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斥资收购镇江中泠啤酒厂后,经过短期整合,要使停产1年半的“中泠”重新投产。

  随着电钮被按下,隆隆的机声与热烈的掌声交融在一起,衰落的企业从此重现生机。与以往相比,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将此次投产仪式安排得简朴而低调,面对喝了20多年中泠啤酒的镇江人,也许他们不愿触及其敏感的神经。然而,如今已深谙“物竞人择,适者生存”这一市场法则的镇江人倒坦然面对记者的采访。

  20年前,中泠啤酒厂在镇江丹徒破土兴建。中泠啤酒名称取自“中泠泉”。镇江“中泠泉”早在唐代已名扬天下,茶圣陆羽品中泠泉后赞其为“天下第一”。借着“中泠泉”丰富的文化底蕴,中泠啤酒问世后很快打出名气。1989年,中泠啤酒以其品牌效应很快占领镇江市场。到1995年,中泠啤酒年销售已飙升到2万吨,市场覆盖镇江、扬州、泰州等地。同年,中泠啤酒厂与新加坡客商合资,企业健步迈向规模化之路。据在厂里工作了20年的老员工刘小龙回忆,合资后的中泠啤酒,一跃成为江苏啤酒市场的知名品牌,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年销售量,都跻身进入省同行业前5强。

  按理说,中泠啤酒有外商加盟应该一路走得更好,然而,1998年以后,由于管理不善、缺少技术更新、市场服务意识淡薄等原因,本有望将企业品牌做大的中泠啤酒开始走下坡路。就在这节骨眼上,1999年,天目湖啤酒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和锐利的营销战术,迅速杀入镇江市场;中泠啤酒面对“狼来了”的严峻阵势,有心较量却力不从心。2001年,中泠啤酒在与天目湖啤酒强势对垒中彻底陷入低谷,镇江80%的啤酒市场份额最终拱手交给天目湖啤酒。其后,中泠啤酒虽采取租赁经营,却以失败而告终。2003年11月,中泠啤酒正式停产,全厂200多名员工被迫离开单位各自谋生。当时的灌装车间主任孙明亮,不得不转行去当出租车司机。这一变故令镇江人扼腕不已,因而,中泠啤酒的衰败成为无数镇江人不愿回首的一段痛心往事。

  就在中泠啤酒行将破产时,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通过竞拍,以1000万元如愿收购了该厂。今年2月26日,镇江天目湖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而“天啤”如何处置“中泠”由此成为镇江人关注的焦点。对此,“天啤”人并没有表现出强者称雄的沾沾自喜,在经过短期酝酿后,他们做出了一个让镇江人振奋的决定:为新公司斥资3000万元,继续生产中泠啤酒,重续中泠品牌,将中泠啤酒的年生产能力提升到2.8万千升,两年后达到5万千升。

  可以看出,如今产销量已稳坐江苏啤酒行业第一把交椅的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已表现出“龙头老大”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源自于企业曾经也经历过市场生死磨难的切肤之痛,而这10年的激烈竞争,使他们更加珍惜管理的人性化、发展的品质化。诚如该公司副总经理赵亚洲所言:“10年前,当中泠啤酒最辉煌时,天目湖啤酒还十分稚嫩,那时的‘天啤’还专门派人到中泠啤酒厂学习啤酒糖化设备的使用技术。物换星移,沧桑变幻。今天,市场的无形之手把我们拉到了一起,我们理当摒弃‘同根相煎’之怨,在更高层面谋求发展,为中国民族啤酒增光添彩。”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