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年玉米生长时期东北遭遇春旱,多个地区出现补种苗的情况,导致玉米成熟期较往年推迟一个月左右时间,但是进入12月中下旬将迎来售粮高峰,价格开始受到冲击,前期率先成功站上1900元/吨关口的吉林松原嘉吉生化公司打响降价“第一枪”,该企业已连续四次降价。12月2日将三等以上14%水分新玉米价格首次降至1890元/吨后,目前已降至1830元/吨,累计较11月末下调70元/吨。中粮公主岭及黄龙公司、吉林新天龙及前期同样涨势迅猛的辽宁益海嘉里淀粉厂纷纷下调收购价,中粮公主岭及黄龙公司将陈玉米收购价下调10元/吨,三等以上14%水分以内1830元/吨,超出拒收;吉林新天龙实业新玉米三等以上干粮1870元/吨,较11月末下跌10元/吨,扣量比1∶1.24;辽宁益海嘉里淀粉厂收购价目前跌至1880元/吨,较高点回落10元/吨。无独有偶,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也跟随东北产区明显下跌,单日下跌20~40元/吨不等,最高理论平舱价格失守“2000元”大关,广东沿海港口散船陈玉米距离跌破2000元/吨仅一步之遥。
目前玉米现货市场压力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新粮方面,今年东北气温偏高,但是进入12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冷,为玉米上冻脱粒及批量上市提供环境基础,且随着东北天气的逐渐转冷,农民存储的难度也会加大,会迫使农民卖粮,加上年关降至,基层农户的还贷压力也会促使农户积极卖粮,届时基层售粮心态或将有所松动,12月份将进入新粮卖粮高峰期。在陈粮方面,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量在1亿吨,特别是9月、10月份的成交量出现放大,成交量高达3000万吨,在12月底之前这3000万吨的临储玉米要集中出库流向市场,出库速度逐步加快,市场供给趋紧的态势将大大缓解,陈粮的持续供应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动力。整体看来,12月份至春节前这段时间,新粮集中上市,陈粮供应压力增大,届时玉米价格必然受到一定冲击,和往年相比今年玉米供应压力整体后移,玉米价格回落风险较大,但是该来的总会来。
笔者认为后期玉米市场的风险点主要是:第一,今年临储4000-5000万吨玉米要结转至2019年,会增加2019年的供应量,第二,目前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发酵,使得养殖市场深受打击,养殖规模萎缩、存栏减少将持续影响玉米的饲用需求,第三,中美贸易仍在谈判,进口玉米、高粱及DDGS的数量也存在不确定性,后期进口量能否反弹要画个大大的问号。此外需重点关注的是,我国临储小麦和稻谷的库存量极大,由于库存时间长的已超过五年,2019年进行定向拍卖的可能性很大,超低的价格可能会替代部分玉米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