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员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访青岛啤酒
  • 发布日期:2009-05-06     啤酒工业信息网

当金融危机的洪流席卷而来的时候,人们最本能的希望是什么?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我的希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危机洪流在巨人脚下流淌,而我却安然地站在巨人肩上高瞻远瞩、一往无前。

这样的希望有些异想天开,但笔者最近的一次采访还真有点遭遇巨人肩膀的感觉:他们用任职资格制度、最佳实践交流、在岗培训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让员工站在知识“巨人”、技能“巨人”的肩上,动力十足;他们用完善的劳动关系使员工站在这家名牌企业“巨人”的肩上,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能动性,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创造出良好的经营业绩。这个“巨人”就是刚刚被评为青岛市最佳雇主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让员工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起赢取远大的目标。

知识巨人:为员工打造最有力的肩膀

大科学家牛顿在谈及自己的成就时说过:“如果说我能够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是,在职场上,员工们往往就没有了牛顿的幸运。因为很多工作岗位缺少“科学”的积累,没有相关的书籍资料,也没有可求教的经验丰富的人。

但是,作为一家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公司,青岛啤酒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信一个朴素的真理:“如果公司不能帮助员工成长,就不要期盼员工会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青岛啤酒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力量,通过任职资格制度、最佳实践交流、在岗培训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努力让员工成长,让员工踩着公司提供的台阶,一步步走到巨人的肩膀上。

首先,从2008年开始,青啤已经开始在营销大区总经理等关键岗位,实施“任职资格”制度,在任职之前,必须经过“菜单式”课程培训,达标之后才能获得“任职资格”或者说“上岗证”,这几门课程也就成为了让就职者踏上前人肩膀的知识阶梯。

其次,“最佳实践交流”是帮助员工走上“巨人肩膀”的典型方式。所谓最佳实践交流,就是找出某个岗位上效果最好的做法、操作或经验,拿来与同一岗位的其它员工分享,使得所有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快速提升到与最佳实践相同的水平。比如青啤有53家啤酒生产厂,每个厂都有“糖化”工序,但糖化的效率不同,就找出效率最高的几家来,总结提炼出效率高的原因,然后在53家生产厂的糖化工序推广,使得所有的糖化工序操作人员技能同时提升,都站在和效率最好的员工同一起跑线上。

在岗培训是给员工传递“巨人肩膀”力量的最佳方式。为了给员工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达到提升员工知识、技能的目标,青啤公司为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员工提供了多种知识提升的选择,几年来办了酿造学硕士研究生班3期,MBA班4期,近300名公司业务和管理骨干受到了研究生教育。同时,青啤还举办了“总经理培训班”、“总酿酒师培训班”、“技师培训班”等各种层次的班级,为员工提供提升知识、技能的机会。

有人会注意到,总经理也要培训。因为,尽管大家都是总经理,可是每个总经理的能力和业绩并不相同。另外,虽然每个总经理都是从优秀的基层经理或专业人士中提升起来的,但是刚提升起来的基层经理和专业人士不一定能一下子就适应更大的管理幅度、不一定有岗位所需的管理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青啤管理学院也进行了精心挑选,除了聘请业内专家授课外,主要采用让最优总经理现身说法的方法,用最实用的方式让接受培训的人避免走弯路,快速提升到公司需求的高度。

学中文的周丽对公司给予的“知识阶梯”深有感触:“MBA、管理骨干训练营等培训,不仅让我提升了本职工作的质量,还让我从一个纯粹的文字工作者,逐步进入管理领域,拓宽了发展空间”。随着一系列培训实施,周丽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职位也从秘书提升为主任助理,从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为此,青岛啤酒在2008年特别创建了啤酒行业首家企业大学---青啤管理学院,涵盖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开发、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包装、酿造、动力、QA等)、营销微观运营和大客户培训基地等,成为“技能训练营,知识加油站,智慧孵化器,心灵修道院。”

企业巨人:为员工打造最厚实的肩膀

“以机制激活人力资源,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员工创造快乐”是青啤公司多年来倡导的理念。青啤公司一直致力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金融危机来临,青啤更致力于让员工安心而充满激情地站在青啤这个企业巨人的肩膀上,群策群力,共同面对挑战。

为了保障劳动关系的健康和稳定,2008年青啤公司对企业内部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和事项,如劳动合同、保险合规缴纳、考勤休假、工作时间、加班工资、带薪休假制度等进行了拉网式的梳理和规范,确保员工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经过合法和民主程序,在市劳动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修订了《青啤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青啤公司员工带薪年休假内控管理规定》,并通过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颁布实施。此外,还建立了系统地劳动法律法规的文件库,根据公司劳动管理的实际状况针对性建立了劳动管理的流程,完善了劳动关系的管理体系。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防范了公司法律风险,避免了劳资纠纷的发生,为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青啤努力建立体现岗位价值的多元化薪酬激励体系,来稳固劳动关系。针对所属子公司经营管理者、专业职能管理队伍、制造队伍、营销/销售队伍、研发队伍的岗位价值,青啤建立了“外具竞争力、内兼公平性、体现个人价值”多元化的薪酬激励体系,充分发挥了薪酬杠杆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激励作用。研发人才一直是青啤公司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针对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职位体系与薪酬激励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很多项目在市、省、国家获了奖,为青啤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个企业,只有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更快发展;一个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大作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宏表示:“青岛啤酒重视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也为公司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品牌价值持续大幅度领先同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1、2月份销量依然保持2位数增长”。事实证明,当员工拥有“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员工就会产生巨大的激情和能力,成就更好的业绩和梦想。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