规模小等原因,我国猪肉价格有强周期性,破题“猪周期”就要扩大养殖规模化程度。我们在湖北、天津、江苏建设22个生猪绿色自养基地,年底将达约125万头。在此过程中,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在金东台农场建成6个年出栏共计30万头生猪养殖场和年产沼气595万立方米的金东台农场粪污处理沼气发电工程项目,形成了区域循环经济模式。该沼气发电项目日处理畜禽粪污能力世界第一、单体发酵罐容积世界第一、粪污传输管道长度全国第一。
记者:以目前规模,能否做到按中央要求,在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宁高宁:与国际标杆企业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如在紧平衡状态下,亟待加强稻谷、小麦、玉米等原粮掌控能力。在产能方面,加工能力、市场份额与领导者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看,加工能力还不能充分保证供应,对市场价格影响力比较弱。在饲料加工、产能布局、物流、品牌等方面,做领头羊还有差距。
未来5年,中粮将在各食品消费领域占领先地位,米、面、油、糖、肉、乳品、葡萄酒、饮料等产品领域,都占20%以上。这样才能有效服务于保障国家粮油食品安全,按中央要求更好服务于国内市场,确保粮油价格稳定。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区域,有能力按中央要求,以市场方式满足调控需要,更好服务“三农”。
国内市场要20%:商业机遇与社会责任不可分
记者:中粮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服务“三农”与国际化大企业是否矛盾?
宁高宁:“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粮正积极实现有规模、有效率、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连接农民和消费者,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三农。
中粮首倡的“全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起点是亿万农民。在稻米、小麦、大豆、菜子、玉米、葡萄、番茄、糖料、大麦等领域,中粮带动近3600万亩农作物、630万农户,提供4万多就业岗位,覆盖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优势主产区。
中粮结合自身在规模、资金、管理、技术、品牌、信息方面的优势,为农民提供从种子、肥料、信息、技术到金融全方位的服务,将产业链最末端的消费需求,反馈到产业链最上游,链接起千家万户小农户和千变万化大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中粮订单农业达350万亩,涉及农户155万户,带动农民增收7.33亿元,平均每户增收473元。
记者:作为企业家,怎么看待我国“三农”问题?
宁高宁:中粮是把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都囊括到产业链战略,使农民成为中粮的战略合作者。从东北玉米、江西稻谷、湖南湖北菜子到山东河北葡萄,新疆番茄等,无不是通过和农民的产业链接,形成中粮产业链。
服务“三农”绝非以一种居高临下、做慈善方式行动。只有把业务做好,壮大国有经济,才有资格、能力服务“三农”,落实十七大以来以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体要求,通过科学管理,使链接田间和餐桌的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使整个链条上的农民、客户、消费者从中受益,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为股东创造价值,成为有创新活力的“新国企”。
踏准中国城市化的节奏:以创新激活最古老的行业
记者:怎么看待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的农业“散户化”格局挑战?
宁高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全党全国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国有经济壮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系于这一历史转型。
中粮成立六十多年来,转型从未停止,即围绕国家、社会及客户需求,不断寻找最佳定位。当代最伟大的转型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居民膳食结构调整、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企业转型的大舞台。掌握机遇需要创新的勇气。
中粮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破解目前农业面临的小而散、市场信息无法准确传递的矛盾。中粮目前在大米、糖、肉食等行业上,都是以产业链的思维方式,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和价值。
记者:农村经济发展瓶颈之一是金融支持不足。拥有中粮信托、龙江银行等金融链的中粮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宁高宁:在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等普遍特征之外,我国农户高度分散化,使金融服务成本更高。中粮入股龙江银行,并通过与中粮自身金融业务的结合,探索农村金融创新,通过农业供应链金融解决这一问题。
在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下,农村缺乏有效金融抵押品。在江北一些地方,我们推动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种植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解决交易成本高问题。中粮信托利用信托的财产隔离制度功能,以合作社为借款主体,为龙江银行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和鱼塘承包权信托,以利用信托受益权质押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合作社贷款无合适资产抵押问题。
同时,中粮收购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解决了农民粮食销路问题,推动当地合作社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合作,聘请专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全程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中粮推动当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信托”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个过程里,农民真正以自身专业化的种植能力进入了产业链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获得了稳定了收益。
农业是一个最古老的行业,农民收益偏低又是一个古老的难题。中粮希望在传统行业中以提升现有产品,开创新商业模式、新产品和品牌,带动整个行业。如以前中粮只做玉米贸易,现在把玉米做成糖、淀粉、柠檬酸、乳酸等,把产业链做长,提升链条附加值。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创造的价值,大于一般规模扩张创造的价值。未来中粮将加大创新力度,从营养健康方面提升中国农产品,建设中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必须在使亿万居民吃饱、吃好、吃健康的产业跃升中,使整个农民、农村、农业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最终获益。(andy)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