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市场天气影响将逐步淡化,基层备耕变现需求提高种植户售粮积极性,后期供应压力不容小视。港口方面,雨雪天气进入尾声,北方港口到货量有所增加,晨间汽运到货约5.4万吨左右,部分企业自集港,含期货粮到港,船期安排依然密集。东北部分地区雨雪已经结束,种植户出售积极性高,预计后期到货量再度增加。广东港内周边企业采购维持观望谨慎之态,港内国产玉米成交暂未明显放大。加之进口高粱、大麦到货充足、库存补给增加,对后期采购暂无压力,部分成交依旧呈高报低走现象。按北方港口主流平舱1490元/吨,抵广东港口成本在1600元/吨以下,理论利润10-20元/吨。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大多稳定,个别小幅下调。东北产区强降雪天气已进入尾声,部分公路封道影响物流运输,基层潮粮价格稳定,因售粮节奏偏慢,种植户准备农资时间明显晚于往年,基层变现备耕需求渐增,售粮积极性依然较高,天气好转后上量压力将凸显。华北黄淮产区整体售粮进度未过半,天气转好种植户继续出货,贸易商入市心态谨慎,下游深加工以及饲料企业进入消费淡季,并且环保压力升级当地企业开工区域性受限,需求面支撑有限,后期供应压力仍待释放。

二、期货方面
2月22日CBOT-3月玉米合约收高1-3/4美分,报每蒲式耳3.71美元。因在美国农业部年度展望论坛召开前,市场出现技术性买盘和头寸调整。
2月23日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期货主力合约c1705开盘价1598元,收盘价1584元,跌6元,最高1604元,最低1575元,结算价1589元,成交量1429178手,持仓2636254手,日减仓69502手。
三、后期关注热点
天气变化、采购心态、饲料厂策略、国内政策、国际国内玉米市场、产区收购情况、进口玉米到港情况、疫病流行情况、畜禽产品行情、国际运费变化、国际经济形势、小麦价格变化、饲料需求、天气对玉米影响等。
四、相关新闻
1、根据今年1月国家出台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要求,为支持玉米购销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扩大新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根据自身情况,辽宁省决定对省内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省内2016年新产玉米给予补贴。符合条件的饲料企业须是生产经营地在省内,2015年实际配合饲料产量在5万吨以上、就地采购、自建仓储。补贴期限与范围是指,从2月15日政策印发起至2017年4月底收购、运回并于2017年6月底加工配合饲料消耗的辽宁本地2016年新产玉米,每吨按100元给予补贴。
2、2017年吉林省将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在2016年调减332.6万亩基础上,继续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70万亩,达到500万亩。
3、2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玉米进口量为160,000吨,去年12月为142,431吨。
4、欧洲贸易商表示,韩国玉米加工业协会(KOCOPIA)通过周三结束的一项招标买入约55,000吨黄玉米,产地可能为美国。
5、南美农业专家迈克•科尔多涅博士(Michael Cordonnier)发布的分析报告称,美国可能退出诸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巴西和阿根廷农户认为此举可能有助于南美向墨西哥等国家出口更多的玉米和大豆。
6、据巴拉圭谷物及粮油销售及出口协会(Capeco)称,巴拉圭农户可能种植多达100万公顷二季玉米,基本上与上年持平。
7、美国乙醇生产商——绿色平原集团(Green Plains Inc)的首席执行官Todd Becker表示,如果分析美国前七或前八大农业主产区农户的种植收益,实际上种植玉米依然能够有利润。
8、美国农业部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私人出口商报告取消了一笔对韩国售出的136,000吨玉米合同,这笔合同的产地可选,在2016/17年度交货。
五、后市分析
近期北方港口装船需求旺盛带动涨价,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上调玉米价格,贸易收购意愿偏强,烘干塔贸易商处库存增加,导致当地区域余粮明显减少,但当前东北售粮进度依旧偏慢于去年两成左右,且备耕售粮需求有所增加,东北基层上量压力依旧很大;华北产区基层余粮偏多,持续降价使基层种植户抵触现象缓解,节后整体上货量明显增加,当前售粮进度接近5成,其中河北、河南售粮进度略快,少数地区售粮最快达到7成,多数售粮较慢在3-5成。随着天气继续升温,而且前期雨雪天气增大玉米生霉风险,春播前当地基层售粮仍然会比较集中。整体来看,短期内供应压力仍压制产区现货价格易跌难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