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谈科学发展观
  • 发布日期:2006-03-22     啤酒工业信息网

  主持人:两会即将步入尾声,您这次进京带来什么样的议案?能否介绍一下呢?

  金志国:这次参加两会带来两个议案,一个是关于环境保护,一个是关于创新的。

  主持人:节约型社会,更加注重环保,这也是我们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一个主题,请问您今天带来的关于环保的提案是怎样的?

  金志国: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的赚钱而设立这样一个企业,你一定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你除了尽一个资本回报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社会的职责,对社会所尽的责任。青岛啤酒的理念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的价值永远是高于物质价值,团队的价值永远高于个人的价值,最终社会的价值永远高于企业的价值。遵循这样一个理念,青岛啤酒做事的逻辑,也就是说青岛啤酒经营管理的逻辑是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
 
  环保是企业应尽的责任,而不是负担

  主持人:青啤的这种环境是以人为本,今天我们谈话的主题是增长方式的转变,青啤具体是怎样做的。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

  金志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如何把这些责任落实到企业的经营行为当中,青岛啤酒在经营的过程中是比较注意环保,好多人看不懂,环保是要投入成本的,而且很少有自己企业的效益。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呢?作为企业是这样考虑的,因为我们在创造效益的过程中,一定是为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有几个力量支持企业的发展。

  其中有一个是形象力,这个形象力更多的是企业对社会所尽的责任,特别是你做的公益事业、对环保、对自然是不是保护了,对于资源是不是节约了,是不是人性化,这些都是企业形象力的几个要素。如果企业的形象力提高了,会在市场上建立很好的形象,消费者认为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公民,我们愿意和你交朋友,愿意选择你的产品。有远见的企业应该把这种社会责任特别是环保应该看作是应尽的责任,而不应该看成是负担,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逻辑就是从资源到产品到垃圾也就是废物,这样一个线性的模式。我们所提出的循环经济就是把废物变成再生资源,让它再增值的过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在模式上形成必要的一环,在思想上行为当中没有垃圾了,垃圾本来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果你思想当中认为它是垃圾,那可能就对社会造成负担。如果是看成是资源的话,就要对资源进行投入,然后给予它升值再利用。

  从好多资源特别是我们的能源、我们的煤、油都是不可复制,甚至是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子孙后代都需要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的话,子孙后代以后用什么呢?

  主持人:尤其是近几年电荒、煤荒、油荒,感觉全球都在爆发能源危机。

  金志国:我们国家这些年来连续高速发展,对于能源和一些资源使用量是非常大的。随着发展能源是在减少的,而经济是不断发展的,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形成一个反差。你发展得越快,显得你这些资源越少,越珍贵。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循环。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投入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我们在关注我们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你的投入,特别是战略型资源的投入情况。以前不管筹集多少资源看你的产出不看你的投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既看你的产出又看你的投入,你是不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一个方面。

  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二个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谈到质与量的问题。我们不仅仅是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重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特别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质量问题,这是这次两会当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中所提出来的一些精神。

  主持人:您对总理的报告理解得非常透彻。

  金志国:虽然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大道理,科学发展观,实际作为微观企业一个社会的细胞一个企业,大道理、小道理是一样的。企业的发展当中也需要你的科学化,也要建立起科学发展观,不是说凭你的经验,凭你的想象不顾任何形式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扩张而去做事情。

  主持人: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青啤怎么具体去做的?

  金志国: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当中,我们国家发展的一种新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那时候我们用的理论是邓小平先生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在那个阶段我们国家是很穷,只要求发展。那时候相对来讲,对资源使用也好,对投入也好,对环保弱一点也好,先发展,那时候的发展是效益导向型,效益导向兼顾公平。发展是硬道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的一种效益领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公平为先来追求效益。有着内涵上的不同,并不是简单的口号,看起来党提出一个号召来,它有非常深的内涵。

  我们要顾及公平,贫与富、东部与西部、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追求公平效益。还有一个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追求这些东西。要出现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就带来我们很多的转型,这种转型就需要创新。因此国家不失时机提出创建创新型的国家,这个创新对于每个单位来讲,对于每个人来讲,对于国家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从我们国家来讲,本身并不是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中国的文化和它的环境还不是一个创新的国家,我们要打造一个创新型的国家,首先把党的号召国家的号召培养一种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要有创新的精神。

  制度、政策和舆论环境都要培养创新的人才

  第二点,要打造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要营造环境,我们的制度环境,我们的政策环境,我们的舆论环境都要培养这种创新的人才。这样一个环境下生长下的人才才能去创新,这是从文化上,从环境上进行创新才行。从机制上也要创新,来开发和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励。比如说政策上一些免税或者是其它方面的支持,甚至要给它奖励,对于国家有重大贡献的按照贡献水平让他分享,那么会激发大家不断创新的愿望和动力。

  把中国变成一个学习型的创新国家

  一个创新型国家实际上就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学习型的创新国家,这个是很难的,能够不断地回顾我们过去走过的路,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教训,不断总结不断提炼,次序改进,改进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提出创新的概念开始的时候大家很模糊,觉得很新鲜,是要创新,方方面面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很高。

  主持人:今年有很多代表都在谈自主创新。您对创新的内涵有什麽特别的理解?

   金志国:都在谈自主创新,对创新的内涵确实还要有一个学习和认识的过程。有些人把创新以为是原始的创新,重大的发明创造才叫创新。作为企业就是对产品的创新,原来没有的我们创造出来了,实际这个原始的创新是很难的这种革命性的。IT经济的出现、网络经济的出现,这种革命性的创新以后也会有,但是不容易。更多我们应该放到集成创新上,甚至是学习型创新上和模仿性创新上。

  首先先填补国内的空白,在全球来讲不是创新,但是我们国内没有,我们把它移植模仿过来,或者是我们自己在国内发明创造填补这样的空白,首先是这样的创新。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先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总结创新的模式之后逐渐创更大的新,要耐得住寂寞,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说创新,明天很多的创新都出来了,今天说创新,国家所有的人都是创新型人才了,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没有这样的文化,没有这样的机制,那只是一种口号。我们先把制度、环境、文化营造好,把机制打造好,我相信创新的人才会大量涌现,创新的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主持人:您自己也是一名企业家,您的企业打算如何去营造这种涌现人才的环境?

  金志国:青岛啤酒是一个传统型的企业。

  主持人:继续发展下去,也希望青啤做好百年老店。

  金志国:青年啤酒已经是一个百年老店,但是百年老店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青岛啤酒也在不断转型,经过德国时代、日本时代、国民党时代以及解放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和社会经济时代,经历了很多很多,都在过程当中不断转型,转型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首先适应这种环境生存下来了,更多的是全体员工在工作当中的不断创新。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大家说你的创新,你的啤酒不是还是啤酒吗?怎么叫创新呢?青岛啤酒的创新关键是在做啤酒的技术方面,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是一种合成,走到市场当中来讲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创新点点滴滴的创新集成在一起就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因此青啤在重大创新后的成果,也就是说现在的青啤和过去某一个阶段的青啤都发生质的变化。

  93年第一次创新把青岛啤酒这样一个国有企业打造成一个上市公司,这就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96年又把以制造为特长的做酒专家进行二次转型,培养出一个市场化的企业,这又是转型。这是从大的方面创新,还有很多细节的创新,比如说流程不断优化和再造的过程也是创新,很多一些微小部分的创新,包括工艺流程的创新。以前青岛啤酒从做酒投料到出酒要90多天,随着青岛啤酒技术工艺的创新,现在45天就可以把酒做得很熟,而且这种熟是自然发酵的,用技术催化自然发酵,而不是简单添加添加剂,缩短工艺时间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效率。酒在储存的过程当中要耗大量的电来制冷冷藏,如果发酵期缩短了45天,我就节省了一半的能耗。

  主持人:去年青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啤酒赞助商,您觉得青啤凭借什么成为奥运赞助商的?作为赞助商对于青啤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金志国:2008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一次奥运会,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一种心愿,这样一个大的事件企业能不能抓住这个大事件?尤其是一个体育事件来提升青岛啤酒的声誉,这是我们要考虑的,做企业首先要考虑这一点。第二,青岛啤酒这个品牌在全球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知名度非常高,中国人走出去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分享到青岛啤酒给中国人带来的荣誉。很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也都非常喜欢青岛啤酒,说明青岛啤酒到现在它的意义已经不是青岛啤酒自身的无形资产了,也不是青岛市的无形资产,已经是中国人民的无形资产了。

  青岛啤酒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啤酒赞助商,也是青岛啤酒的心愿,也是中国人民的心愿,做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和中国人民的心愿。满足心愿的过程中我们会为北京奥运会做出很多的企业应该做出的贡献,营造激情,让中国人和消费者分享这种快乐和激情,他们更喜欢青岛啤酒,也会拉动青岛啤酒的发展。

  主持人:奥运会多半是全球的人非常关注,那么能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也同时让全世界的人更多了解中国的民族品牌。您感觉到了2008年之后,青啤在国际啤酒行业里面的地位会有怎样的变化?

  金志国:随着青岛啤酒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将来在08年乃至08年以后青岛啤酒所得到的收益和它的声誉是可以想象的,将大幅度提高。这样一个结果是青岛啤酒愿意做的投入,但是青岛啤酒更关注于我们赞助奥运的这样一个过程,来为我们的消费者,为中国人民带来快乐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更重要,当时和北京奥组委签约之后,我说看我们的表现。我们并不是为了拿到这个资格而拿这个资格,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把北京奥运会办得更好,做出我们的贡献,让我们的中国人,让我们的消费者,让全球关注我们中国。

  主持人:感觉奥运一直是充满激情的,刚好和青啤的一种理念相吻合。

  金志国:青岛啤酒的核心理念是用我们的激情来酿造啤酒,这种啤酒一定是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这样一种理念是我们在做奥运的想法,从啤酒和奥运以及和体育尤其激烈对抗的体育、精彩的体育结合得非常紧,有体育的地方就一定有啤酒,有啤酒的地方一定在谈论或者是在观看或者是在参与体育竞技活动。两种文化是伴随在一起,体育文化或者具体来说是足球文化、啤酒文化一直交织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像一对情人一样。我们借助体育唤起更多人的激情来参与来分享它的激情与快乐。

  “青岛现象”是环境给予企业发展的土壤和气侯

  主持人:青岛是一个孕育优秀企业的地方,可以说人杰地灵,出现相应一批非常有口碑的企业,比如说海尔、海信、双星、奥柯玛,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什么原因?

  金志国:如果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有一个这样的企业,那是企业本身的素质问题,如果有十个那可能是考虑到环境的问题,这个环境特别适合于成长这样的企业。如果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那可能就是我们的制度问题了,我们的制度成就这样的企业。在青岛有这么多比较著名的企业,形成了青岛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环境的问题。青岛市政府在打造企业发展的环境上给予了非常好的土壤和气侯,能够不断成长。

  青岛的创业型企业直到现在还仍然在舞台上,比如说像海尔张瑞敏,创业性的企业家,一直到现在带领海尔不断发展壮大,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像港务局,像很多企业都是如此。青啤是一个继任者,一百年的历史长河太长了,比较稳健,不是今天换一个人,明天换一个人,政府很少干预企业,给企业更多的是松绑和宽松的环境,充分尊重企业,拿企业当回事,拿企业家当人看,因此青岛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再一个,青岛市的企业战略比较早,80年代的后期就制订了名牌战略,比较关注品牌,关注名牌企业还有名牌产品。这样一个战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培育和发展,因此造就了这么多的企业,是基于战略的,而并不是自然成长或者想怎么做凭着运气成功的,而是有战略支撑的。既有好的战略,又有好的环境,必定有这么多的知名企业。

  主持人:感觉啤酒行业内部整合动静比较大,国外大的啤酒公司对于国内啤酒公司的购并近年来也比较多,这种购并对青啤是否构成威胁?是否有国外公司向青啤抛出绣球?青啤通常秉持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些事件?

  金志国:严格意义上来讲,啤酒行业的国际化已经开始了,已经在很激烈的竞争过程中了。其它的还有门槛,啤酒行业已经没有门槛了,全球前十位的啤酒,前七八位都到中国来了,而且来了不止一次。十年前就来过,以后又退出,现在又大量资本的实力又来了。

  这两次来的方式不同,第一次来因为中国啤酒行业的规模都很小,在他们的眼中都不成气侯,你的总量很大,但是分散在八百多个啤酒厂上,每个啤酒厂的产能两三万吨,那就像儿童一样,在他们眼中很弱,没有各自的可能性,因此他们自己干。移植了国外的模式,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当中它们不适应,但是对中国的竞争往往是不适应,最后败战而逃。他们的资本实力是不是比我们强?比我们强。可是为什么退了呢?因为不适应我们的竞争游戏规则。

  现在中国的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企业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了,他们也变得聪明起来,变成一种合作的模式。在这样一个竞争的过程中,现在大部分大的企业集团都有外资的背景,完全是国际化的竞争。啤酒行业的竞争比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等级都不低,都是国际化水平的竞争,所以非常非常残酷,这就是啤酒行业的现状。

  作为我们怎么迎接这样的竞争?首先在01年青岛啤酒率先完成了在全国的布局,96年中国已经开始在进行WTO的谈判,谈判了好久,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一来之后我们的门槛就降低了,他们很方便地进来。我们在做哪些准备?那时候我们评估了青啤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很大,可是企业规模很小,当时20几万吨生产能力。一个企业帆大船小,这样一艘船,来一阵风很可能把我们的船掀翻了,因此我们要解决帆大船小的矛盾,完成这样一个布局,特别是加入WTO之前要抓住时机完成布局。

  在2000年我们布局了19个省市40几家企业,这样一个短的时间以这么快的速度扩张,占领了地盘,占领了一些生产资源。那时候有资本就可以占领了,但是你的消化吸收,你的整合就难了,特别是对文化的培育性和资产的包袱和被并购企业观念上的包袱,青岛啤酒很快进入到整合。一个企业在短期内规模发生几倍的变化,管理强度必然要带来压力,因此带来管理控制上的风险,必须强身健体挑起在短时间内增加的重担,要不然被压垮。那时候把关注青岛啤酒的发展速度调整到关注青岛啤酒的发展质量,符合现在的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这么深,就是因为我们有切身的体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思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在验证这样一个理论的实践当中深深体会到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主动与国外合作 “江轮”变身“海轮”

  和海外的大公司合作,我们当时提出一个口号,合作不合作?以前关起国门评估自己的时候,觉得很伟大很了不起。以前我们是最著名的公司,历史最悠久的,可是我们在哪里成长起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也就是说我们在祖国的怀抱当中成长起来,是保护成长起来的,是长江当中打造出的一只巨型江轮,现在打造成世界级的海轮,江轮进海可不一样了。你觉得在大江当中很伟大,但是到大海当中只是一片很渺小的小树叶,你在江中能航行,到海里不能航行。江里有参照物,你往哪里走政府在上面告诉你了,四周没有参照物了,水下的礁石暗礁有多少,浪头有多急,完全靠企业能力。江轮如何打造成海轮,而且是抗风险的海轮,这是青岛啤酒要做的。

  要用雷达,要用卫星定位,你才知道你的位置和你的航行方向。要用探测器探水下有多深,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不一样。因此青岛啤酒必须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打造海上的航母,不但打造外形,还要看它的配置。要经受住冷嘲热讽,潜下心来,那时候没有光环默默来做,作为企业应该克服浮躁,扎扎实实地做。企业一定是做出来的,绝不是吹出来的。吹出来的只是泡沫,看着很多看着很大,也很好看,但是有什么用,生命力不强,泡沫很快就消失了。

  有了华润、燕京这样的竞争对手,中国啤酒行业才显得精彩

  主持人:青啤近几年来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在国内有一些比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说像燕京、华润,市场份额上和青啤竞争得很紧密,和竞争对手相比,青啤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的优势在哪儿?

  金志国:中国的啤酒行业发展到今天,青岛啤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开始做啤酒的啤酒花是青岛啤酒从海外引进来的,在青岛成功之后移植到祖国的西部培养成功,现在国内所有的啤酒厂商所用的啤酒花都是来自于新疆和西藏青岛啤酒移植过去的啤酒花的种子。第二,行业的标准也是来自青岛啤酒的标准,作为基本的要素整理出来的行业标准。因此青岛啤酒对于行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特别在96年以后青岛啤酒率先进行了行业的整合,兼并吸收了很多的企业,也是对行业的贡献,同时引领整个行业的整合。

  到今天出现几个大的啤酒企业集团,像华润、燕京还有一些区域性的集团珠江、哈啤等等,应该说逐步大浪淘沙把八百多家松散的啤酒厂整合成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应该说是啤酒行业的进步,也是可喜可贺的。怎么看待燕京和华润?正因为有了华润,有了燕京这样级别的竞争对手,中国啤酒行业才显得精彩。我们和这样的对手来操练起来,那才显得有意思。如果没有对手的话,进步速度不会很快,也会懒惰,更难以抵御来自海外集团的竞争。他们刺激了我们,同时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共同成长。虽然大家参与了游戏这样一种竞争,但是竞争的结果是大家都发展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结果。每个中国人应该看到这种结果,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这样,不存在着绝对垄断,垄断都是暂时相对的。总是要有对手的,没有对手要培育对手。

  我们自己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在每个区域当中都不做绝对垄断,我们追求垄断,但是绝不做到绝对垄断。我们总是留一两个对手,或者培养这样的对手跟我们操练,提高自身的竞争。

  百年企业,什么都可以放弃,诚信不能放弃

  主持人:去年媒体有一些报道,啤酒甲醛超标,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很多,企业遭受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普遍了。青啤怕不怕遇到这种危机?如果真的发生了,会怎么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金志国:在市场经济当中,每个搞企业的人都是竞争者,竞争确实太惨烈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转型期当中很多市场行为甚至制度是不规范的,它就会有这样一些危机的产生,有鱼龙混杂的情况,但是是不长远的。作为一个百年的企业,什么都可以放弃,诚信不能放弃,这个诚信首先表现在得你产品质量的诚信。

  青岛啤酒一百年来为什么能存在?一百年来一直把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视同为生命,为什么青岛啤酒在全球得到了认可?还是凭着它的质量、实力。大家都知道青岛啤酒出口最多的市场是美国市场和西欧市场,而这些市场正是最发达的市场,而且技术监管能力最强的市场。我们接受严格的考验,我们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也是由于他们的技术标准。他们做了严格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得到很好的享誉,不会有问题的。实实在在的事例证明是不会有问题的。

  去年的甲醛风波也是一些个别的企业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做卖点,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最终检测,大的企业集团大家都没有超标,甲醛超标到底有多少,到底对人有多大的危害,我们吃的鱼吃的食品当中多少有一点,但是不危害人的身体。如果把它当成一个非常大的整个啤酒行业使用甲醛,那我们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这么强的技术监管力度还允许我们整个行业都在生产甲醛的产品吗?制造这样危机的人士或者是企业太拿我们这个行业开玩笑了,太拿我们国家开玩笑了,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最后检验结果事实证明这个谣言不攻自破。企业的发展当中确实存在很多的危机,我们真是战战兢兢。

  作为企业如何应对这样一些危机?你就必须建立起危机管理预案进行分类管理,遇到什么事情怎么去应对。我们在大海中航行要知道天气状况,走到哪个海域容易起浪容易刮风,一定要做一些预案准备。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坚信只要我们对质量讲诚信,不断追求质量,永远会获得持续发展。凭着一时不顾质量做投机的行为,你只是短期行为,不会长久。

  主持人:去年那场事件对于啤酒行业的震动很大,很多啤酒出口受到影响,国外也拿这个作为理由对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金志国:青岛啤酒的传统市场,出口时间很久的市场,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这样的振荡。他们相信多少年来的青岛啤酒,更相信他们国家的监管制度,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没有引起波动,相信国家的监管机构会很负责任的。既然这些国家没有问题,那你们这些国家的产品就有问题了吗?同一个公司出的产品。在韩国引起一定的影响,不是我们的主导市场,我们国家发布了检测结果和一些说明之后,很快就消除了。作为青岛啤酒有这种公信力,有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确实是有问题的,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些标准限制你生产啤酒技术装备应该配置到什么水平,检验检测仪器配置到什么水平。有一些乡镇工厂连检测仪器都没有,居然给产品挂上合格的证书来出厂。国家还没有一个门槛限制这样的企业进入市场或者进入生产。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在制度上规范还要强化,这也是我提出来对自主知识创新应该予以保护的。

  青岛啤酒做出的品牌、商标设计很快就有模仿的,甚至大家一看都非常像,但是打假的力度和打假的费用都是不够的,造成很多制假、造假,达不到保护。我在会上也提出了,创新首先要从制度上技术规范,如果制度上不到位,谁创新谁是傻瓜。创新就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创出来的成果被人家很轻易模仿,没人管,很轻易把创新的人给挖走了,谁去创新?环境制度是最关键的。如果我们不打造这样的东西,我们国家的创新性国家或者创新性企业就是空话,都不会实现,制度政策就不鼓励。或者对于违法的侵权的打击不够,付出的代价不够,所以他们才会不断模仿,今天罚点儿款,明天再改头换面。应该让它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才会记住教训。

  主持人:作为一个企业要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自己的员工,作为上市公司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股民,青岛啤酒获得英国IR杂志小型公司最佳投资者的关注奖,青岛啤酒是怎么获得这个投资者的认可?你们之间的价值沟通是如何实现的?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建立了怎样的联系?

  金志国:青岛啤酒一直把诚信、和谐作为我们的经营要素,现在增加了创新和开放的要素,支撑青岛啤酒的企业文化。作为诚信不仅仅对内讲诚信,对外也要讲诚信,对消费者要讲诚信,我提供的产品服务说到做到,我说给你提供多少就是提供多少,从来不多说。你有什么能力做到什么水平就做到多少,这就是诚信,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这是对消费者的诚信。对于政府的诚信,依法纳税,保护环境,这就是我的诚信。对于投资者也要讲诚信,投资者关心你这个企业的价值,企业给他带来的回报。如何关心?用什么机制让它信任你?你给他的结果是不是真的?要让他知道没有欺骗他。作为上市公司,一切的信息要公开透明,说出去的话要负法律责任,办的事要负法律责任。有法律的约束,使你不敢不讲诚信。

  另外要自觉讲诚信,在投资者管理方面我们建立起档案,哪些是我们的投资人,都是哪些类型的,进行分类管理,他们都在哪里,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建立起不同的沟通方式,有的是定期访问,主动把我们企业的事情告诉他们,向相对大的基金持有我们的股权比例比较高的基金,有一些主动来和我们联系,我们都知道是谁进行沟通。再一个我们进行路演,在欧洲甚至不是我们的上市地,欧洲我们也去路演。香港、新加坡经常出去路演,路演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把我们公司的战略、我们的发展思路以及我们重大的运营事情告诉他们我们是怎么做的,值不值得做,将来的产出是什么,什么时间产出。我们今天做的事情明天一看怎么没有,产出在哪里?是不是损失了?我们告诉他什么时候产出,在哪个地方产出。这样培养出一种信任,以后久而久之,你说的话,你承诺的事情到时候兑现了,双方建立起信任。投资者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再就是你的业绩能够满足他的投资回报。经过长期的积累,信任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经过大事考验就建立起这种体系。因此青岛啤酒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赢得这个称号。

  主持人:2005年可以定义为企业公众形象年,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在企业公众形象方面都有自己的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公众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您是怎样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呢?

  金志国:投资者或者消费者或者公众值不值得尊敬你这个企业,能够尊敬我们,能够信任我们,那就说明我们做到位了。我们说为生活创造快乐,为消费者创造快乐,那么他们是怎么快乐的,比如说奥运会使他们感到快乐,现在没有举办,一谈到奥运会他们感到快乐,他们快乐的事情我们就去做。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