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肖德润:中国啤酒,1800道工序里做文章
  • 发布日期:2006-07-28     啤酒工业信息网

采访手记

  啤酒行业迎来了盛夏狂欢季。


 
  由于4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的举行,今年啤酒行业的增长预计将比正常年景要快不少,啤酒商们将会迎来一个不错的收成。与此同时,国内啤酒市场的竞争格局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但又是非常关键的时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将会破天荒地出现3个跟啤酒有关的赞助商,这预示着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将呈现新热点。

  但是,中国啤酒行业的未来,并不能简单地与中国啤酒产量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划上等号。究竟怎样发展,中国啤酒才能走上一条健康而快速的道路?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
  世界杯刺激了啤酒行业

  记者:相比以往的足球世界杯,今年国内啤酒企业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和更成熟的策划能力。正常情况下,国内啤酒行业的增长大约为10%左右,受世界杯的刺激,今年啤酒行业会不会呈现较快的增长?

  肖德润:今年6~7月份,世界杯在德国举行,在世界杯期间,看足球喝啤酒,确实促进了啤酒的产销量增长,5月份啤酒的产量达到了1240万千升,同比增长了14%,超过了往年,这是阶段性上升。但实际增长的数字,还要看6~10月份,因为这几个月是啤酒的旺季,往年差不多每月要在10%以上的增幅。今年新建的厂子逐步投产,约有110万千升投入市场,再加上扩建能力增强,估计今年啤酒增长幅度会比较大,预计在10%以上。

  记者:您觉得主要有什么原因呢?

  肖德润:据我的分析有3个原因:一个是今年南北方天气比较热,对啤酒销量有促进作用;第二个原因是农村的啤酒销量增长很快,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占全国80%以上的农民把啤酒搬上餐桌,这将成为今后啤酒消费的主要动力;第三个就是世界杯了。从北京夜场就能看到啤酒的热销,很多球迷边看球边喝啤酒。同时也促进了啤酒的出口,广东口岸3、4、5月份出口香港的啤酒同比增长了40.3%、57.8%、50.4%。历届世界杯不允许在赛场喝啤酒,德国这一届世界杯却允许在看台喝啤酒,所以世界各地的啤酒形势都很好。中国球迷的畅饮啤酒,也促进了啤酒产业的发展。

  另外今年后半年啤酒销售还有一个热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啤酒节。比如大连啤酒节、青岛啤酒节、燕京啤酒节,哈尔滨、重庆也都有自己的啤酒节,以啤酒节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啤酒的促销活动。

  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啤酒企业众多,这导致啤酒的品牌地域性非常强。国内企业在世界杯期间纷纷在全国级媒体上投入巨大资金,表明企业在宣传策略上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力图塑造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再比如青啤和燕京以及世界啤酒巨头百威都成功地成为了2008奥运会的赞助商。这些举措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国内啤酒行业的市场资源将继续会向大企业集中?

  肖德润: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是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正向纵深发展。这几年啤酒工厂的数量较以前相比,有所减少。根据统计,2005年国内有307个企业,530个工厂。5万千升以上的企业有106个,产量占了78%;10万千升以上的企业有44个,产量占了80%,利润达到35.24亿元。其中,青岛、燕京、华润三大集团,总产量占了1115.7万千升,占全国产量的35%,利润占47.8%,税金占36.8%。这说明大集团仍然是我国啤酒工业的主力军。

  从大到强之间的路

  记者:根据统计,近年来进口啤酒的数量持续下降,但与此同时,外资对国内啤酒企业的收购步伐却在进一步加快。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反差?

  肖德润:加入世贸组织以后,2004年啤酒关税降为零,啤酒市场成为自由贸易市场,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原以为国产啤酒企业要经受冲击,事实上,国内企业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2004年开始,啤酒进出口数量基本停留在固定的水平上,约出口15万千升,进口2.5万千升。最近几年来,啤酒出口量一直大于进口量,出口形势很好。

  另外一个方面,嘉士伯、喜力、AB、英博、三得利、朝日、麒麟等国际品牌在国内都有工厂,在国内生产比从国外进口来说,手续和运费减少,而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低,整个成本都降低了。

  啤酒外资收购在2004~2005年达到高潮,最引人关注的是2004年AB和SAB争购哈啤,爆出冷门,收购天价是52亿港元;2005年英博收购雪津,在国际上是啤酒收购的又一个火爆新闻,收购价是70亿元人民币。2006年上半年收购减弱,大约只有3~4起,如AB收购唐山啤酒,三得利收购富士达。国际收购也反映了这种反差,这也是正常的表现。

  记者:我国已经连续4年实现了啤酒产量世界第一,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您认为还存在哪些差距?

  肖德润:啤酒企业盈利水平低,是最现实的情况。啤酒在饮料酒中占到80%(与红、黄、白酒相比),但是效益比红酒、白酒差。

  从国产啤酒第一集团来看,青岛、燕京、华润近年来通过兼并,使得品牌实力大大增加,但要达到品牌的稳定性、均一性,还要做很多工作。比如青岛啤酒兼并了50多家企业,做出的啤酒要想做到口味一样,整个的管理规范性就要相当严格。青岛厂里的啤酒和福建分厂的啤酒要想品味一致,这就要求标准完全一致,啤酒生产有1800道工序,就要有1800道工序的标准。这方面外国企业有经验,如肯德基的薯条,采用什么样的马铃薯,一直到要切多宽,都有详细的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大啤酒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加快了整合的速度,主要体现在管理、质量和综合实力上,这也是走啤酒强国之路的具体举措。

  我认为啤酒行业要想增加利润,首先要增加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增加高端产品比例;其次是降低成本,把粮耗、电耗、水耗等指标降下来;另外要加强管理,扩大规模,走循环经济、资源回收利用的道路。另外啤酒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上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高了盈利水平。

  从大麦国产化开始抓质量

  记者:据说我们国家啤酒生产所使用的大麦,大部分都是进口?

  肖德润:是的。从2001年开始,我国使用国外大麦数量在减少,约在50%以下,但从2004年开始,又有上升,达到60%,这里面有质量的问题,也有价格的问题。2005年国内啤酒大麦价格提升刺激了种植大麦的积极性,2006年啤酒大麦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大约扩大了12万公顷,今年的大麦产量会比去年增加50万吨左右。

  这两年我们大麦国产化的道路一直在加快,2002年澳大利亚大麦遭灾,促使国产大麦基地建设加快,经过努力已经培育出一批优良品种,但是由于这个改良品种牵涉到资金投入、育种周期等问题,啤酒大麦国产化及大麦基地建设一直是啤酒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记者:您对啤酒产品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

  肖德润:我认为啤酒产品要向饮料化、个性化、多品种方向发展。“生啤酒”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纯生啤酒口味好,新鲜度高,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但是纯生啤酒的工艺采用膜过滤,要求在密闭隔绝的环境中进行,这对我们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微生物控制方面下功夫,保证质量。另外目前啤酒的同质化严重,品种单一,普遍的是清爽,越来越淡,现在12度都少见了,很多都是11度的,还有8度,9度,越来越清淡,南方还有6度,7度。要提倡品种的差异性,这样才能赢得市场。比如可以开发低酒精度的女士啤酒,具有饮料功能的果味啤酒,这个今年已经开始比较流行了。

  记者:我们国家在啤酒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水平如何?

  肖德润:应该说我们国家啤酒工业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有国家啤酒标准,如《绿色食品?D?D啤酒》的标准;有《发酵酒卫生标准》;有《啤酒花及其制品》;有《啤酒用糖浆》的行业标准;还有一些啤酒企业基本技术管理标准,比如GMP标准、HACCP标准等。

  大中小企业会长期并存

  记者: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啤酒大国,今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发展模式呢?会不会像现在的乳品市场,几个大的品牌一统天下?

  肖德润:国际上现在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日本模式,几个啤酒企业垄断市场,美国近年啤酒产销量在2300万千升左右,百威公司年产量为1400万千升,第二大啤酒公司米勒公司年产量为700万千升,两家企业就占到了全部销量的91%;日本三大集团麒麟、朝日、三得利占到全部销量的80%以上;再一个就是德国模式,德国没有太大的啤酒厂,而是以中小啤酒厂为主,据统计有2000多家。德国的啤酒企业主要是强调口味的独特性,80%的啤酒企业年产量在500万千升以下,德国最大的啤酒集团也只有11%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国家走不了美国、日本模式,也走不了德国模式。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啤酒业将走一条大企业占主导地位,小企业拾遗补缺,两者长期共存的道路。这是由于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当年国家放开啤酒市场之后,几乎每个省、每个市都上马了啤酒厂,而现在虽然兼并重组,但是也不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某个地区的厂子全部消失,厂房设备被转移到另外地区。啤酒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有一个销售半径问题,超出这个半径,运输成本受不了;另外啤酒有很强的地域口味,某个地区的人,就喜欢某个几十年的老品牌,这使得小酒厂也有一定的地域市场。同时,小啤酒厂也关系到当地就业、财政等问题,所以大中小企业并存将是一个长期的局面。

  玻璃瓶包装仍将是主流

  记者:近一段时期,好像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这啤酒瓶是否也有标准?

  肖德润:啤酒瓶也有国家标准,近一段时间啤酒瓶爆炸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国家标准委牵头,已委托我们就啤酒瓶的标准修改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集中对瓶子的重容比、耐内压力、抗冲击力等几个技术指标进行修改。

  记者:谈到啤酒瓶,据媒体报道,您在一次有关啤酒的活动上曾经发表讲话,认为啤酒瓶将朝着无玻璃化发展,现有的玻璃瓶包装将会被塑料包装等取代吗?

  肖德润:这个报道是不够全面的。我当时的意思是,由于现有的瓶子时常发生安全问题,未来的啤酒瓶将朝着小瓶化、低矮化发展,我们现在整个行业正在逐步淘汰640毫升的大瓶子,500毫升以下慢慢会成为主流。你现在也可以在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低矮瓶子包装的啤酒,这可以使得运输、搬运过程中更加不容易倾倒,更加安全。而且现在国内有些企业在尝试使用PET(类似有机塑料材料)制成的啤酒瓶,我认为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它可能会更加轻便、安全。但是我从来没有说过玻璃瓶子要取消,从国外啤酒工业发达国家来看,玻璃瓶子仍然是主流。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