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5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临储玉米累计收购已达8279万吨,相较于去年同期值提高1396万吨。今年,东北玉米自临储收购自启动以来,其收购速度明显偏快,且收购量频创新高。目前,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古的收购进度均已超过90%,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值。除掉巨额的收储数量之后,东北地区余粮数量已不足500万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缓解市场粮源偏紧的态势,抑制玉米价格的过度上涨,并保证下游加工企业的利润,4月9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了国家临储进口玉米和国家临储玉米的竞价销售。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通常都是在收购结束之后才会开始向市场投放储备粮源,而今年的首度拍卖在收储期内便已经启动--时间早于去年同期近一个月,表明国储目前而言存在压力。尽管储备玉米的拍卖尚且集中在销区,但是对于市场主体的情绪形成了明显的影响,表明之前偏紧的供给格局可能会得到扭转,市场可流通粮源供给增加。
表1:2015年各周临储玉米以及临储收购玉米成交情况概览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交易中心
从以上四周的成交和投放情况来看,前两周临储进口玉米明显受到市场的欢迎,主要原因在于进口玉米的性价比较高。首先是容重方面,进口玉米的容重均在720克/升以上,符合国标一等玉米规定。而且从成交价格方面来看,均不超过2400元/吨。这样的话,竞拍企业的玉米进厂成本将不会高于2500元/吨,而这一价格水平明显低于目前销区的现货价格。但是跨省移库玉米的成交率情况则不容乐观,除前两周清淡成交之外,后两周全部流拍,主要原因在于这批玉米的品质不佳且起拍价格高企,再考虑到出库成本等因素,并不明显优于目前的市场现货。所以企业竞拍的积极性不高。从成交数量来看,临储玉米及跨省移库玉米四周的总成交量约11.2万吨。尽管数量不大,但是对于市场的影响则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除了认定整体供给情况会发生调整之外,也增强了市场主体对于今年临储玉米拍卖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平抑目前市场价格的作用。
另外,4月30日,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布的《5月5日-5月8日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交易会公告》显示,5月6日将拍卖国家临储粳稻150.3万吨,5月7日将投放吉林及内蒙玉米共计51.4万吨,5月8日将投放黑龙江玉米248.4万吨,东北的临储竞价拍卖已经拉开帷幕。本轮竞拍应该主要是针对东北当地的用粮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库巨量玉米的收储库容压力,而且如果竞拍底价起步较低的话,将有利于用粮企业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从进口的情况来看,目前受到配额限制的影响,同时为了保障国有主粮供给的安全,玉米的进口数量有限,内外盘联动性较小。尽管美国玉米库存量高企,价格跌跌不休,但是这一影响如果要传导到国内还是受到重重限制。另外,从进口结构来看,2015年前3个月,我国由传统的以进口美国玉米为主转向以进口乌克兰和保加利亚玉米为主。主要还是考虑到成本的因素。
从下游的饲料需求来看,目前最新一周的猪粮比数据为5.76,仍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且近期作为蛋白料的豆粕价格还未出现明显反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价格的涨幅。
图1 猪粮比走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目前,东北临储竞价拍卖的底价、参与企业以及成交情况尚且未知。如果临储拍卖不再按照原来的顺价销售政策的话,国内玉米市场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利多支撑。当然,政策会打出什么牌还无法准确预测。后期玉米盘面价格继续承压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