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东北农户售粮意愿增强,黑龙江部分手持高水分玉米且无存粮条件农户卖粮心切,售粮进度最为缓慢的吉林地区近日供应量也呈明显增加态势,有节前售粮意愿的辽宁农户也在近日着手卖粮,东北玉米供应量较前期明显增加,受此影响,港口收购价格在本周下跌。因供应压力明显,春节之前东北粮价或以稳中偏弱为主,但预计在产地收购成本、用量企业刚性需求和优质粮节前供应量偏少等利多因素支撑下,跌幅有限。
一、售粮进度推迟 余粮大量积压农户处
截止至12年12月底,中国玉米网统计东北农户处售粮进度为19%,数量较去年减少1500万吨左右。大量余粮存留于农户手中,若后期市场风向发生转变,将增加价格波动幅度,对粮价形成冲击。
二、水分同比明显偏高 部分玉米霉变
灌浆后期和收获期多雨,导致玉米收获时水分较去年偏高4%左右,随后,降雪天气频繁,不利于降水,截止目前,玉米水分仍较近两年偏高2-4%左右,其中黑龙江地区情况最为糟糕。
当前黑龙江农户存粮条件依然较差,绝大多数农户仍采用粗犷式的露天堆放,今年频繁的降雨降雪天气将逼迫无存储条件农户在“化冻”之前卖粮。收获初期,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将多场大雨,随后而来的便是气温的直降和频繁的降雪,这对后期玉米保管十分不利:
第一:玉米水分增加,高水分玉米结冰后被积雪覆盖,降水速度慢,玉米水分高,开春后水分回升保管难度大 ;
第二:土壤湿度大,表面积雪较厚,玉米被“捂”在中间,部分玉米已经出现霉变;
第三: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将增加高水分玉米玉米的保管难度,将增加霉变数量。
目前,吉林玉米水分较近两年同期偏高1-3%左右,黑龙江较偏高3-4%,目前潮粮主流水分仍在34-35%左右,最高可在40%左右。
三、售粮时间有限 无存粮条件农户惜售心理松动
按东北农户以往的售粮习惯,小年以后基本会停止售粮,市场购销也将转向清淡。目前留给农户售粮时间仅剩20天左右,加之今年2月4日立春,手持高水分玉米农户要赶在化冻前及时将存粮出售。
受供应量增加影响,港口价格下跌,产地个人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也受到抑制,价格下跌和中间环节的不积极导致部分农户惜售心理松动,主动询价卖粮的现象增加。尤其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农户存储的高水分玉米已经出现霉变现象,农户售粮意愿明显增强。
四、市场前景不明朗 中间环节态度不积极
考虑到后期供应压力较大,目前贸易商也多持偏空心态,不敢大量建立库存,以随收随走赚价差为主,库存水平也较去年同期明显偏低。
当前贸易商收购辽吉玉米意愿略强,黑龙江玉米则遭遇差别对待,因此,虽然农户售粮态度积极,但贸易商对其的不认可,导致了农户无处售粮的情况。
虽然贸易商收辽宁吉林玉米意愿强,但由于这两个产区价格过高,贸易商中间利润微薄,收购态度依旧谨慎。
持粮成本过高,后期上量压力也将导致价格下跌风险加大,加之本周港口价格走低,增强了产地贸易商的避险意识,参与市场热情下降,库存水平偏低,因此在贸易环节不积极和部分农户卖粮意愿提升的碰撞下,或导致农户在价格上作出妥协。
五、饲料厂集中补库放缓 滚动采购提振幅度相对有限
与贸易商持同样心理,受华北玉米质量好和东北农户售粮进度缓慢影响,饲料厂采购也略有放缓,加之目前大部分饲料厂已备有一定数量的原料库存,其中广东地区大型饲料厂库存可备足40-50天,中小型饲料厂也持有一定库存,春节前生下的时间将多以随用随采为主,偏空心理主导饲料厂无提价收购意愿,不支持东北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六、短期行情展望
在售粮进度严重放缓和农户处玉米水分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为避免天气转暖造成的坏粮损失,立春之前,东北部分农户将积极处理手中存粮,市场供应量将有所增加,并对价格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另一方面,辽宁售粮进度过快,吉林的多数农户已经形成了年后售粮的习惯,因此此轮玉米上市的主要压力来自黑龙江,虽然会拖累市场价格下跌,但因其粮质偏差,预计优质玉米跌幅有限。
正月十五过后,随着天气转暖,在烘干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贸易商也将对收购量进行控制,主要因高水分玉米也将增加贸易环节的存储难度,烘干企业将考虑自己自身的烘干能力进行收购。下游企业也将持谨慎心理,中间环节和用粮企业的谨慎心理将于农户集中售粮冲突,农户或作出妥协让步,集中上量将导致玉米价格走弱。
综上所述,春节之前,受供应增加影响,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将保持稳中偏弱走势,预计成本等因素支撑下跌幅有限。节后,正月十五之前产地购销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南北港口或因饲料厂节后补库出现短暂反弹,正月十五之后,随着玉米供应增加,价格将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