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高温多雨让高青县常家镇的玉米受灾严重,本指望剩下的玉米能够卖出好价钱,但这一希望在收获后很快就落空。
而小麦则自去年暴涨之后一直没有消停过,当前淄博大多数面粉厂的收购价已接近1.30元/斤。
玉米价格的回落对养殖业而言,是个利好,养殖成本有望回落。不过,这种变化是否会带来肉价、蛋价的再度走低,从目前的迹象来看,仍存不确定性。
玉米价格直线滑落
“没想到是这个价。”10月6日,谈起新玉米的收购价,李延强有些无奈。
李延强家种了6亩玉米,按照往年的产量计算,他能收获近6000斤的玉米。不过,今夏的高温多雨天气,让李延强家的玉米受灾严重,地里积水严重再加上高温暴晒,很多玉米植株变得枯黄,最后都死掉了。
李延强粗略估计,他家今年的玉米减产三分之二左右,在他们村,严重者接近绝产。因为减产状况的出现,李延强和许多村民一样,都预计着今年玉米收购价格应该比去年高。
不过现实却和他们开起了玩笑。新玉米上市后,收购价报到了1.02元/斤,当前略涨了一些,好点的玉米能卖到1.05元/斤。
“还不如去年,那时玉米还卖到了1.08元/斤。”李说,原本寄希望于价格上涨弥补产量上的损失,但没想到价格最终还是没有上去。他称,今年高青黄河滩边的地块普遍受灾严重,那些农户会有不小的损失。
玉米价格走低并不是李延强一个人意料之外的事。10月7日,在桓台县果里镇姜坊村,多名村民也直呼,新玉米价格走低是他们没想到的。
就在9月初,玉米的收购价还维持在1.10元/斤左右,但仅仅一个月时间,玉米价格便直线滑落。
桓台县唐山镇于堤村的一名村民告诉本报,现在种地根本赚不到钱,还不如出去打工。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石国富称,根据他们掌握的数据,今年新玉米价格较去年同期的确走低,目前玉米贸易商的出库价为1.10元/斤,这较去年同期的1.14元/斤下跌了4分钱。
去年国庆时期,邹平一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新玉米的开秤价在1.15元/斤,而今年的开秤价勉强维持在1.10元/斤。
连续两年低位
对种粮者而言,价格是他们最关心的数字。
李延强回忆说,其实早在几年前,玉米价格就出现了连续上涨。他称2008年的时候,新玉米收购价差不多在0.75元/斤,随后的3年分别涨到了每斤0.83元、0.95元、1.12元。
去年玉米的收购价一度不理想,最低曾到1.02元/斤。不过随后便涨了上来,新玉米上市后没过多长时间便涨到了1.08元/斤。姜坊村的一名村民称,去年的时候以1.05元/斤的价格将3000多斤玉米卖了,这一卖价较前年每斤差不多低了8分钱。而今年,他等了这么多天后,新玉米的收购价还是没有涨上来。
在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石国富看来,玉米价格近期将保持平稳运行。国内秋粮丰收,玉米供应充足,受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及陈玉米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短期内玉米价格难现大的上涨,保持稳定应是主基调。
“上半年的禽流感和生猪收购价偏低给养殖业带来了打击。”石称,不少养殖户放弃养殖,这对玉米价格产生了影响,尽管近期养殖业有好转的迹象,但养殖业是个周期性行业,养殖业带动玉米价格走强需要时间。
从工业需求来看,自2012年经济增速出现滑坡之后,玉米的工业需求量受到了遏制。本报获取的信息是,从2008年开始,近几年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增幅均达到15%至20%。不过由于经济不振,自去年开始,玉米深加工需求不乐观。
石国富对国内一些淀粉、酒精、饲料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许多企业都有一定的库存玉米。更重要的是,由于需求不振,部分深加工产品比如淀粉等价格下滑,一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一些酒精企业的产品积压,销售遭遇瓶颈,这也决定了这些深加工企业不可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本报查询到,玉米深加工上市公司中粮生化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8%,而其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位徘徊。
石国富表示,在这种状况下,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还在观望,这也决定了玉米价格短期内难有大的反弹。
小麦价格高位运行
与玉米走势不同的是,小麦价格依旧高位运行。
“厂里小麦的收购价是1.29元/斤。”10月8日,淄博一面粉厂的相关人士称,自去年下半年来,小麦价格就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到现在这一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就在前几天,小麦的入厂收购价每斤还涨了一分钱。
让上述人士记忆犹新的是,从去年的11月份开始,小麦价格狂飙,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小麦价格从0.95元/斤涨到了接近1.3元/斤,涨幅超过三成。
今年2月份,普通面粉(50斤装)零售价已突破80元/袋,省内部分城市甚至高达100元/袋,而在去年11月中旬,这些地区面粉价格每袋仅70元左右。“一次上调几元的现象并不鲜见。”上述面粉企业的人士称,在那段时间,面粉价格出现了多次上调。
值得关注的是,小麦价格的暴涨使得面粉厂陷入困境。今年初,淄博、滨州等地大多数中小面粉厂均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超半数小面粉厂或开工不足或停业。“现在的情况好了一些,但小麦价格高位运行,我们压力一直很大。”上述人士表示。
托市收购被认为是小麦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自去年6月下旬起,河南、河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陆续启动小麦托市收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麦价格走高。石国富说,国家提高收购价是一方面,小麦供应的相对偏紧也是一个原因。
“自从上次上涨之后,小麦价格就保持了高位运行。”上述面粉厂人士称,目前来看,小麦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姜坊村的一名村民说,现在到村里来收麦子的,最低也出到了1.20元/斤,这比玉米高出了一大截,这种价格的分化令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
下游变化仍存不确定性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石国富指出,今年新玉米上市后的价格情况和去年可能不一样。去年,新玉米上市后,虽然价格也偏低,但没用多长时间便出现反弹。
“主要是目前深加工企业的观望情绪浓重。”石国富说,而且今年国内玉米进口较多,整个市场表现得低迷,因此玉米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很小。
玉米价格的回落对养殖业来说算是利好,将带动养殖成本的走低。
不过,当本报记者询问这给养殖业带来多大影响时,桓台县索镇邢刘村养猪户逯永和表示影响并不大。他称,从饲料而言,玉米的价格是出现了下跌,但豆粕等仍高位运行。从这一角度而言,养殖成本压力并未减轻。
当前,淄博的生猪收购价格维持在7.5元—7.8元/斤。逯永和认为,玉米价格的下跌很难拉低生猪收购价。他表示,当前最重要的因素是生猪存栏量,而在今年上半年,由于生猪价格跌入谷底,很多养殖户放弃了养殖,因此生猪存栏量减少,这也是近期生猪价格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称,补栏后的生猪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短期内肉价还很难走低。
张店区一冷鲜肉专卖店的店主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肉价总体表现平稳,但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多,不排除后期价格小幅上涨的可能。
从蛋价而言,临淄一蛋鸡养殖户表示,目前鸡蛋批发价表现平稳,玉米价格的小幅下滑不会给蛋价带来太大影响,秋冬季是鸡蛋的销售旺季,预计后期再度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从这些角度来看,玉米价格的下滑会否给下游产业带来大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不过,对那些种粮户而言,玉米价格的下跌已成为残酷的现实。(鲁中晨报)
相关报道:中国玉米产业之惑:阶段性供应过剩与长期的供不应求(中国证券网)
我国玉米今年的丰收已成定局。国家粮食局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15亿吨以上,较去年增长700万吨左右。粮食专家表示,今年玉米丰收加上米库存高企,以及低于国内价格的玉米进口量增加,导致了我国已经出现玉米阶段性供应过剩。但长期来看,我国玉米将仍然会出现供给缺口。
玉米供求由偏紧转为过剩
“2012年中国进口了520万吨的玉米。可是从去年秋粮上市之前,市场已经表现出了从偏紧到宽松的苗头,今年以来这种情况不断在延续。到目前为止已经认识到中国玉米市场已经不紧了,供应已经不少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则表示,预计2013-2014年度国内消费量为1.975亿吨,产量大于消费量1400多万吨,库存量将进一步增加。
尚强民告诉记者,今年整体上气象形势不错,从去年9月以来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常年整体偏轻,持续性、区域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多于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叠加影响较去年和常年偏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北方农业干旱总体轻于去年和常年。东北地区低温春涝偏重、接近2010年,暴雨、洪涝频次高、分布广。“我刚到黑龙江参加了黑龙江省金秋秋收会议,黑龙江今年有望大丰收。”
在国内丰收的同时,玉米进口量也呈现上升势头。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75万吨,2012年进口玉米520万吨,同比增长近两倍。2013年7月玉米进口量7.27万吨,环比增加829%。目前,中国国内进口玉米完税价约为2039元/吨左右,远低于国家2260元/吨的收储价和2400元/吨的中国现货均价。
“我们7月份向国家报告,国产粮食价格全面高于进口粮价。”尚强民说,玉米加工企业都是逐利的,在进口玉米能便宜几百块钱的情况下,肯定会去进口,这样就给国内国内玉米生产和供求形势形成了新的压力。
玉米深加工接近全行业亏损
据了解,玉米深加工在过去十年深加工得到快速发展,从2000年到现在深加工行业玉米的加工量从1000万吨上升到5000万吨的水平。
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助理朱勇生表示,玉米深加工行业总体这样一个发展有一个背景,从中国加入WTO,从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化,以及人民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息息相关,它是伴随着我国消费者水平和消费升级所产生的一个产物。
“大概中国的玉米深加工数量在五千万吨左右,从2010/2011年度达到历史顶峰之后这两年都是小幅下降的态势。目前来看,全行业所有的深加工加工大类全是处于亏损状态。有一些小类别如玉米加工为果葡糖浆是盈利的,但是那个是建立在淀粉的基础上,整个行业来看全是亏损的,这是我们行业的发展现状。”朱勇生说。
国内某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市场管理人士表示,目前国储玉米库存和玉米进口量都较大,且今年国内玉米大丰收。与此同时,经济形势不佳也影响到玉米加工需求,玉米市场上仍是供大于求。
中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一位人士表示,9月下旬企业玉米库存达40万吨,按每天使用库存玉米8000吨计算,可以使用到10月下旬。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内玉米使用大户的深加工企业目前普遍不景气,一些企业开工率不足五成。
长期看中国玉米存在供应缺口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国内玉米产业的现状看,中国目前为止不缺玉米,利用国内的资源可以实现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平衡。
然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认为,长期看,中国的玉米供给将存在缺口,对可能出现的供不应求要保持警惕。
“我们简单的推理,中国人口不断增加,中国的消费不断增长,工业化消费的扩大,因此中国一定会存在玉米的缺口。”尚强民说。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也认为,从玉米作为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来看,饲料原料的供求呈现日益偏紧的格局。“尽管玉米的供应,这两年好像有点缓解,从长远趋势来看应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满足饲料业发展需要,如果认真算账的话,还是越来越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