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啤秘密:崇拜规则,规范治理
- 发布日期:2011-01-13 啤酒工业信息网
核心提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许多企业一筹莫展、进退失据。而青啤用规模空前的全球经销商大会,吹响了“冬季狩猎”的号角。在那之后,成功并购济南趵突泉啤酒;认股权证顺利行权,筹资11个亿;利润更是以70%~80%的速度攀升。2009年末,当人们开始用“后危机时代”描述当下的经济生态时,青啤则用上证所颁发的中国首...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许多企业一筹莫展、进退失据。而青啤用规模空前的全球经销商大会,吹响了“冬季狩猎”的号角。在那之后,成功并购济南趵突泉啤酒;认股权证顺利行权,筹资11个亿;利润更是以70%~80%的速度攀升。2009年末,当人们开始用“后危机时代”描述当下的经济生态时,青啤则用上证所颁发的中国首个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奖,为自己做了个漂亮的年度总结。
这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最高荣誉。青啤获奖的理由是“依法规范运作,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其实,这也是青啤近几年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逆势增长的秘密。劫后余生的中国企业远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反思和检讨当是恒长的主题。而青啤公司治理的经验,相信是一个极富价值的镜鉴。为此,在青啤从上海捧回最佳董事会大奖之际,记者专访了青啤董事长金志国。
青啤骨子里是尊重规则的
记者: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这个奖,分量很重,对青啤而言也是意义重大。因为,上市在青啤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青啤现在的成功,很多就是在那个时候埋下的伏笔。
金志国:青啤是很早就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也是1993年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同一年在两地上市。真正在市场当中成长的青啤,也就是这十几年,不到二十年。
青啤原来是国家的一个车间,只能人家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原料从哪里来不要管,产品卖到哪里去也不要管。就像一条很名贵的宠物,常常比做它是一只“家犬”,看着国家的脸色、领导的脸色做事。开放以后,这个“家犬”就到了市场上,市场上有很多狼群,狗和狼长得差不多,但在市场上就没有狗的位置,确实很惨。
记者:上市给了青啤蜕变的机遇。
金志国:青啤的成功,得益于上市,上市才使青啤活下来了。
大家都说,上市就是圈钱嘛,青啤上市,做得更多的是上市之后接受了资本市场的监管,特别是海外市场的监管。
当时很不舒服,很痛苦。作为“啤老大”,听谁管?国家的“宠物”,谁敢管?在资本市场上一下子有这么多的约束,就很痛苦,所以就被迫地改变了一些习惯。到今天才知道,当时约束的作用。没有当时的约束,没有一路的监管,就没有现在的青啤。所以从中我们也尝到了甜头,任何的权力必须有制衡,任何的游戏必须有规则。否则,无论从方向上还是秩序上就会很乱,首先倒霉的是企业自己。
记者:这个过程也让青啤明确了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
金志国:计划经济下,青啤的文化就是“好人做好酒”,遵规守矩,严格执行工艺,把啤酒质量做好,这就是最好的商道。市场经济下,光做好产品不行,还要卖好产品。一直以来,青啤遵规守矩,按规则办事的传统没有丢掉。其实,青啤的骨子里,还是崇拜、尊重、需要规则的。
记者:正是有这种相信规则的理念,青啤面对上市后监管的约束才能主动、积极地适应,而不是像有些企业那样,千方百计地“规避”。
金志国:是的。因为崇拜规则,青啤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产品市场,在运作过程当中。
首先,我们董事会努力做到规范。规范就要守规则,在规则内,在法律的范围,去竞争,就规范了。
第二个做到是“透明”,只有透明才可以自觉地接受监督,才会规范。
第三是“真实”,做到哪里,说到哪里,说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把“说”认为是一种承诺,把“做”认为是一种责任。当“说”“做”一致的时候,就是承诺和责任相匹配的时候,企业也就做到了诚信。
企业运作要规范就要有制衡
记者:要在日常的运营中做到规范,做到遵守规则,企业内部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青啤是怎么做的?
金志国:在公司内部治理上,要想规范就要有制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我努力做到的就是不能成“花瓶”,不能有这个设置没有这个职能。所以董事会决定干什么,监事会决定什么不能干,经营层决定怎么干,这个分得很清楚,而且都有议事的规则,用规则区分职能应该怎么做,用流程控制大家的决策。
记者:与此同时,青啤在企业内部也不断进行市场化的机制改造,这对青啤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金志国:能不能成长看机制,不是看体制。为什么有一些国企也股份制了,但是一股不灵呢?就是因为它脱胎了,没有换骨。体制上变很简单,一个月就可以改变了,但是机制上变,骨子里东西的改变――从文化到习惯到分配机制等等,是很困难的。
记者:机制的突破,青啤主要从哪些层面着手?
金志国:内部市场化,最核心的体现在用人上,是不是把人才当资本。在有些企业看来,人都是成本,要给开工资。算小账,不看投入产出的关系。而青啤是能力导向、业绩导向,成本的高与低,是通过投入产出计算出来的。一个能创造一个亿利润的人力资本,你给他一千万,成本也不高。一个只能创造100块钱的人,给他90块钱就太高了。
因此,在分配上,青啤是按贡献拿钱。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岗位需要什么样能力的人,岗位的职责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薪酬是多少,全部公开,大家竞争。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市场,这样员工的业绩是靠效率出来,价格靠能力出来,回报是靠竞争出来。
选择与行业领先者合作
记者:上市在外部约束规范了青啤的管理,同时,也给青啤搭起了一个宝贵的融资平台。从青啤几笔大的融资来看,都选择了行业的竞争者,这是形势使然,还是有意为之?
金志国:如果青啤需要融资的话,众多社会资本很快就会向青啤靠拢。但是青啤选择了行业竞争者。因为,我看重的是行业领先者的“活资本”,也就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而这些东西的价值远远大于“死资本”。
与这些领先者合作,我必须用“死资本”去搭一个桥,才能把他们的“活资本”导过来,把最值钱的东西不花钱地拿过来。
记者:在这种合作中,青啤收获了什么?
金志国:最初是和ab合作,当时ab是全球第一。我们在子公司上也和嘉士伯合作过。十年前和朝日深圳的项目也合作。再后来,英博收购了ab。在这些合作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英博,我们合作的时间很短,但是透过它并购ab,透过这个大的格局,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英博那种改变啤酒竞争格局的魄力。其次,强大的融资能力,520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第三,当它并购的时候,正好遇到金融危机,但它没有失约。如果换了有些企业,很可能是违约,赔点钱,重新再来。
记者:在“后危机时代”,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金志国:我们从2001年的第11位,进入到现在第7位。市场空间很大,行业之间的整合空间也很大。我觉得现在并购绝对是一个好机会。这个冬天,行业的增速慢了,但是大企业优化出来了。树在冬天是冻不死的,草都被冻死了。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