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以来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国内玉米市场购销活动逐渐恢复,但在定向超期储存玉米销售预期及价改方案有望在春耕前发布等因素影响下,关内外玉米走势略显分化,其中华北地区玉米上市量增加,玉米收购价连续下跌,然而在东北玉米政府临储收购支撑下,三等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有所上涨,同时节后初期我国终端淀粉与酒精消费企业返市采购积极性较低,玉米加工产品价格部分开始回调。
东北加工企业面临粮源难题
2月末以来,东北玉米市场购销逐渐趋于活跃,同时临储玉米收购一举突破去年总量而达到创纪录水平,对市场价格有所支撑,东北玉米价格整体稳中有涨,与华北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形成鲜明对比,截止目前,黑龙江肇东地区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740元/吨,与上周末基本持平;吉林长春1880-1960元/吨,个别企业上涨20元/吨;辽宁沈阳进厂价1920元/吨,基本稳定。随着临储玉米收购的快速推进,目前东北地区粮源趋紧,具体来看:一是农户余粮已经不多,东北4省区售粮进度普遍超过8成;二是临储仍在收购期内,农户本已不多的粮源仍将大量分流;三是目前华北地区玉米倒流量难以满足需求,且存在区域性问题,多数华北玉米仅能倒流至辽宁、内蒙古中部地区,而吉林省大部和黑龙江全省难以获得华北粮源补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深加工产品价格下降,而玉米价格高企,在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亏损,如果计入补贴,加工企业仍有部分盈利,3月1日吉林省部分加工企业已经开始下调收购价,加工企业称补贴前景并不明朗。
华北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走低
如上文所述,春节过后华北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持续走低,截止目前,山东潍坊玉米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680-1740元/吨,部分企业下调20元/吨;河北石家庄进厂价1660元/吨左右,周末下调30元/吨;河南鹤壁地区进厂价1660元/吨,周末下调30元/吨,春节后山东玉米价格累计下跌100-130元/吨,上市量增加是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据加工企业反映,当前企业门前送粮车辆很多,下调价格并未影响送粮积极性。目前农户余粮仍然很多,且短期内售粮积极性不会下降,市场缺少促使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的因素,预计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将继续承压。
淀粉加工企业利润有所分化
据测算,目前按照东北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和淀粉加工产品价格,吉林长春地区淀粉加工利润为6元/吨(不计折旧,不考虑补贴,下同),山东滨州地区为189元/吨,即便东北地区考虑潜在的补贴,加工利润也仍明显低于华北地区,短期内东北华北淀粉加工利润仍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近一周在定向超期储存玉米销售预期的利空影响下,我国关内外玉米价格走势分化,优质玉米反弹而普通粮源玉米下跌。春节后国内淀粉库存增加,华北玉米下跌利空淀粉消费心态,玉米淀粉价格稳中有落,淀粉副产品价格部分下跌,据了解,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52元/吨,山东淀粉加工盈利11元/吨,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624元/吨,估算近期淀粉行业开工率为50%,酒精行业开工率为57%。
玉米价改方案有望春耕前推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7日在北京表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改革等正在积极推进,其中玉米价格改革方案会在全国两会后尽快推出,“不耽误老百姓的春耕”,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改革也必须及时跟进,“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在三大主粮中,玉米主要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当下其供求、库存等矛盾最为突出,故玉米价格改革先行。经过调研以及政府部门从各个方面的讨论和磨合,玉米价格改革思路已经形成,只剩最关键的一条,即政府补贴农民的额度。目前国内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将进行的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方式和收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实行市场定价,价格和补贴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农民吃亏。当前我国粮食市场面临庞大的库存压力,财政方面承受着巨大的负担,粮食“价补分离”政策无疑是好的,但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要想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还需同时打出政策“组合拳”。
东北地区调减籽粒玉米播种面积
2015年11月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意味着未来几年部分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将逐渐下降,近期黑龙江和吉林相继表示将调减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其中黑龙江今年将力争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重点是北部所属“镰刀弯”地区第四、第五积温带今年要确保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发展食用大豆、马铃薯等适宜作物。吉林省也指出全省计划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00万亩以上,其中西部易旱区调减120万亩,东部山区实施玉米大豆轮作调减80万亩,实施“粮改饲”调减80万亩,实施旱改水调减15万亩,发展设施农业等调减玉米10万亩,预计上述两省调减播种面积将影响籽粒玉米产量约500万吨。目前来看,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临储余量而言,500万吨的减产量对市场的影响较小,我国玉米去库存预计还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如果我国玉米市场平均每年减产500万吨以上,则至2020年玉米产量可能比当前要减少2500万吨以上,再加上玉米进口替代减少和国内需求的提高,玉米的结余将逐渐趋于合理的水平。
展望后市,目前来看东北地区优质玉米价格抗跌性较强,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剩余新粮不足2成,且优质玉米仍大多进入临储,造成其供应偏紧;另一方面即使后期临储陈粮投放市场,品质也难以和优质玉米相比,优质优价将能得到体现,至于质量偏差玉米,目前其价格可能受供应有限影响波动不大,但后期政策性玉米价格将决定其价格底部。对于华北产区而言,由于对玉米市场价格并不看好,今年许多贸易商和用粮企业极力压低库存,导致玉米商业库存维持低值,即使今年华北地区外运量较上年明显偏多,但也只是相当于将上年的商业库存转移至本年的外运需求,农户手中余粮并没有减少。随着东北地区临储玉米继续增加余粮减少,华北玉米的外运需求将增加,这对华北玉米价格有一定支撑,但考虑到迫在眉睫的玉米去库存政策,华北地区后期玉米价格下行仍是主基调。3月份以后玉米走势主基调或受政策层面主导,除前期定向销售粮源按计划陆续出货之外,各地粮库轮换工作也将分阶段开展,同时春耕备耕在即,配合“镰刀弯”等系列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新年度临储政策极有可能在近周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