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玉米收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与之相反的是东北深加工企业处的“门庭冷落”。在产品生产亏损和玉米原粮组织不易的影响下,目前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较低,即将面临减产和停产的困境。
一、原料库存吃紧 企业面临停产危机
今年政策给予东北农户和南方用粮企业较大扶持力度,玉米最低收购价格较去年上调120元/吨,南方饲料厂采购东北玉米享受140元/吨的补贴,唯有深加工与本轮政策红利“擦肩而过”,在没有政策帮扶的情况下,企业陷入两难的困局。
往年,东北深加工企业的主要备库时段为11月至次年的4月,在此期间完成厂内库存建立与合同粮的签订,基本可以备完全年用量。而今年,在临储敞开收购和入关补贴政策影响下,深加工处价格优势丧失,只能依靠收购黑龙江和质量偏差玉米维持生产,尤其进入春节之后,在临储吸纳下多地粮源见底,加工企业处到货量持续降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入不敷出,玉米原料库存下降。
截止目前,东北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接近6000万吨,农户处粮源基本售罄,余粮多集中在贸易商手中,持粮贸易商多打算将粮源转向价格更高的临储,增加了深加工签订合同粮的难度。原料库存的下降、后备粮源的供应不足,多数企业正在面临停产可能。
二、产品亏损 企业缺乏提价动力
国内经济下行、三公消费萎缩,深加工下游需求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在产品价格走弱和原料价格走强的反差下,现东北深加工企业基本都在亏损经营,提价动能明显不足。目前,东北玉米价格高于去年同期30-60元/吨左右,而淀粉亏损幅度为200-300元/吨,酒精亏损达400-500元/吨,去年同期,淀粉、酒精生产均微幅盈利,其中淀粉盈利28元/吨,酒精盈利220元/吨。今年养殖业疲软,蛋白类副产品价格也不理想,抵充效果下降。由于下游消化速度慢,各企业产品库存挤压严重,一方面导致资金偏紧,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收购原粮的热情。
三、行业翘首等待政策“救援”
目前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多可维持到4月下旬,产地玉米供应能力日渐下降,加工厂原料库存吃紧。企业表示,能够解救企业摆脱无粮可用的困局,也就只能依赖政策。临储握有大量库存,若后期能够定向拍卖,便能解决燃眉之急。此外,今年大部分深加工企业也承担起了临储收购任务,若后期临储拍卖,深加工是否可以对手中临储粮源直接竞拍、国家又是否会给竞拍的加工企业适当的补贴,这些都是企业在当前密切关注的。
四、停产利空粮价 对产品支撑有限
深加工企业停产或缩减生产线,也就意味着玉米消耗能力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利空东北原料价格,尤其针对差粮。产品方面,因库存积压严重,下游需求又不见改善,停产对其价格提振作用有限,此外,目前华北企业受当地玉米上量影响到货充足,库存情况较好,仍将维持正常开工,也会压制产品价格上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