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志国访谈:“数字化国际化”的青岛啤酒
- 发布日期:2006-01-05 啤酒工业信息网
|
“国际化”青啤
我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是否就算国际化了呢?大错而特错!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哪种目标市场,为什么样的消费群体服务,这才是国际化具体的内容。青岛啤酒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口,这只是将产品卖到国际市场,是国际化初步的、低层次的组成部分,这样简单的出口贸易形式对于啤酒行业已经越来越走不远了
第一个,因为啤酒本身有新鲜度问题,有地产地销的特点,加上价值本身就不高,转移到很远的消费者手中时,很多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大量的都是物流成本、关税成本,真正支付的啤酒成本却很少。因此,在国际市场定牌生产、地产地销的形式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二个,到目标市场上看看,“国际化”、“全球化”已经被国际巨头垄断和固化了很多的资源,比如渠道和品牌,在国际上网络管理和控制不像中国如此松散,进入门槛很高,如果你要复制,不上别人的线,你将付出很多的代价,不仅是资金代价和时间代价。那么,我们是自己造船出海呢,还是借船出海?这就引起我们的关注,在海外通过商业联盟的方式,借用别人的资源出海,这是既快又省的方式。
第三个,我们能不能自己出去竞争?以前青岛啤酒在封闭环境中发展,在长江中是巨轮,但现在到吴淞口了,到了入海口,能不能到大海中航行,实现国际化?这就要对船的结构进行反思。在长江中你可以凭借经验来控制,但在大海中必须要有卫星定位等先进的工具,否则,风险很大。对大海、天气等竞争环境的掌控必须认真认识。我们是否打造成大海中的航船,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长江中的巨轮到大洋中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可能。我们绝对不能以长江中的优势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
因此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战略要分两步走:承认打开国门后,中国已经是国际化、全球化市场的一部分,而且是完全市场化的一部分,这样惨烈的竞争环境不比国际上任何一个子市场的竞争难度低,如果在国内市场上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运作,提高我们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到时候,我们走出去肯定赢。所以,青岛啤酒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在未来10年实现“内向国际化”,不是简单口号上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将我们发力的重点放在右手,实现我们的“内向国际化”。同时,“外向国际化”在原有基础上不放松。两者不是非此即彼,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
“建立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已成为青岛啤酒新百年的愿景。但是,在文化背景相似的地方来建设新厂,成功了就可以复制。而对于贸易壁垒、政治壁垒、技术壁垒高筑的地方,用什么形式,都需要我们一个摸索的过程。毕竟我们对国际市场还不是很熟悉,否则的话我们积累有限,和国际资本碰撞,那是不堪一击的。青岛啤酒不搞简单拼凑去追求世界500强。
国际化大公司目标是一步一步分解,一步一步实现的,否则目标就要落空。
“异化”的青啤
我们现在不少的职工都说,青岛啤酒都不认识青岛啤酒自己了,现在绝对不是3年前的青岛啤酒了。
3年来,公司组织学习成长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成长力结合得很好,同步提高。这种培训不是套餐,而是自助餐,根据不同人的需求,通过开展新的培训、交流、学习班、外出学习,使得大家得到吸收式的学习,更多的是重构式学习,从交流和实践中学习。经过这种过程的学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进步了,结果是令人惊讶的
“此青啤”已不同于“彼青啤”。变化首先来自于观念的变化:谁是服务者,谁是被服务的对象?消费者喜好的啤酒才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判断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我们自已了。以前,我们总认为,中国啤酒的标准都出自青岛啤酒,我们是专家,我们制订的啤酒标准你们要认可,这是最好的啤酒啊!现在,我们这种标准观转变了,就是要符合消费者的喜好,你的理化指标高也好,工艺技术标准高也好,但如果你不是消费者喜好的,就不符合要求,一句话,最终的判断标准是消费者。这表明了青岛啤酒以消费者为中心,从生产型企业到市场型的转变。这就要求每一个青岛啤酒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目标,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是你的上帝。
酿造消费者喜好的啤酒,表明了我们的决心和专一,起码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我们不搞多元化,只做啤酒。只要还没有进入世界前三,我们就不做其它东西。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转变,被动的转变,而是一种主动的求变。
实现这一目标要靠人,用人的文化要变。人为地安排人事,已经落后和制约了发展。
青岛啤酒在1996年扩张前积累了大量人才,这个阶段是“高位人才低位配置”,从1996到2001年,快速扩张,人才资源被快速地稀释了,尤其在后期,将不适应的人也推上了领导岗位,整体上出现了“低位人才高位配置”,出现产销量加大,但是不会经营,效益下降的现象。扩张的目的是扩张品牌和扩张市场,扩张工厂只是手段,但一度我们将过程作为目标,把手段作为目标,简单地加速增长,稀释了原有的利润源,也稀释了我们的人才储备,最后连长的水平当了营长,营长的水平当了师长,步兵当了导弹兵。所以我们控制住扩张的速度,加强品牌和市场整合的步伐,通过内涵式的扩张,放大存量资产的效率。现在,青岛啤酒初步走过这个坎。人不可能是全能的,销售天才到销售一线,生产天才到生产车间,通过人力资源调整和培训来实现“高高配置”。
中国啤酒市场变化很快,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什么人能创新?具有个性的人能够创新,所以,公司文化发展到今天,必须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在破坏中建立。原来的平衡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我们必须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平衡。我们现在的文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在创新基础上求平衡。人力资源要创新,特别是流程管理,要求我们对流程的设计必须非常科学,既能使得人才张扬个性去创新,又能围绕共同目标而努力,找到这个点就可以了,流程不带有感性色彩。这就带来了我们人力资源的配备,人力结构的调整,还有薪酬激励的调整,整个系统都要变化。
变化将是持续不断的。青岛啤酒的变革是历史上未有的、全方位的剧烈变革,是结构性的变革。从制度、机制、市场、品牌等全方位的变革。第一阶段是3年。深层次的整合在未来的3年。
人力资源总部将在下一步对激励进行调整,公司的激励、战略、文化结构都将因此而变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这样,青岛啤酒潜在的竞争力就会体现出来。啤酒行业产品的差异性很小,所以在运营和治理能力上做到一定的差异化,在商业模式上就可以获得我们的优势,获得青岛啤酒的核心竞争力。这里面有很多东西要在“水下”完成,现在已经完成大部分,最后一个组合性大动作将在明年进行,推出组织结构变革。不改革,现在的组织结构会形成战略风险,我们宁愿承担技术风险,而不去背负战略风险。完成后,我们将达到更高层面的平衡,就不会是前3年简单的积累式的进步,就会出现结构性的成长。
青岛啤酒正在从一般浅表性的整合进入深层次的整合,深入到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我们必须自己打破自己,建立新的平衡。【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