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油籽市场:贸易战升级重挫市场,10美元关口面临失守
  • 发布日期:2025-10-13     啤酒工业信息网
  外媒10月12日消息:截至10月10日当周,全球油籽价格互有涨跌,其中芝加哥大豆期货再次逼近10美元关口,主要受到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冲击。
 
  周五(10月1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11月大豆期约报收10.06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1%;11月船期1号黄大豆在美湾的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0.8425美元,下跌0.2%。12月豆粕报收每短吨275美元,下跌1.3%;12月豆油报收每磅49.97美分,下跌0.2%;泛欧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466.50欧元/吨,上涨1.9%;加拿大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622.6加元/吨,上涨0.7%;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406美元/吨(含33%出口税),上涨0.2%。周五,ICE美元指数报收98.732点,比一周前上涨1.4%。
 
  过去一周,芝加哥大豆期货从周中的震荡反弹迅速转为单边下跌。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11月1日起将中国商品关税额外提高100%,并考虑取消原计划在本月底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的会晤,使中美贸易战全面升温,作为中美贸易风向标的芝加哥大豆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基金抛售重点。随着美豆跌破前期盘整区间,触发更多技术性卖盘,空头加仓明显。与此同时,华尔街股市和能源市场同步下挫,强化了整体风险厌恶氛围。
 
  从基本面看,美国大豆收割进入尾声,供应压力继续主导市场。由于当前价格意味着亏损,大量美国农户选择将新豆入库待价而沽,使现货市场流动性下降,压榨商和出口商上调基差报价以刺激销售,在中西部主产区如伊利诺伊和衣阿华,收购价仍较期价高出15–20美分,但整体交易平淡。美国大豆压榨利润维持在每蒲约1.48美元的窄幅区间,显示压榨盈利空间稳定。
 
  就制成品而言,豆油跌幅居前,因原油价格跌至五个月新低,削弱豆油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吸引力。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数据显示9月底棕榈油库存意外大增7.2%至235万吨,压制了全球油脂市场情绪。豆粕相对抗跌,因油粕比价修正及部分投机空头回补,但总体走势仍偏弱。
 
  从出口面看,巴西继续在全球大豆出口中占据主导。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预计10月出口量将达712万吨,远超去年同期的444万吨;1至10月出口已突破1.0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虽较上周略增,达到2800万蒲,但本年度累计数量仍同比落后约15%,反映中国买家缺席影响。
 
  从南美新豆播种情况看,巴西大豆播种进展顺利,下周预期普遍降雨,有利于播种步伐加快。阿根廷大豆播种也将在下周开始,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产量为4700万吨,低于美国农业部预估的4850万吨,因部分产区仍受干旱和早霜影响。
 
  展望下周,大豆市场将继续消化中美关系恶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若特朗普政府正式对华加征关税,美豆出口预期可能再度下修;同时,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持续,延迟的农民补贴计划无法落实,将进一步削弱美农信心。
 
  短期内,芝加哥大豆期价很可能跌破10美元关口,贸易面消息将主导盘面走向。在南美播种顺利、供应充裕与需求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大豆市场重心将会下移。
 
  下面是过去一周全球大豆市场的重要信息。
 
  特朗普关税威胁导致芝加哥大豆期货暴跌
 
  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100%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战在短暂缓和后重新陷入紧张,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尤其是大豆出口将构成显著冲击。首先,政策层面的对抗势必削弱中美互信,使农业成为报复焦点。中国过去在应对关税冲突中多次以削减美豆进口作为反制手段,并转向巴西、阿根廷等供应国。此次若冲突扩大,中国可能再度降低美豆采购比例,加速与南美签订远期合同,压制美国出口前景。
 
  其次,市场层面情绪急剧恶化。消息公布当日,美股与农产品期货同步下挫,芝加哥大豆主力合约短线下跌逾1.5%。投资者担忧中国暂停进口或重新征税,将导致美湾港库存上升并拖累农户销售价格。美国农业部原计划于年底恢复对农户的贸易补贴谈判,如今可能被迫延迟,农民收入压力再度上升。
 
  第三,中国可能进一步推动进口多元化与供应链安全策略,包括增加东南亚及俄罗斯油籽进口、扩大国内压榨产能。若事态延续,美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恐难回升至2021年前水平。总体而言,此次关税措施不仅恶化政治氛围,也削弱农产品贸易复苏势头,使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再度偏向南美。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农业部报告暂停发布,农民补贴推迟实施
 
  尽管特朗普政府计划本周向受到贸易战冲击的农户提供援助,但是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表示,在美国联邦政府结束停摆前,任何救助方案都无法实施。这意味着美国农民陷入双重困境——既失去国际市场,又难获政府援助。
 
  美国政府停摆还导致美国农业部暂停发布周一的作物进展报告以及周四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原定周四(10月9日)发布供需报告也未能发布,这导致市场缺乏官方数据指引。分析师们估计,截至10月5日,美国大豆收割可能完成39%,去年同期47%。本周美国中西部天气有利于大豆收割。就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而言,分析师们预计,截至10月2日当周,美国2025/26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位于60万到160万吨之间。
 
  从全球报价来看,10月9日,美湾大豆FOB报价为405美元/吨,比一周前上涨5美元;巴西大豆帕拉纳瓜港口报价为442美元/吨,上涨3美元;阿根廷大豆上河报价为406美元/吨,下跌1美元。
 
  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超过去年同期,但落后历史均值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称,截止10月4日,巴西2025/26年度大豆播种进度为8.2%,一周前3.5%,去年同期5.1%,但是低于五年均值9.4%。CONAB预测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增长3.6%,达到创纪录的1.7767亿吨。大豆种植面积将增长3.7%,达到4908万公顷。
 
  受中国需求旺盛的支持,巴西大豆出口步伐稳健。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2025年10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估计为712万吨,比去年10月份的443万吨增长60.7%,也高于今年9月份的697万吨。中国仍然是巴西大豆的主要目的地,今年1至9月,中国占到巴西大豆出口量的79.9%,高于74%的历史平均水平。
 
  ANEC称,今年头10个月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1.02亿吨,去年同期为9349万吨。这意味着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量已超过2024年和2023年的全年出口量,主要反映出缺乏来自美国的竞争。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为4700万吨;关注拉尼娜现象
 
  本周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测2025/26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4700万吨,和早先预期持平。作为对比,美国农业部9月份预测阿根廷大豆产量4850万吨。阿根廷农户将于未来一周开始种植2025/26年度大豆。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表示,9月份,气候条件已从中性转为拉尼娜现象。这种状况可能持续到明年年初,并可能在2026年1月至3月之间恢复中性。
 
 
来源:博易大师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