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物市场2月份行情回顾
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期货市场延续去年12月底涨势,整体呈震荡上行态势。现货市场上,随着临储玉米收购进度的加快,东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上扬,华北产区玉米在下半月也受东北玉米联动而价格走强。玉米淀粉方面,上半个月在白糖期货上涨和玉米现货价格企稳带动下稳步走高,下半月振荡回调。强麦市场受需求整体依旧偏弱影响,期价振荡回落。稻谷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当月依然表现较为平稳。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玉米及下游淀粉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1、收储进度加快,政策提振玉米价格
从2014年政策性收购情况来看,国家累计完成玉米收购1.25亿吨,收购量创历史新高。今年东北产区临储收购力度再次增强。节后粮食企业暂时没有开工。截至2015年2月10日,临储东北玉米收购总量已达到5499万吨,而去年同期临储玉米入库总量为3749万吨,同比多入库1341万吨,相当于近半个月的收购量。目前除吉林省售粮进度不足7成外,其他黑、辽、内三地区农户售粮进度均已接近或达到8成。
东北产区临储收购量及收购进度超市场预期。在收购加速的推动下,浓厚手中余粮迅速减少,同时带动部分贸易商的积极性,产区基层粮价出现上涨,由于上一年度出现的临储大量收购导致阶段性粮源紧张,价格一度出现快速上涨。同样的背景,贸易商预期良好,开始积极建立库存。除临储外,产区贸易商库存同样处于同比明显偏高的水平,在各方积极收购后,产区基层粮源数量明显减少,优质玉米占比更低,吉林省主流霉变在7-10%左右,辽宁和内蒙虽然霉变低,但粮源见底,黑龙江农户余粮也仅剩三成,能够转储的玉米不超过500万吨,后期将面临无粮可转的局面。
2、华北玉米外流速度加快,价格走强
从华北市场来看,从1月末开始华北地区玉米外流速度有所加快,目前华北地区整体收购进度超过五成,同比偏快近一成。随着临储收购持续,东北玉米紧张情况逐渐显现,后期华北玉米将为市场供应主力,加之春节后华北玉米水分有望降至较理想的水平,均对华北玉米价格有较强支撑,预计春节后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将稳中小幅上涨。
3、余粮不足,节后饲料企业补库或提振价格
在东北临储收购进展迅速的情况下,春节后东北地区粮源逐渐见底,港口玉米到货量有限,粮源减少将支撑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上涨。此外,节日期间东北普降大雪,3月后气温可能迅速回升,后期粮质问题可能对价格有一定利空影响,综合来看预计节后稳中上涨为主。
节前广东港口内外贸玉米总库存约63万吨。我国大量进口高粱,加之港口玉米库存较高,均对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形成压制。但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较大,余粮有限,对港口价格有一定支撑,春节后饲料企业存在补库需求,港口价格有上涨机会。
4、节前备货及白糖价格走坚助推玉米淀粉价格
由于受到产能上升、需求下降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淀粉企业陷入长期亏损当中,尤其是东北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同时,我国玉米淀粉产业的开工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产能过剩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从去年六月份开始,伴随着国家玉米拍卖的启动和玉米现货价格的上涨,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玉米淀粉价格快速上涨,行业摆脱长达三年之久的亏损状态,进入盈利阶段。但目前玉米淀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生产利润长期徘徊在负值边缘。一旦有生产利润,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将提高,玉米淀粉供应将激增,从而限制玉米淀粉价格涨幅。
不过,玉米淀粉消费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点,受季节性和假日效应影响显着。一般情况下,玉米淀粉需求量与我国农历年度节奏契合度较高。目前,随着春节临近,需求转好,玉米淀粉价格止跌企稳。另外,淀粉糖是玉米淀粉最主要的下游行业,占玉米淀粉总需求的55%以上,淀粉糖在应用上和白糖有一定的替代性。近期,我国白糖主产区甘蔗播种面积下降,白糖产量预期下降,白糖期货价格预期上涨带动淀粉糖价格走高,从而最终刺激淀粉价格高走。
(二)、小麦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节前面粉需求平稳,小麦供应充裕,大中型制粉企业在前期大量采购小麦后放缓采购节奏,影响了政策性小麦拍卖的成交情况。安徽省已经开始交易2014年临储小麦,2013年临储小麦遇冷,已经连续三周零成交;湖北省、河南省2013年临储小麦的成交有所好转,但价格较为疲软。总体来看,2013年托市小麦的成交情况较为清淡。
另据制粉企业和贸易商反映,今年,制粉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及中低端面粉生产过度竞争的矛盾较为明显,面粉销售并未在春节的提振下有明显改观,季节性特征正在弱化,很多销售商反映今年面粉销售较往年更差,面粉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鉴于当前制粉企业的小麦库存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预计随着节后制粉企业开机率的逐步恢复,小麦购销有望回暖,但幅度应该不大。考虑到临储小麦的稳定供应,小麦价格走强的可能性较小,预计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局部地区有小幅波动。
(三)、稻谷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目前,新产中晚籼稻政策性收购即将结束。据统计,截至1月31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81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2万吨,减幅为5.13%。目前,政策性收购期已经结束,今年政策性收购数量上年降低,但仍占收购总量较大比重。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7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89万吨,增幅为26.30%。今年粳稻收购进度同比加快,但随着粮源的逐渐减少,近期加工企业和库点的日均收购量均降低。
粳稻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格局;今年粳稻收购基本集中在东北的黑龙江地区,该地区粳稻收购量约占收购总量的70%以上。节前各收购主体收购的进度均在放缓,部分地区已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节后加工企业开工基本在正月十五以后,因此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内,国内粳稻市场价格都将维持当前水平。
三、后市展望
总体来看,当前东北临储玉米入库速度有继续放大态势,临储收购量及收购进度超市场预期,农户余粮较少;华北粮源不断外流销区,价格走坚;加之临储收购价格较高,后市或继续带动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坚挺上行。虽然目前养殖业及深加工行业需求仍显疲弱,但节后饲料企业原料补库仍将支撑玉米价格,预计后市玉米期货价格或延续上涨趋势。玉米淀粉方面,随着白糖价格走强,加之受生产成本支撑,淀粉期货仍有走高空间。而从小麦市场来看,市场走势平稳,节后制粉企业逐步恢复开工,小麦购销有望回暖,预计小麦价格或维持平稳态势。稻谷市场在政策的引导下,后市料仍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