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人物】:樊伟 青岛啤酒集团的总工程师
  • 发布日期:2005-10-12     啤酒工业信息网

 


 

    樊伟是青岛啤酒集团的总工程师。他这人挺“横”,为了把好啤酒的质量关,不仅翻脸骂人,而且还敢顶撞领导。他这人还很“逗”,聊起天来,一连串儿的比喻,风趣生动,特有感染力。他这人工作挺玩儿命,对家庭却始终有着一腔柔情。给我落下这个印象,是从听他讲酿造啤酒过程开始的。下面且听他一一道来:

    啤酒是咋酿造的?你们肯定知道是用大麦、大米、啤酒花和水酿造的,但这些原料是怎样转化成啤酒的呢?简单一点讲,就是酵母菌“吃”下这些原料后,吐出了酒精、二氧化碳,吐完了,啤酒就出来了。由此可见,酵母菌在啤酒酿造过程中,担当的是一个特殊的“角儿”————一位功臣和英雄!它有老黄牛的精神,吃的是粗茶淡饭,奉献出来的却是“液体蛋糕”,它甚至胜于老黄牛————不惜把生命奉献给人类!怎样让酵母菌含金量更高,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技术攻关的重中之重,俺遇到的难题一个接一个。就说上世纪80年代前期吧,啤酒业开始大发展,国内的大麦不够用了,只好从国外进大麦。本来有“洋基因”的这些“小生灵”们,因为完全本土化了,宁死不认“洋面包”,“唧唧喳喳”闹情绪。当时我大学毕业进厂才两年,领导让我负责攻关,我们几个人没白没黑地苦干了多半年,总算攻下来了,但也付出了不少。记得到了技术攻关的冲刺阶段,我什么都顾不上了。爱人临产住进医院,我都没顾得上去陪。她下午生产后一直孤身一人忍着委屈、饥饿挨到了半夜12点,我才去了医院。为这事,至今还落爱人的埋怨呢。对不起的还有儿子。由于早产,他先天体质虚弱,一生下来就住进了医院的恒温室。医生嘱咐片刻都要有家人守护,可我哪有时间去照料他。现在他长得结结实实,1米8以上的大个儿,都是他妈妈精心呵护的功劳,我丝毫不敢贪功。

    由于酵母菌的苛刻,从进料到制麦、酿造、包装等各道工序、工艺,有难以数尽的检测点和观测点,形成一套严密的近乎于苛刻的质量体系,青啤制定这套质量体系成为我国的标准。自从分管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后,我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日子。青啤无小事,历史上出过两次质量事故,几个厂长、工程师都被免了职。

    为把好质量关,我翻脸骂过人,甚至被厂里的一个“混小子”掐过脖子,还跟“上司”顶过牛。记得最清楚的一次,青岛啤酒在市场上脱销了,一位“顶头上司”指示赶快出酒。按规定,啤酒的发酵期是60天,当时还差一天。我坚决不干,坚持按期出酒,保证质量。事后,这位“上司”非但没有责怪我,反而更尊重和支持我的工作。

    90年代后期,青啤急剧扩张,几家工厂变成近50家工厂,生产规模放大十几倍,质量管理遇到空前的挑战。50家厂,有的设备是当今的国际水平,而有的连70年代的国内水平都达不到,有的质量管理很到位,有的甚至连标准体系还没建起来。在那个特殊时期,我们搞技术的紧张得真是寐不安、食不香呵。在强化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几乎天天往各个厂里跑,“不走正门走便门,不查阳面查阴面,不看上面问下面”,这几句话,就是我当时下去检查的写照。记得有一次到南方的一个厂检查工作,从面上看质量管理抓得不错。就在厂长正在得意的时候,我把着车间的小铁梯子噌噌钻到顶棚,从顶部的器械层面上摸下一手灰。厂长当即傻眼了。这决不是出难题故意刁难他们,青啤是食品企业,食品卫生来不得半点含糊,“纯净化”就是我们的质量标准之一,想想看,只要车间有灰尘,你敢言能保证“纯净化”吗?

    其实,“纯净化”也是酵母菌健康成长的环境要求。要伺候好酵母菌,我们搞技术工作的必须做一个精心、细心的人,就像托儿所的阿姨,时时刻刻要想幼儿之所想,乐幼儿之所乐,决不能有丝毫的情绪化。如果大家不能和睦相处,一旦心情不愉快,在工作上闹情绪,技术质量能保证不出问题吗?特别是我们啤酒企业,稍不留神把一根头发掉进酒里,就会酿成大的质量事故,何况我们,执掌的是公司的核心技术!

    青岛啤酒的酵母菌已经103岁了。现在,青啤正在进行啤酒“口味一致性”的技术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顶尖级企业才能掌握的技术。青啤拥有独具的酵母菌,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实力,拥有与美国AB公司的合作资源,相信不久将梦想成真。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