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供应压力凸显 玉米终将步入熊市

2014-01-06 11:471800
 2014年国内玉米在产量和进口量双增以及下游需求减弱的压力下,供需基本面由紧趋松,甚至有可能在2014年转为供应过剩的局面。因此,笔者预计2014年玉米价格仍将处于弱势格局,主基调以逢高抛空为主,玉米期价将可能会下探至2200元/吨一线。

  一、2013 年玉米价格进入下降通道

  国内玉米:2013 年玉米价格处于震荡下行格局。年初受国家托市政策和春节前玉米下游企业备货的提振,玉米价格展开季节性反弹。春节过后,因东北玉米粮质不如往年,期货价格在2 月罕见回调,加之3 月底禽流感来袭,玉米饲用需求急速回落,玉米期货价格持续性下跌,逼近2350 元/吨。虽然5 月过后禽流感消退,但玉米价格中期受挫的基调已经奠定。传统青黄7-8 月开始玉米价格并未预期上涨,而是处于宽幅震荡行情。截止12 月中旬,主力1405 合约价格仍处于2300-2370 元/吨区间窄幅震荡,收储托市力度不在。

  美玉米方面:2013 年CBOT 玉米期货市场呈现单边下跌行情。由于2012 年美国玉米价格高企,导致2013 年南美巴西、阿根廷大量扩张玉米种植面积,全球增产预期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从2013 年3 月开始,南美玉米逐步上市,全球玉米偏紧的格局完全扭转,美国玉米因此跌速加快。加之,4 月美国新季玉米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的预期下,美玉米期价一路下滑,12 月美玉米期价勉强维持在420 美分/蒲式耳附近。

  二、全球玉米市场基本面分析

  1、 全球玉米供需转向宽松

  表1: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以及产量数据

资料来源:USDA

  由于2012/2013 年度全球玉米减产,引发玉米价格上涨,种植效益提高致使2013/2014 年度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2014 年度全球玉米供应增速强于需求增速,2011/2012 年度、2012/2013 年度玉米供给偏紧的状况已经得到有效缓解,库存消费比回归17%以上,全球玉米供给过剩,导致玉米价格走势疲软。

  2、 美玉米库存消费比大幅攀升

  表2:美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资料来源:USDA

  虽然今年美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但前期遭遇过涝问题,收割面积微幅下降,较2012/2013 年度玉米收割面积下调58 公顷。不过,今年美玉米生长在7-8 月高温情况下,反转种植前期劣势,最终单产由去年的7.74 吨/公顷上升至10.07 吨/公顷,单产增幅高达30.10%。连续两年的减产缺口终于得到弥补,美玉米库存消费比重返10%上方,美玉米供应偏紧的格局已经出现松动的迹象。

  三、国内玉米市场基本面分析

  1、产量继续创新高,玉米供应面充足

  据国粮中心统计,2013/2014 年度玉米产量将再创新高,至2.15 亿吨,较去年增产938 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5%。自2010 年开始,由于大豆(4326, 15.00, 0.35%)种植效益不高,东北地区改种的趋势越演越烈,导致国内玉米产量呈直线增长。今年虽然在玉米播种初期遭遇低温和涝害,导致整体种植推迟。但玉米生长后期高温、土壤墒情充足导致种植前期的利空预期基本破灭,玉米丰产前景逐渐明朗。整体来看,今年东北产区雨水普遍偏多,玉米等旱地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因此,连续数年的玉米供应紧平衡态势将在2013 年底完全改观,供应压力将贯穿2014 整年,持续对玉米市场形成压制作用。

  图1:中国玉米产量数据

资料来源:国粮中心

  2、终端需求不振,拖累原料价格下行

  作为主要饲用原料,玉米饲用需求占其总需求60%左右。而今年对于养殖业来说是心有余悸的一年,先有3 月黄浦江漂猪,后有4 月爆发大规模的H7N9 禽流感病毒,整个市场对禽类摄食量短时间内大幅下挫。某国内主要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两年禽业养殖规模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状况。国家粮油中心预计2013/2014 年度饲料需求增长仅为3.6%,远低于近年来平均10%以上的年度涨幅。而单从玉米饲用需求来看,虽然目前能繁母猪的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几年生猪产业加速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生猪存栏数量开始达到饱和状态,整个生猪产业扩张速度放缓,因此玉米饲用需求或将因此而增速放缓,玉米饲用需求趋于平稳难以为玉米市场提供推涨动能。

  图2:谷物饲料需求以及生猪存栏、能繁母猪数量

资料来源:国粮中心

  除了饲料需求不振外,今年玉米下游深加工需求亦不乐观。从玉米酒精情况分析,一方面受“勾兑门”以及塑化剂问题的影响,终端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国家“三公”政策同样抑制了酒品消费,特别是中、高端酒精消费大幅下滑。除此以外,淀粉行业同样面临着困境,因白糖(4762, -29.00, -0.61%)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玉米淀粉糖失去了前两年的价格优势。据11 月国粮信息中心预估2013/2014 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量为5400 万吨,虽然同比有小幅增加100 万吨,但仍低于2011/12 年度的5700万吨。2014 年度玉米下游深加工羸弱需求无法抵消玉米产量的大幅提升。

  图3:酒精加工利润以及酒精销售价格

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

  图4:酒精加工利润以及酒精销售价格

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

  3、内外价差扩大,进口压力贯穿2014 年

  近几年随着国内养殖业的扩张,中国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进口数量呈上升趋势。预计2013/2014 年度中国玉米进口数量约为700 万吨,基本持平于年度满配额720 万吨的水平。进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源于玉米市场饲用需求紧缺,而是进口贸易利差的推助。截至12 月12 日,美玉米运输到南方港口的进口完税成本为1874 元/吨,相较于目前南方港口价格2470 元/吨,进口利差高达596 元/吨。由于2013 年9 月中下旬美玉米开始收割,而运输到国内大概1 个月时间,因此可以预计2013 年10 月下旬美玉米将密集到港,而进口玉米冲击将延续至明年3-4 月,直至2014 年新季美玉米种植、新一轮天气炒作开始为止。对于和盘面关系紧密的东北玉米,只有在上半年进口数量下降之后,南方销区饲料企业才会主要依赖东北优质玉米。然而,尽管2014 年下半年,南方饲料需求将转向东北玉米,但由于部分需求已经被进口玉米挤压,收购量应低于往年。

  图5:玉米进口利润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4、政策托市仍在,但成效遭受质疑

  自2008 年开始,11 月-12 月可谓是玉米价格上涨的黄金月,主要是基于国家托市政策的执行,即东北临储启动,市场预期大量新季玉米将涌入国库,造成阶段性市场玉米流通数量下降所致。一般情况下,市场普遍认为,东北临储开闸即为玉米价格止跌企稳的信号。

  表3:历年临储时间以及收储价格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每年临储对价格形成支撑的原因是,国家充当了一个超大规模贸易商的角色,一段时间内将东北玉米商品粮大量吸纳入库,造成市场流通量下滑以及玉米阶段性供不应求的表象。同时,国库临储也提升了农户的议价主动性,惜售引发的上量不足亦为现货价格提供上涨动能。不过,由于考虑到今年玉米基本面不论是国内或者全球供应过剩的情况都较为突出,且去年临储的3083万吨玉米尚未抛储,目前国家粮库处于满库的状态,新季玉米库容问题遭到质疑。目前新进东北玉米收储启动后,并未见贸易商大量入市收购,市场普遍维持冷淡状况,对后市看空心理依旧。截止到12月中上旬,东北临储数量仅有20-30万吨,收购进度缓慢,托市力度较往年明显不足。

  四、2014 年玉米市场操作策略

  综上所述,2014年国内玉米在产量和进口量双增以及下游需求减弱的压力下,供需基本面由紧趋松,甚至有可能在2014年转为供应过剩的局面。

  因此,笔者预计2014年玉米价格仍将处于弱势格局,价格震荡偏弱为大概率事件。

  图6:玉米主力连续期价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操作策略:预计多重利空压力下,玉米价格在2014 年将步入熊市。由于传统季节性采购以及收储的提振,玉米期价高点或将出现在季节性春节前后,此前虽然是强势季节,但因整体供应偏松,上涨空间有限,不建议介入多单。而在春节后,饲料企业备货基本结束,而假设收储情况未及预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2400-2500 元/吨区间择机抛空,止损点位设置在2550 元/吨附近,此空单可以长线持有。若3-5 月禽流感大规模爆发,可以选择相对低位出场,止盈区间2200-2250元/吨。若期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禽流感,考虑在5 月初出场。

  另一个空单入场的时机为2014 年9 月,受制于东北地区改种成本较高,而大豆种植效益偏低的情况,2014/2015 年度继续丰产的可能性仍在,配合9 月下旬的丰产压力,此时可以考虑再次偏空操作,出场时机可以参照临储发布的时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玉米涨势不改

0评论2025-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