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期价波动剧烈,本周一的大涨与周二的普跌证明了目前投机资金炒作的强度。市场的波动不仅带来了投资风险,也加大了整个玉米产业链的经营风险。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玉米种植农户惜售现象严重,再加上外盘市场的大幅波动,玉米零售商应尽可能利用外来资金快进快出,减少囤积风险

  期价波动剧烈10月26日,大连玉米震荡收跌。主力1105合约最高报2235元/吨,最低报2201元/吨,尾盘报2204元/吨,较前日下跌1.12%,减仓三万余手。

  业内人士分析,从玉米的基本面来说上涨的动能并未消失,但由于近两日大宗商品尤其是稻类期货高位震荡,因此连带地抑制了玉米期价,短期市场应关注价格的高位调整风险。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粮食减产,美国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影响,世界范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近期农产品期货市场出现暴涨局面,其中不乏投机资金的炒作。为了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氛围,本周一郑州商品交易所连发三文,增加交割仓库、取消手续费日内单边优惠、加强异常交易行为监管。10月26日,郑商所又发布通知,决定自2010年10月28日结算时起,早籼稻、菜籽油、优质强筋小麦、白糖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由原比例调整为8%,涨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调整为5%。

  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10月26日国内农产品期货普遍下跌。

  受政策调控加码的影响,国内农产品期货普遍下跌。其中豆粕、玉米、早籼稻跌幅较大,分别下跌1.66%、1.12%和1.88%。这轮跌势延续到了周三,当天午盘时,玉米期货合约下挫1.22%,下跌27元。

  长期涨势未改分析人士指出,从全球市场来看,玉米现货的上涨趋势并没有出现逆转。目前仍有不少国外商业基金在价格破位时买入玉米合约,从而限制市场下跌动能。同时,由于2010年美国玉米产量尚不确定,及美国农业部可能在11月报告中调低单产估值等因素,也为玉米市场提供了潜在支撑。而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国内主产区玉米农户惜售心理十分强烈,这将使新粮上市形成抢粮高峰。

  东证期货研究所李茉表示,从长期来看,玉米的涨势可以期待。“今年农户普遍看高玉米后市价格,部分农户心理价位在8毛/斤之上。而随着近2年玉米价格的攀升,农民总结出‘卖的越晚,价格越高’的经验,使得一些农户推迟售粮,即使是部分手中有贷款的农户,也打算在12月-1月集中售粮。这种心理让今年的玉米市场供应出现变量。”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提高、粮价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除部分贷款种植及极度贫困农户外,多数农户已不急于售粮,基本在12月份及春节前后售粮。部分储存条件较好的农户,还准备等到5月新作种植期间售卖。再加上今年多数玉米质量较好,水分低、容重高,更加重农户高价售粮的心理预期。

  另外,今年以来玉米种植成本的普遍提高,也为价格上扬做了铺垫。李茉表示,今年随着煤价格上涨,玉米烘干费用有望较去年增加。若2010年再度遭遇寒冬,则烘干费用将在去年65元/吨的基础上上涨。而今年雇工费用由80元/人/天涨至120元/人/天,加之部分干旱地区灌溉用水的额外费用每垧地1300元(灌溉3遍),整体成本在每亩400元左右。若还有租地费用,则成本还要翻倍。

  减少囤积风险2010年受抛储政策影响,国储、私营粮库玉米库存几乎都拍卖殆尽,新粮上市后补库要求强烈。而新玉米收购又将对收购主体更加严格限制,这加剧了新粮上市后价格走强市场预期。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今年的玉米市场将对贸易企业提出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在企业较高收购价格的提振下,玉米价格将不断坚挺;另一方面,受政府政策或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短期玉米价格也可能面临高位盘整,这种市场的剧烈波动将给贸易商的经营带来极大风险。

  事实上,尽管目前玉米收购并未完全展开,但国内贸易商已开始担忧过高成本将限制企业的利润空间。在玉米主产区榆树,部分小贸易商已开始收购玉米棒。根据水分的不同,收购价格大致在5毛上下。某贸易企业算过一笔账,如果以5毛的收购价计算,按照75%的出籽率,湿粮成本约为6毛5,折合成干粮的成本约为1800元/吨左右,烘干成本约为60-70元/吨(考虑到煤、电价格上涨以及降温等因素,后期烘干成本或增加),加上运费(包含铁路运费、短途运费以及杂费等),到大连港的所有成本至少2000元/吨以上,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利润空间。同时,今年中储粮迟迟未给出指导价,政策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贸易商对于价格前高后低而重蹈2006年覆辙的担忧。

  中国玉米网的张琪表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普遍提高,仅烘干费一项就使贸易商费用增加不少。今年随着煤价上涨,玉米烘干费用有望较去年增加。若2010年再度遭遇寒冬,则烘干费用将在去年65元/吨的基础上涨至70元/吨,这将增加贸易商的成本风险。

  张琪指出,目前贸易商心态较为谨慎,中小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经营上多以规避风险为主,目前主要给中储和央企或南方饲料厂、加工厂等大型企业代收挣代收费用来取得稳定收入。而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接下来贸易商应利用外来资金快进快出,减少囤积风险。通过收紧资金链来尽可能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合理经营。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