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华润雪花啤酒湖北区域公司总经理宋占民
  • 发布日期:2012-12-25     啤酒工业信息网
在当下啤酒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润雪花啤酒如何进一步发挥啤酒业领头羊的作用?昨日,面对提问,华润雪花啤酒湖北区域公司总经理宋占民娓娓道来,从历史、文化和营销等多角度,诠释了啤酒在中国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以及雪花啤酒积极、进取、挑战、创新的品牌个性和产品特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雪花品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武汉市民大多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啤酒在中国人眼里,无异于奢侈品。在炎炎夏日,能喝上一杯啤酒,是件非常惬意的事。那时,由于啤酒的制造企业很少,因此,市场上销售的啤酒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排队买啤酒的现象习以为常。
  本世纪初,一些世界知名啤酒大品牌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市场,中国啤酒进入整合阶段。有资料显示,一时间,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兴建啤酒厂,最高峰时,全国啤酒企业居然达到800多家,啤酒由之前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啤酒企业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最近十年,中国啤酒行业在经过一系列收购、兼并之后,逐渐走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开始进入品牌竞争新阶段。突出品牌的独特个性和丰富内涵、扩大品牌差异性是啤酒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中国啤酒业已形成由雪花、青岛、英博和燕京四大品牌为主导的格局,它们共同占据了全国60%的啤酒市场份额。可以说,这十多年,既是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也是引导市民消费的过程,啤酒从奢侈品的宝座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今,中国啤酒的年销售量已稳居世界前列。
  华润雪花啤酒致力于以传统的酿造工艺为基础,精选上等酒花和麦芽,采用国内一流啤酒酿造设备及先进的膜过滤和无菌灌装技术,生产口感柔和、回味悠长,酒液清澈、泡沫丰富,酒香幽雅,品质纯正的优质产品,并推出追求品味生活的雪花纯生系列、倡导积极进取理念的雪花勇闯天涯系列、传承经典纯粹的雪花原汁麦系列及推崇健康生活品质的雪花自然之美等诸多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衷爱。2011年销量率先突破千万吨,达1024万千升,公司总产销量连续七年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啤酒企业。同时,华润雪花也已完成企业从北向南、遍及全国的发展战略和工厂布局,从以前的一个单一品牌,发展到现在的总部集中管控、分区产销的国际接轨经营模式。
  作为中国啤酒业的领头羊,华润雪花已成长为在全球啤酒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中国品牌,并给舶来品的啤酒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在世界品牌实验室2012年6月发布的第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雪花啤酒以596.75亿的品牌价值与五粮液、茅台等位列中国酒类品牌价值前茅。其清新、淡爽的口感和积极、进取、挑战、创新的品牌个性受到全国消费者的普遍喜爱,并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喜爱的啤酒品牌。
  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华润雪花啤酒,其营销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和品牌故事。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
  “你所不知道的远方,都是值得一去的天涯。”简单一句话,唤醒了多少人曾经浪迹天涯的梦想。“勇闯天涯”是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独立创新的年度原创性品牌推广活动,它不仅是对自然地理的独特挑战,也是对自然、人文环境的探访和科研。自2005年始,“勇闯天涯”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累计行走10余万公里,成为目前全国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原创户外品牌活动。勇闯天涯,带着深深的品牌烙印,营造着都市人的绿野青峰梦,成为城市的进取宣言。而雪花啤酒所倡导的正是“勇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姿态”,希望以此唤起大家心中的“正能量”,用高性情来诠释勇闯的格调和传播“勇闯”的精神,用真行动来传达挑战户外的感觉。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当古典邂逅现代,当中国古建筑定格在镜头前,传承铸就了新的感动。古建筑摄影大赛自2009年以来,经过连续4年的成功举办,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以中国古建筑为拍摄题材的摄影类活动。第四届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自2012年4月全国启动以来,得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众摄影》杂志社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各地专业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大学生朋友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大赛为参赛者搭建了创作与分享摄影作品的平台,通过线上互动、线下讲座、分享和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支持摄影爱好者。历时两个月的活动期间,组委会收到17万余幅参赛作品,及邀请到纽约摄影学院共同组建摄影及建筑领域的专家评委团,评选出优秀摄影作品70幅,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
  雪花“普及与传承古建筑系列丛书”:
  华润雪花从2008年开始资助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五年时间里相继出版《北京古代建筑五书》、《中国民居建筑五书》、《中国古建筑装饰五书》和《中国古都五书》系列丛书。2009年起,华润雪花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古建筑推广活动及中国古建筑知识讲座,免费赠送“中国古建筑普及与传承系列”图书累计达20多万册。活动覆盖了高校、社区图书馆,以及建筑从业人员、古建筑文化爱好者、政府工作人员等多个群体,从而带动了大众共同关注中国古建筑现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古建筑知识的热情,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