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掌门人金志国的领导力成长,可以归因于两次突发事件:1996年,金志国接手濒临崩溃的汉斯啤酒,而此前他从未做过企业的一把手;2001年,青啤原任总经理彭作义在海边游泳时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金志国临危受命,从青啤的一个中层干部直接升任公司总裁。
    在危机时刻,金志国之所以敢担责任,勇于接受挑战,可能出于他的“长子情结”。金志国出身贫寒,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任何借口把养家的责任推给其他人。金志国自己说:“在那样的困境里,我从小就想,我必须成功。这种执著使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坚持干什么都要干到最好。”
    着这股知难而上的精神,金志国在西安汉斯迎来了他的第一次人生重大转折。
    扭亏为盈,尊重市场法则刚到西安的几天,金志国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堂堂的国营企业汉斯啤酒,会被民营企业黄河啤酒和乡镇企业宝鸡啤酒打得落花流水?
    仅仅几天的思考,金志国就恍然大悟:最根本的原因是国营企业领导人的帽子,是上司给的;而民营企业或乡镇企业的领导人的帽子,是市场给的。因为如此,很多人跑得最多的,不是市场,而是上级领导的办公室;最了解的,也不是消费者,而是自己上司的喜好。想清楚了这一点,金志国的行动路线清晰明了:以前自己做管理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抓产品质量,认为“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应该以市场为中心,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做消费者喜欢的啤酒。
    在金志国的管理词典里,“尊重”是分量最重的一个词,他除了尊重消费者之外,也尊重经销商、员工和供应商,因为他认识到消费者是自己最大的上级,而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也都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只有让合作伙伴有甜头,他们才有工作的动力。
    以市场为重,让第一次当上一把手的金志国凯旋而归。在金志国五年期满,离开西安汉斯的时候,汉斯已从当初年亏损2,400万元变成年赢利7,800万元的赢利大户。正是因为金志国在西北市场书写的传奇故事,让他在青啤遭遇接班人危机的时候脱颖而出。
    临危受命,延续市场法则 2001年8月,金志国出任青啤公司总裁。从汉斯得到的经验,让金志国知道市场的重要。“现在职位上去了,姿态要下来。一样要以市场为中心。”金志国的以市场为中心,首先体现在叫停外部收购上。在金志国看来,青啤之前的跑马圈地,是市场跟着生产基地走,先并购工厂,再考虑市场,以为买到了产能就买到了市场。金志国上任后,青啤新的布局思想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工厂布局跟着市场布局走,市场布局跟着效益走。
    在外部市场做整合的同时,金志国也开始在青啤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用他的话说:“我上任以后,决定把狼性引入青啤。”他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在他上台后的半年内,青啤8个事业部的总经理被换了7个,47家啤酒厂总经理也换了20多个;而对于那些有个性,甚至很偏执,但有能力、有胆识、有魄力的人,金志国则大胆启用,因为他要打造一个“能叼来肉”的“狼团队”。
    金志国带领着这支“狼团队”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市场,
青岛啤酒的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98.98亿元,排名进入世界啤酒前六强。
    在两次重大挑战中,金志国都经受住了考验,而助他成功的法宝,就是“尊重市场”。市场是公平的,“你给它多少尊重,它就回报你多少尊重”。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