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行情简评
回顾一季度玉米期价走势可谓跌宕起伏,不同阶段交易逻辑的切换,使得期价走出类似“W”字形走势。具体看,一月上中旬节前市场存售粮压力,但下游企业库存充足压价收粮,带动期价走弱,形成下行一竖;一月下旬,现货价格的持续下跌,基层惜售情绪渐起,深加工企业提价收粮叠加黑龙江出台系列政策带动期价反弹,形成上行一竖;而节后气温回升,基层售粮加快叠加贸易政策利空,期价大幅下行,形成下行一竖;三月初,替代谷物进口预期悲观逐渐消化,下游企业补库逐渐开启,叠加收储政策提振,期价触底反弹,形成上行一竖。从主力合约C1905价格看,截至3月18日收盘1856点,较1月2日收盘价1861点,略跌5点。
(二)行业要闻回顾
1)2019年1月16日政府颁布征求《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意见书。地区为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省。目的是为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提高国产大豆自给水平,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2)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稻谷、小麦为必保品种,这也是粮食安全的底线。对玉米的政策调整为“稳定玉米生产”。
3)3月5日黑龙江省农业厅出台补贴政策,2019年将继续实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在上年基础上适当提高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保持在每亩300元左右,且高出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以上。具体补贴标准由省里根据国家下达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总额和玉米、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等因素统筹确定
二、二季度玉米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层售粮压力下降、拍卖延期支撑市场,渠道库存压力不容忽视
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供应主要由基层余粮和临储拍卖供应。基层售粮接近尾声,供应压力下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5711万吨,同比减少686万吨。其中,玉米7704万吨,同比减少460万吨。国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东北三省一区农户售粮进度预估为77%,环比增加5个百分点,同比偏慢4个百分点。华北玉米销售进度基本维持正常,河北、山东、河南玉米销售进度分别为64%、69%和7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过往年份看,新粮出售在四月中下旬结束,因此预估二季度前期上市压力仍存,中后期售粮压力结束,市场运行逻辑或逐渐转向新季玉米种植面积调整、临储起拍时间、拍卖量和种植期天气方面的炒作。
临储拍卖方面,二季度需重点关注临储拍卖量、拍卖开启时间等对市场的影响。拍卖量看,经过2018年抛储,目前临储库存剩余玉米约7800万吨左右,以2015年产粮为主,今年月抛储量市场传闻由去年800万吨下降至300万吨。拍卖时间看,考虑当前东北一次性收储工作全面启动,收储总量304万吨,收储截止时间在19年5月31日,因此2019年临储起拍时间或延期至6月以后。从拍卖底价看,以吉林地区为例,2017年吉林市场供应的2013年产二等陈玉米拍卖底价1340元/吨;2018年吉林市场供应的2014年产二等陈玉米拍卖底价1440元/吨。照此线性推算,2019年吉林市场供应的2015年产二等陈玉米拍卖底价1540元/吨。考虑当前现货市场情况,我们预估2019年拍卖陈玉米底价上调幅度或不及100元/吨,若按照底价抬升50~100元/吨计算,对应1905合约价格区间在1790~1840元/吨,玉米1909合约价格区间在1820-1960元/吨。综上临储拍卖价格为玉米期价下方形成了较强的支撑。
渠道粮方面,年后猪瘟疫情加剧叠加深加工企业库存相对充足,下游需求未有明显好转,而产区售粮进度加快,结合行业交流及调研发现,产区余粮的减少并没有被消化,只是粮权的转移,流入议价能力更强的贸易商手中,18年新粮上市初期市场看涨情绪浓厚,贸易商囤粮待涨,节后在猪瘟疫情叠加贸易政策利空的背景下,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不少贸易商认为前期现货价格已经跌至去年抛储价附近,跌至阶段性底部,入市补库和摊低成本,但市场情绪并没由熊转牛,在未来玉米价格不确定的预期下,随着价格的反弹,贸易商为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势必抛售部分玉米,届时或增加市场供应。
(二)种植收益引导下,新季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幅度或有限
种植收益引导下,新季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幅度或有限。首先从种植收益看,2019年1月16日政府颁布征求《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意见书,提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2018年黑龙江调整玉米、大豆种植补贴,大豆种植补贴为320元/亩,玉米种植补贴调整为25元/亩,从图11看出,该种植补贴调整之后大豆的种植收益高于玉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玉米的政策调整为“稳定玉米生产”,之后3月5日,黑龙江省出台2019年大豆、玉米种植补贴,其中玉米为100元/亩,大豆为300元/亩,在图11看到再次调整补贴后,玉米的种植收益略高于大豆。其次,从政策发布时间看,由于2019年3月5日出台补贴政策之前,基层农户大多以2018年种植补贴政策及种植收益来指导新年度玉米种植面积,从草根调研看,截至3月中旬基层种子销售进度基本完成50%,而同期玉米种子销量下降近15%,考虑目前尚未到播种期,未来播种面积或继续由种植收益引导。最后,从大豆、玉米的销售难易程度看,玉米较大豆更容易销售,因此在种植收益相近的情况下,农户优先选择种植玉米。综上,我们预计新年度玉米种植面积难有大幅调整,在考虑政策指导及已售种子的情况,玉米种植面积或略减。
(三)猪瘟疫情影响持续,二季度玉米饲料需求下降预期明确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2月生猪存栏环比减少5.4%,同比减少16.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5%,同比减少19.1%,目前共有28个省份发生家猪(112起)和野猪(3起)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扑杀超过91.6万头。从能繁母猪下降趋势来看,“非瘟”之后,尤其是去年10月至今,产能下降速度有进一步加快迹象。综合农业农村部数据及分省份市场调研情况,我们判断当前生猪产能同比下降19%左右,且有进一步下滑趋势。“非瘟”10月-11月开始产生较广影响,疫情致死或扑杀较多仔猪、带仔母猪,以仔猪到生猪出栏5-6个月时间来算,二季度出栏生猪将体现出“非瘟”影响,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此外猪瘟疫情还在持续爆发,重挫养殖市场信心,饲料消费疲软,饲企库存同比压缩近半,原料采购维持随用随买格局,且进入二季度气温回升,生猪疫情疫情存在加重预期,综上在“非瘟”的影响下,我们预计二季度猪料需求幅度或继续下降。
生猪供应的下降或一定程度上增加对肉禽的需求。以主要替代品鸡肉来看,根据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数据,当前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同比略增,预计二季度出栏商品代肉鸡数量同比上升3%,肉禽存量的增加部分缓解生猪下降对玉米饲料需求的影响,但从量上考虑,禽肉与猪肉消费体量相比占比较小,因此预计缓解作用有限。
(四)二季度开机率维持相对高位,深加工消费提振效应仍存
深加工方面,季节性看,进入二季度,淀粉消费进入旺季,带动原料玉米消费;开机率方面,从过往年份看,二季度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处于年内相对高位。替代品方面,白糖价格的走高,或进一步提升淀粉糖的用量。前期中美贸易政策存在变数,替代谷物进口预期发酵,深加工企业补库谨慎,库存处于相对偏低水平,随着基层余粮的减少及下游消费需求变暖,深加工企业的阶段性补库或对市场形成提振。
(五)替代谷物进口预期利空市场情绪,但实质影响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