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美玉米涨势良好  连玉米跌宕起伏

  图表1:CBOT12月玉米合约日K线图

  


  本月美玉米12月合约在震荡中顽强上行,整体保持了良好的上涨形态。8月中上旬,受俄罗斯严重旱情推升小麦期价飙涨,以及乐观的玉米出口前景提振,美玉米期价拉升至7个多月以来的高位。步入8月下旬后,美玉米以高位深幅震荡走势为主。起初小麦期价的高位回调及玉米秋收收割前的季节性压力促使部分贸易商在高位获利了结,但期价下挫至20日均线时获得支撑。随后由于美国农业部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销售情况好于之前预期,且部分玉米作物带炎热干燥的天气加重了市场对今年玉米单产及质量的担忧情绪,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提振下,美玉米重新恢复上行趋势。与美麦的走软形态相比,美玉米走势依旧持坚,原先从俄罗斯进口小麦的国家已计划转向从其他国家进口玉米,这将带动美国玉米需求日益增长。

  图表2:连玉米1105合约日K线图

 
  连玉米1105合约在8月冲高回落后小幅反弹,在多空双方反复博弈中,底部平台逐步抬升。目前连玉米持仓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聚集了较多的市场资金推动。在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飙升,我国玉米主产区遭受不利天气以及国家缩减东北临储玉米拍卖量的利多提振下,连玉米在8月上半月大幅上涨并创出了年内新高。随后,在周边商品弱势的背景下,国家调控力度加大及新季玉米作物情况良好引发了部分多头资金获利回吐,连玉米期价冲高回落,依次跌破了5日和10日均线。临近8月末时,连玉米在2000元高位获得有效支撑,并在周边市场企稳回升的带动下小幅反弹。

第二部分: 政策调控及丰产预期转变市场心态

  一、东北国储拍卖扑朔迷离  政策压力仍未减

  虽然国家自今年5月开始就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限制东北国储玉米竞拍的主体数量,且通过相应的监控措施来防止拍卖玉米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但随着第三季度以来国内畜禽养殖效益的好转,饲料需求逐渐恢复,加上市场优质粮源数量明显减少,进而导致国储拍卖玉米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市场,并一跃成为当前国内市场玉米货源最主要的供应渠道之一。随着国储玉米的大量出库,市场价格受到一定的压制,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业内人士对国储玉米拍卖持续性的担忧。8月17日,国家将东北国储玉米拍卖量从之前的100万吨缩减到40万吨,引发了市场对国储玉米库存吃紧的猜想。中储粮管理总公司高管表示,目前中国玉米储备数量已较去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2008年所收储的玉米已经基本售罄。为平息市场的恐慌情绪,国家在8月20日再次启动国储玉米拍卖,一周两拍在拍卖历史上尚属首次,可见国家调控玉米市场的态度相当坚决。但国家的调控步伐并未就此放缓,随后国家将8月24日的国储玉米投放数量重新提升至100万吨,这使得东北国储玉米拍卖价格顺势而下,从前一周的1760元/吨迅速回落至1711元/吨。不仅如此,国家在这次拍卖中对成交细则再次进行调整,这已是国家第五次修改拍卖细则。从限制购买主体到限制购买数量,从购买的保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到追踪企业用粮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等,国家的监管力度都不容小觑。

  一方面,国家调控利剑仍高悬市场上空,但另一方面,从目前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国储玉米库存水平偏低已逐渐得到市场各界人士的认可。这不仅意味着后期政府对玉米市场调控难度的加大,同时为保证国内粮食库存的安全,在今年北方产区新季玉米上市后,中储粮应会主动入市进行补库,加上中粮、华粮等国有粮企与南北贸易企业、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届时产区玉米收购市场可能会形成多元化主体争收的局面,从而拉动收购价格的快速上涨。

  二、新季玉米长势良好  丰收增产可期

  自 7月以来,南方地区的持续高温天气和东北地区的较强降水成为我国天气的焦点。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最为重要的主产区,当地天气情况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将直接决定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8月初,东北地区强降雨再度来袭,8月4日12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并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预计24小时内,黑龙江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大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部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据气象预报称,未来10天东北地区仍将维持多降雨天气,主要过程将出现在4-5日、7-9日以及12日前后,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局部地区偏多1-2倍左右。

  由于低温多雨的天气不利于玉米的授粉,前期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曾引发过市场对今年玉米减产的担忧,但涝灾影响一条线,并不如旱灾旱一片那么严重,并且在加强田间管理后,涝害对玉米最终产量影响不大。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生育状态良好,与往年相比,吉林玉米生育进程基本相当,黑龙江北部地区甚至提早3至5天,内蒙古东部及辽西地区延迟2至3天,但当地积温对玉米生长发育较为充裕,故不会影响其正常成熟。整体来看,今年东北地区播种至出苗期间,墒情好,苗齐、苗全、苗壮,后期降水较多、光照充足、植物生长健壮,为玉米丰产奠定了基础。加之2009/2010年度东北产区玉米大豆比价关系利好使得今年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有望增加至4.71亿亩。因此若后期没有恶劣气候出现,则预计2010年玉米产量将达到1.65亿吨,较上年增产950万吨,这将促使我国未来玉米市场的供需缺口缩小,重新回归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下游需求保持平稳

  1、猪肉价格高位调整  中后期继续震荡抬升

  图表3:生猪价格与猪粮比价图   

  


  图表4:生猪和母猪存栏量月度统计  单位:万头

 
  进入8月份以来,由于夏季高温对肉品消费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国内毛猪价格连续3周高位调整,然而猪肉价格坚挺走势并未改变。据商务部监测,国内猪肉价格连续9周回升,涨幅达到20.8%。国内猪肉价格的一路上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节前贸易商及肉联企业对猪肉以及冻品的备货意愿。据了解,自8月下旬以来,如鸡蛋等商品的节前备货已在部分地区启动,但各地生猪收购情况则表现平平。加之夏季高温导致社会消费转向鸡蛋等部分替代品,这也对生猪价格构成一定打压。在生猪市场高位整理的同时,以玉米和豆粕为首的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却呈坚挺上涨之势,这导致国内猪粮比价曾一度从高位回落,不过在8月中旬末期时再次收高,截至8月24日,猪粮比为6.17。国内生猪养殖业仍处于盈亏平衡点上方,北方部分地区(东北三省、以及河北等地),以及前期疫情较为严重的四川、安徽等地养殖效益依旧较为可观。目前部分农户正在观望“中秋”前后收益,以决定下一轮补栏计划。整体来看,近期国内仔猪补栏已有所降温,并导致辽宁、河北、山东、湖北、江西等地仔猪价格小幅回落。这主要是由于6-7月期间持续性补栏已使国内生猪存栏水平明显回升,且部分养殖户对近期饲料成本再度回升所带来的风险表示担忧。在近月母猪存栏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7月母猪存栏较去年同期下降176万头),8月国内生猪存栏增速或将有所放缓,中后期猪市将继续震荡抬升。随着传统的中秋和国庆假日的临近,养殖户将加大饲料投喂量,以满足节前出栏的需要,这将对玉米消费的需求产生提振作用。

  2、淀粉价格上涨空间料将有限

  本月淀粉市场运行先扬后抑,上半月随着前期部分中小淀粉厂纷纷停产限产,企业淀粉库存下降较快,8月订单在8月上旬就已基本签订结束。但在临近8月下旬时,淀粉下游需求逐渐平淡,导致很多地区企业都面临走货不畅的局面。整体来看,本月淀粉价格小幅上涨,推动价格走高的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主要原因还是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当前我国产区玉米货源接近枯竭,流通量明显偏少,购销市场价格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如:吉林辽源玉米进厂价1880元/吨,山西运城进厂价2020元/吨,广东港玉米成交价2100-2110元/吨,广西南宁东北玉米码头价2180-2200元/吨;玉米价格的坚挺推动企业提价试探市场。其次,近期国内白糖价格高位运行,淀粉糖仍具一定的替代优势。据深加工企业反映,白糖价格高于淀粉糖1000元/吨以上,淀粉糖替代优势显现;目前河北宁晋淀粉糖出厂价3250元/吨,相对白糖价格每吨高出2300元左右,替代优势较为突出。同时,8月的高温使饮料、啤酒消费量增加,双节的临近也带动了月饼及糕点等食品的消费,这都对淀粉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利好作用。不过为避免受新季玉米的影响导致淀粉价格回落,后期企业的出货意愿将更加强烈,价格也存有一定的商议余地,预计后期淀粉价格上涨空间较为有限。

第三部分:后市分析与展望

  连玉米1105合约在经历了7、8月凌厉的上涨行情之后,目前期价仍维持在高位水平,继续追高存在较大的风险。由于新季玉米长势良好加强了市场对玉米丰产的预期,且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仍未放松,因此国内玉米基本面在9月将呈偏空态势,预计连玉米期价将会逐步回落。但与此同时,目前河南南部地区新粮逐渐步入市场,价格同市场价格基本持平;且今年小麦减产及高水分收购的霉变发生,可能会让部分贸易商将目光转向玉米市场。因此今年产区玉米批量上市后,开秤价很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价格高企的预期将会缩减连玉米期价的下行空间。建议投资者可在均线收敛向下发散后,逐步介入空单。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