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年玉米(2444,1.00,0.04%)市场,是中国玉米市场与外盘联动更加紧密的一年。这一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天气因素都是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下游行业消费需求旺盛使得玉米价格涨易跌难。国内物价快速上涨也令玉米价格重心不断上移。展望2013年玉米市场,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进一步下降,供需偏紧格局将继续提振玉米市场,2013年国内物价将进入新一轮的上涨阶段,未来玉米行情涨势可期。
一、2012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1、国外玉米期货市场走势回顾
2012年美玉米一年的走势可以概括为先扬后抑。1月份-3月份:延续了南美天气操作行情,南美玉米作物遭受干旱的影响,美国玉米供应吃紧,出口需求前景乐观等因素影响走出一波上涨行情。3月下旬-5月份:美玉米主产区天气理想,农户提前播种玉米,玉米播种面积超市场预期,外围宏观经济形势令人担忧,基金大举抛售导致玉米价格出现一波下跌走势。6月份-7月份:美玉米中西部天气炎热干燥导致玉米单产受损,玉米进入关键生长阶段,玉米单产潜力下滑致使供应吃紧,CBOT玉米期货走出一波上涨行情。8月份-10月份:美元汇率走软,价格飙升降低需求,玉米产量前景诸多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玉米价格高位震荡。11月份-12月份:市场焦点转移至南美天气,恶劣天气耽搁玉米播种及初期生长,出口需求有所改善导致玉米筑底回升,重新上涨。

2、国内玉米期货市场走势回顾
2012年DCE玉米期货市场波动加大震荡上涨走势。1月份-2月份:饲料企业展开年前最后一次备货,产区农民将售粮延后至春节,玉米收购难度加大,东北出现干冷天气,引发市场对新季玉米播种担忧促使玉米期货价格走出一波上涨行情;3月份-5月份,随着玉米上市量增加,加上小麦(2592,-8.00,-0.31%)替代比例增加,进口玉米成本下降,玉米供应量增多,春播开始玉米销售停滞,加上国家出台政策抑制了深加工企业的产能,饲料养殖消费需求有所下降,港口玉米库存充足,玉米期货价格走出一波下跌行情;6月份-7月份:农民手中余粮有限。玉米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由于市场库存充足,华北玉米上市,南方各地春玉米收获开始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但饲料需求也有所增长,玉米价格高位震荡为主;9月份:新玉米大量上市,供应充足而需求不振,玉米价格回调;10月份-12月末,受冷天气影响,玉米上市时间有所延缓,深加工企业利润好转,开工率缓慢上升,需求恢复导致玉米期货价格出现一波上涨行情。

3、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回顾
2012年以来,紧供需支撑着玉米现货市场。随着种植成本上升,农民惜售及饲用需求的大幅增加支撑着玉米现货价格上行。此外美国干旱天气影响玉米产量成定局,外围供需偏紧,也令受CBOT市场影响的玉米现货价格一路震荡上行,2012年玉米现货价格表现震荡向上。

4、大商所玉米仓单变化及交割情况
2012年大商所玉米仓单库存相较2012年呈低迷状态运行,2012年年中最高值为2012年9月6日的21385张和63张预报量。全年均量为玉米期货上市以来第四高位。另外进入2012年10月份后,玉米仓单开始减少,慢慢转为4904,有效预报为0。与往年情况有所不同。这说明当前卖方有部分愿意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交割,因期货价格相对现货价格升水,如果在期货价格抛货卖出,那将是盈利的。远月合约相对于现货价格升水,也是大商所玉米仓单及有效预报量维持在一定数值的主要原因。

二、宏观经济分析
1、国外宏观经济
2012年是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一年,复苏步伐依然沉重,经济增长速度仍显低迷。展望2013年世界经济,美国“财政悬崖”、半年可能仍将维持低速增长,下半年的复苏动力会有所加强。欧洲债务危机久拖不决,欧洲央行的OMT计划与ESM的成立形成强大的防火墙;寻找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控制之间的平衡。但债务危机解决之路与经济复苏之路依旧漫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等诸多因素值得关注,全球经济将继续中低速增长。
2、国内宏观经济
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双向反馈效应越来越明显,欧美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一定程度上受累于中国经济的快速下滑。从经济运行周期因素来看,此轮房地产“去泡沫”和制造业“去产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阻碍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复苏轨道。从结构性因素来看,中国投资率超过重工业国家所达到合理水平,结构转型势在必行,而一国消费率的提升必然伴随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的下滑,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下滑至7%。资本积累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是过去2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因。由于人口老龄化、资本形成瓶颈与全要素生产率下滑,我国面临劳动力增长率与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率“双下降”.中国经济周期性底部仍有2年。明年中国经济延续低位,除出口回暖外,政策对消费的明显提振或明年底前后,投资比较疲弱。物价将回升居民消费价格进入新的一轮上升周期,2013年涨幅在3%,资源价格改革将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回升,全年涨幅在4%。

三、基本面因素分析
1、供需方面
(1)全球供需情况
全球玉米2012/2013年度的产量和总消费量预估值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但预估产量下降幅度较总消费下降幅度要大。从饲用消费看,目前全球饲料消费进入增长期,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全球玉米产销缺口进一步扩大至1753万吨。库存消费比目前仍处于低位。从玉米全球库存消费比数据分析,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由去年的15.30%下降至今年的13.76%,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目前全球玉米供需仍处于紧张格局。

(2)美国供需情况
因受之前美国出现的干旱天气影响,干旱导致2012年美国玉米供应减产。由于2013年美国玉米单产将连续第四年低于趋势水平。2004-2009年间,美国玉米单产连续六年上升,但洪涝、干旱等不利天气损及产量。2012年的大旱削弱作物单产,美国受旱土地面积达到三分之二。2013年罕见大旱的影响或将减弱,但不会完全消除。未来天气趋势的关键问题将是降水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等。从目前天气走势看向拉尼娜模式发展。在拉尼娜现象存在的年份内,玉米单产低于趋势水平的可能性平均为70%。2013年,这一可能性略高,因下层土壤干燥。虽然玉米价格高企导致2013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至9,760万公顷的纪录高位。但2013年玉米单产趋降预测导致美玉米产量存在变数。从USDA数据看,2012/13年度美玉米产量和需求量均较上一年度下降,其中美玉米的库存消费比更是降跌至10多年来新低。

(3)阿根廷供需情况
前期大雨阻碍了阿根廷玉米的播种进度,其对阿根廷玉米总产的影响可能会长期的,因大雨将导致玉米生长周期缩短,一些机构已经下调对阿根廷玉米产量的预期。阿根廷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阿根廷玉米的丰收与否对全球玉米库存是否恢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在其他地区干旱导致减产,库存低谷,阿根廷玉米能否以丰补歉至关重要。从USDA预测看,其上调阿根廷2012/2013年市场年度玉米产量预估,阿根廷玉米库存消费比也自前期低点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

(4)巴西供需情况
巴西2011/12作物年度玉米产量为7273万吨,巴西玉米产量多数在国内消化,因家禽需求量巨大,且猪肉工业迅猛增长。目前巴西玉米库存现有1050万吨,是历史上库存量最多的一年。预计2013年巴西国内玉米消费5050万吨,出口1500万吨,玉米库存量提高到1750万吨。2012年巴西玉米出口已经超过年度最高值,其将取代阿根廷成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从数据看,巴西玉米的产量在近两年增幅较大,超过了其国内总消费和饲用消费的增幅,这也是巴西玉米库存较往年提高的原因。巴西玉米的库存增加和政府不限制谷物出口意味着未来巴西未来肩负着全球玉米产量增加的更多重任,未来巴西天气对全球玉米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5)国内供需情况
国家粮食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2011年增加4.1%。再创历史最高。尽管玉米连年增产,但由于玉米深加工产品和畜牧业需求上升,中国玉米进口缺口仍然在不断增大。我们从供需表可看,2012/2013年度中国玉米库存消费比较上一年有所下降,总消费继续保持刚性增长,其中饲用消费增幅大于深加工消费增幅,中国粮食在实现了“九连增”之后,产量后续增长动力已然不足,国内玉米总消费刚性增速加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玉米供需格局继续偏紧。

2、中国玉米进口情况分析
我国对粮食进口实行进口配额关税管理,玉米作为粮食品种,进口受配额限制。2004年至2012年,我国每年玉米进口配额均为720万吨。其中,国营贸易在进口配额中所占比重为60%;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65%。每年玉米实际进口量均在配额内,而且2004~2008年,进口配额使用率很低,不足1%,2009年有所提高,2010年跃升至21.8%,2011年大幅升至72.5%。2013年中国玉米进口关税配额量为720万吨。2012年1-10月份国内玉米进口量达455.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61.8万吨,增幅385.7%,2011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75万吨, 2012年玉米进口总量将达到500多万吨。国内畜禽养殖快速发展,对饲用玉米刚性需求大幅增加,深加工企业玉米潜在需求缺口较大。由于饲料行业仍处于发展高峰期,预计明年饲料需求继续呈现刚性增长,中国2013年的玉米进口数量仍将继续增加。

3、收储政策和成本因素分析
11月14日,国储收购价格下达至各省,东北四省继续进行大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发改委2012年秋粮收储计划:玉米(国标三级)内蒙古1.07元/斤,辽宁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龙江1.05元/斤,水分按照1:1.65执行,截至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国储玉米收储价格较去年上涨7%,虽然低于市场此前预期,但整体对玉米价格底部构成支撑。

2012年种植成本中上涨的主要为种子、人工和租地费用。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黑龙江呼兰县玉米种子价格上涨10%、讷河哲单37玉米种子价格上涨近一倍,内蒙古莫旗、黑龙江宾县德美亚玉米种子甚至达到50元/斤。包地费用方面,由于农户土地条件(主要是地中是否有水井)不同,包地费用差异较大。其中黑龙江呼兰县整体包地成本较高,达到7000元/垧,而黑龙江巴彦县、内蒙古莫旗市土地包地成本基本在4500元/垧,但整体较去年包地费用均上涨30%左右。另外,由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均出外打工,导致当地人工成本也上涨明显,黑龙江呼兰县当地人工成本涨幅达到20%—40%。整体看今年农户玉米种植成本涨幅在15%—25%。另外,无论是农户抽查还是粮食局的数据都反映出玉米种植面积在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在减少的事实。其中主要原因是两者的种植收益不同。从成本上看,水稻种植成本最高,玉米其次,大豆最少。不过,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格和产量计算,三者中水稻收益最高。据计算,不考虑包地因素,水稻的净利润在1600元/亩,玉米净利润在1000元/亩,大豆净利润在500元/亩。显然,种植玉米以及水稻的吸引力要远高于大豆,但水稻种植条件较为苛刻、包地成本较高,种植面积不及玉米增加的幅度大。
4、下游行业情况分析
我国玉米的主要领域包括食用、饲用、工业加工、种用及其他,近年来的消费趋势具有饲用消费比重下降、工业消费比重增长、种用和食用消费相对稳定的特点。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工业消费占比,由2003年的11%升高至2012年的29.4%;同时饲用消费占比由2003年的71.9%下滑至2012年的62.5%。

(1)饲料行业消费需求情况
生猪养殖尽管经历了成本的大幅抬升以及猪价的长时间低迷,但整体来看生猪的存栏量依然较大,整个养殖过程中亏损幅度不大,基本上在盈亏平衡点附近。近期随着饲料原材料价格的略有下降,猪粮比价也在逐渐提升。据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全国生猪存栏数为46903万头,环比下跌0.8%,是今年5月以来生猪存栏数量的首次下跌;能繁母猪存栏为5063万头,环比下降0.3%,这也是今年7月以来的首次下跌。随着年终消费旺季的到来,11月中下旬开始,全国生猪出场价回升迅速,目前已由14.1元/吨 升至15.9元/吨,涨幅已达12.8%。虽然目前生猪存栏数有所下滑,但目前仍处高位。预计2013年生猪存栏量依旧处于高位,对饲料刚性需求将继续增加。


(2)深加工行业情况分析
自2012年10月国内新玉米产量确定后,玉米市场消费情况随即成为下半年影响玉米价格的关键因素。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目前国内深加工企业玉米原料成本下降,企业开机率较高,产成品价格下滑,企业经营利润下降。从今年6月下旬开始,受北美大豆、玉米产区持续干旱性天气影响,我国豆类产品现货价格不断走高,同时玉米深加工企业下游产品库存偏低,饲料消费行业对豆粕消费替代要求不断增加,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玉米蛋白、DDGS报价及需求不断走高,这导致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出现反弹。然而,好景不长,随着9~10月份国内玉米丰产预期加强,今年新玉米上市后玉米现货报价不断下调,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企业开机率大幅攀升,深加工产成品库存大增。进入11月份,大豆暴跌后国内豆粕、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一蹶不振。饲料行业下游消费进入到淡季,淀粉、淀粉糖、酒精等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急转直下。国内玉米深加工消费还将面临更为艰巨的市场考验。市场分析机构预计2012/13年底国内玉米深加工消费量或仅较上年度持平,玉米深加工年消费量维持在5800万吨。
5、CFTC持仓分析
极端气候及全球多家主要央行宽松政策的推出,正推涨全球农产品(5.59,-0.18,-3.12%)市场价格上扬。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冲基金业者的大宗商品多头仓位增幅创两年多来最高水平。玉米、大豆及小麦等农产品成为这些机构最青睐的品种。对冲基金及其他大型大宗商品投资者向美国的能源、谷物与金属市场投入约130亿美元,规模为至少两年来最大,他们增持商品净多仓至超过770亿美元。其中,对大豆、玉米、黄金与石油增持幅度最大,玉米净多头仓位增加33%,小麦净多头仓位则增加22%。在农产品期货价格一路上行的背后,是投资者对极端天气给产量带来风险的担忧。CFTC对冲基金的持仓显示出农产品上涨时一波跨年度的行情,2013年对冲基金对农产品看涨热情不改。

四、2013年玉米市场展望
对于2013年玉米行情,整体看来,将会是一个底部抬高,震荡上行的行情。基本面供需因素将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为玉米期货上涨提供利多题材。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也将推动玉米价格上行。预计2013年之初玉米由于农民售粮进度加快会出现一波回调,后期随着玉米播种的开展,极端天气的不确定增加,以及玉米青黄不接,全球玉米供需紧张,加上对冲基金看涨等众多因素下,玉米价格将在2012年上涨的基础上继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