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志国:青岛啤酒 探索低碳时代商业新模式
  • 发布日期:2011-06-01     啤酒工业信息网
9月3日在青岛举行的“低碳时代的企业对策与发展战略”论坛上,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明波发表题为《顺应低碳经济潮流催生企业运营模式升级》的演讲时坦言,当前低碳浪潮席卷全球,给中国带来的不单单是对以往发展模式的反思,更多的是面临利益冲突时艰难的抉择。中国啤酒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啤酒行业的产量虽然已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啤酒行业发展模式还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模式”。欧美发达国家常以此为由,通过“碳关税”、“碳交易”限制我国啤酒企业产品出口,大大降低了国内啤酒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全球贸易中出口即将面对“碳关税”的考验,低碳经济对企业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等带来了深层次冲击。在冲击中,每个行业都将面临发展方向的调整,每个企业都需要在全新的经济模态中重新定位。

  那么作为国内啤酒行业领头羊的啤酒品牌、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青啤将怎样应对这种新挑战?如何选择自己的转型模式呢?青啤公司董事长金志国的回答是:既然已经看到今后中国企业势必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与其被动拖延、无所作为,使企业未来限制于更狭小的生存空间,还不如利用目前难得的缓冲时机,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价值,实施以“责任力”、“科技力”和“行动力”为核心的低碳运营模式。

  他解释道,青啤的低碳运营模式,就是依托啤酒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对整个价值链的再造。既是对前期运营模式的颠覆,也是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的调整和改进,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提升公司节能降耗的能力,从而最终催生企业运营模式的升级。

  为了扭转啤酒行业粗放型发展态势,青岛啤酒早在2003年即启动《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主动探索企业的绿色发展道路。该技术在54家工厂应用后,产能扩大212万千升,减少投资31.8亿元,千升酒成本降低152元,总节约价值12.45亿元。青啤在所属50多家生产单位推行余热制冷、糖化热能回收、麦汁热浪低压煮沸,锅炉运行控制优化、循环水汽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节能模块、包装能源平衡控制技术、水资源回收与阶梯利用、蒸发冷和洗瓶机除垢等51项节能技术,2009年公司实现能源成本节约共计7612万元。

  今年在成都召开的“2010中国绿色公司年会” 暨 “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榜”发布会上,青岛啤酒、联想、阿里巴巴等百家企业凭借“发展绿色经济、打造良性生态、赢得可持续竞争力”方面的引领优势,在2000余家中、外资知名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0中国绿色公司百强”荣誉。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东华表示,青岛啤酒等获奖企业均为“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方面最具眼光、最具责任担当和行动能力的绿色领袖企业,它们不仅通过绿色变革获得巨大收益,而且在以绿色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啤的价值观在国内企业中总是独树一帜,这也是其引以自豪的地方。孙明波说:“现在企业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一个企业集团与企业集团的竞争,而是企业的价值链与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当中也有核心的东西,我们要争取低碳经济时代的主导价值链,用品牌这个核心资源带动整个行业价值链的共同发展,最终抗衡任何竞争对手。这样,企业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对这个话题,金志国更愿意用上市公司熟悉的资产负债表来表述:“碳管理,管理好了是资产,管不好就是负债。”对此,作为企业家如何想、如何做,选择“碳资产”还是“碳负债”,是关乎企业未来结局的大事。青啤的抉择是创造 “碳财富”,打造“绿色竞争力”。

  在青啤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没有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他们善于把别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物资用最优的配置方式,变成宝贵的资源。这一环保意识已融入到青啤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青啤人常说:“每一粒大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进入青岛啤酒后,既是进入了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也是进入了循环经济的链条。”在这里,大麦酿造产生的酒糟和麦根可以制成饲料,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可以用于景观绿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回收利用,可以重新用于啤酒的灌装……经过资源优化配置,每一种废料都可以成为再生资源,发挥更多的功用。

  青啤每年都投入巨资用于引进和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及工艺,并在企业内部加强培训。在青啤,“低碳运营模式”已从环保理念转化成工作规程和行为规范,渗入到了全体职工的思想意识。近年来,青啤员工创造性地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环保方式,诸如“宣宏煤炭喷淋法”、“蔡守荣通道改造法”、“若明叉车”,这些以员工姓名命名的环保举措广泛流传,激励着每一位青啤人。

  今年5月,世界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而作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品牌----青岛啤酒,却意外地选择了不事张扬的方式登上了这个世界舞台。在位于浦东园区的世博会低碳馆内,你可以喝到用低碳技术酿造的青岛啤酒,见到用青岛啤酒瓶做的吊灯,回收后的酒瓶被烧制成果盘等工艺品。在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上,青岛啤酒选择了一种低调而不张扬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迎接低碳时代的信心与实力。

  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标志,2009年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元年,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发展轨道。这一年,青啤率先步入低碳时代的快车道,积极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交流,将低碳理念贯穿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管理运营中。2009年较2008年减排二氧化硫418吨,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了19公顷柳树;二氧化碳回收量较2008年提高16970吨,共回收69000吨,有11家工厂实现二氧化碳零采购。

  2010年3月23日,青岛啤酒在行业内率先启动温室气体盘查,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定了啤酒行业第一份“低碳研究协议”,这项研究将提供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数量,最终为企业寻找到更加环保的生产模式提供帮助。青啤二厂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第一家“中国酿酒工业低碳体系?国际标准ISO14064 定点试点单位”。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一个企业是否属于低碳企业,并不是看它使用能源量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小,而是看这个企业是否能更有效地使用能源。每单位碳产出越高,碳生产率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才是低碳企业。他们呼吁:每一个行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碳基准值,国家政策应大力扶持那些在基准值之上的企业,逐步淘汰距离基准值很远的企业。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指出,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共识,但寻找绿色的商业模式尤为迫切。他认为,“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商业模式,绿色经济只是一个口号。”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业界率先探索出了一条低碳经济时代的商业新模式。2009年青岛啤酒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1.3亿元,在青岛啤酒的“低碳”账本上,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回报,为其他企业迎接低碳时代的挑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仅节约了大量能源消耗等成本,而且通过在该过程中的酵母生物发酵工程等技术创新带动了啤酒行业的“二次技术变革”,引领国内啤酒产业由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型向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为行业整体突破国外碳关税壁垒奠定了技术基础。

  金志国表示:“我们的碳管理内涵,不仅仅是指碳减排,更是要建立一个‘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模式,是一种包含着现代社会责任的商业文明,它代表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体现。作为一家百年企业,青岛啤酒将致力于建设这种模式,更希望能够通过推广青啤公司在低碳方面的生产管理经验,引导中国更多的啤酒企业加入到低碳发展的潮流中,为中国企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模板,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此,青啤公司制定了低碳规划:未来三年计划投资1.24亿元用于节能减排项目,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96万吨,减少沼气排放1.8万立方米;节电140万千瓦时;节标煤1.9万吨,啤酒生产综合能耗每年降低4.5%,未来三年单位啤酒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3%。

  业界人士评价道:“青岛啤酒在探索中国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具有前瞻性,是低碳时代下的标杆企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和学习。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环保革命,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推动和谐发展。”(andy)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