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股市上的朋友都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自然,世界上第一张上市公司的股票,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也就于1602年出现在荷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证券交易所,不管影响有多大,实力有多强,充其量只能算是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师弟。
    说起来,荷兰国土面积并不大,41526平方公里。在中国,有27个省区的面积超过荷兰,它能位列第二十八位,排在台湾之前。
    但是荷兰在世界历史中,主要是在近代史上,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商业开发及股市股票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全世界闻名。大家熟知的有风车、郁金香、奶牛、足球、菲利浦电器等等,都是荷兰的国际名片。
    今天要说的是荷兰的另一个世界一流的东西——喜力啤酒。相信即使在中国,也肯定很多人,特别是爱喝啤酒的朋友,一定对喜力啤酒不会陌生。因为在大型卖场的啤酒柜台中,价格最高的啤酒,一般就是喜力。
    喜力啤酒是1863年,也有人说是1864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张的。一开始的厂名有点土,叫“草堆”,后来才改名为“喜力”,也有翻译为“海尼根”的,是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老资格。
    喜力啤酒自问世以来,就以色浅、质优、味纯、气足等几个特点,受到市场的欢迎。目前,喜力啤酒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就规模而言,喜力啤酒在国际上列第四。但作为啤酒出口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
    百年的风味
    曾看过一段这样的介绍文字:“喜力是一种主要以蛇麻子为原料酿制而成的啤酒 ,口感平顺甘醇,不含苦涩味道却刺激。”一开始以为蛇麻子是一种很特别甚至只生长在荷兰的怪异珍稀植物,后来才明白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蛇麻子者,啤酒花也。
    现在天下的啤酒,鲜有不加蛇麻子也就是啤酒花的,实在是种很稀松平常的玩意。记得我们的A股市场上,好像有个股票的名称就叫“啤酒花”。
    支撑起喜力啤酒百年品牌的,当然是一流的口感与过硬的质量。但在此之中,啤酒花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
    通常而言,酿造啤酒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有四个元素,即水、麦芽、酵母、啤酒花。
    酿酒的水不用多说,差不多地球人都知道,越是没有污染的水,酿的啤酒就肯定越好。去过荷兰的人都知道,那绝对是个低污染的国家。在低污染的国家再寻找优质的水,就比较好办。喜力啤酒的好喝,与水是密切相关的。
    麦芽则就讲究多了,因为麦芽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其成分和质量,直接影响啤酒的风味和质量,所以业界称麦芽为“啤酒的骨架”。 喜力的“骨架”很硬朗,用的是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麦芽。用来酿造喜力啤酒的麦芽,需达到多项近乎苛刻的要求,以确保酒的高品质。
    不过喜力真正的“杀手锏”是酵母。所谓酵母,就是用以进行啤酒发酵的微生物。酵母的种类和质量不同,酿造出来的啤酒的口味与质量也会不同了。
    早在120多年前,喜力就通过实验获得了“喜力A级酵母”。A酵母果然不同凡响,成就了喜力啤酒那种清纯甘爽的口感,所以直到今天,A酵母仍然是喜力啤酒的关键原料。这和茅台酒有点类似,都拥有别的同行所没有的微生物。只不过茅台酒的是天赐的,喜力的则需要从实验室里批量生产。
    酵母之后,才轮到啤酒花。啤酒花的主要作用,是使啤酒具有保持一种令人愉快的淡淡苦味和香味。所以喜力对啤酒花的使用也是非常讲究的,但却并不是决定性的讲究。
    决定性的讲究,是水、麦芽、酵母、啤酒花的相加,是酿造工艺、灌装流程每一个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才造就了喜力啤酒的绝佳风味。也难怪喜力宣称,这一百多年来,原始配方就没有改变过。
    张扬的个性 
    在啤酒市场上,喜力应该算是一位傲视天下的独行客。看看他们早年的一段广告就能明白,广告上傲气十足地说喜力是“只为少数人酿造的啤酒”。
    搞不清喜力这么说的时候,基尼指数是否已经发明出来。但至少喜力有一点是很明白的,那就是真理可能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却肯定长久地集中在少数人家中。高档啤酒只供少数富人喝,好象也不算大错,更何况那时也没有哪里强调要控制“三公”消费,饭桌上不让摆喜力。
    关键在于为少数人服务,可以这么去做,国际上那些著名的奢侈消费品就是这么干的。但却似乎不宜这么大声说。这么脱离群众的口号,还真不多见,也太伤多数人的自尊了。
    于是,过了一段时间,喜力的口号变了,不再提“少数人”,而是改为“世界上最纯的啤酒”。
    何为“最纯”?好像并没有法律规定。喜力啤酒的确是公认的好喝,当强调自己为“最纯”时,其实就已于无形中制订了最纯啤酒的标准。有道是“一流企业卖标准”。于是,从“只为少数人酿造的啤酒”到“世界上最纯的啤酒”,改变的就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占领了战略上的制高点。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超过喜力的“最最纯”的啤酒,行业内事实上也默认了只用水、麦芽、酵母、啤酒花四种原料酿造的酒,才能称得上一个“纯”字。如果掺杂了大米、玉米之类的,就会被认为是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纯度,因为没有达到喜力 “纯”的标准。
    喜力这种独立独行的个性,其实就是一种相当成功的品牌营销。这种品牌营销的指向是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
    因此,喜力在依然保持欧洲领先的市场地位的同时,并在包括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这些地区近些年来经济有着明显的增长,是年轻人越来越成为啤酒市场消费的主力,而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由只注重本土产品,而逐渐转化为品牌消费。
    比如中国东部沿海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大量的外资企业及外方雇员,以及由此带来的大量的商务活动,加上私人聚会、情感沟通等等活动,就在西餐厅、酒吧KTV等消费场所内,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喜力啤酒的市场定位,与这些消费方式的变化和细分市场的出现非常吻合。喜力啤酒高品质、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的特点,具有活力的鲜明个性,成为这些高档消费场所最受欢迎的饮品。朋友们坐下来,点一打或半打喜力,已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性动作”。
    这些消费者有对高档啤酒的需求,也有足以支付高档啤酒的钞票。

  酒瓶子也是生产力
    既然具有高档消费者所希望拥有的独特之处,喜力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强化这种特点与个性。从早年赞助《骇客帝国》等影片,到最近铺天盖地的《007大破天幕杀机》的电影广告,从协助承办各类音乐节,到赞助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喜力啤酒的品牌号召力不断提升。
    即使是在酒瓶设计这看似各家酒厂都一样的“规定动作”中,喜力也不轻易放过。除了传统的大瓶和易拉罐之外,喜力特别重视推小瓶啤酒。现在在消费夜场内,用酒杯喝啤酒已经“OUT”了,人手一个小瓶对着嘴喝,才是时尚。喜力小啤酒瓶形状独特,质感均匀,晶莹剔透,比大部分啤酒瓶要长得靓,小巧玲珑,苗条清新,具有很高的识别度,能满足喝酒者潜意识中渴望被认同甚至被羡慕的心理。小瓶容量不及大瓶一半,但价格却超过一半。这就意味着喝同样多的酒,却要多付钱。当然这种多付,是消费者们心甘情愿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喜力的桶装啤酒。这种啤酒桶内附有一个名为“二氧化碳压缩”的系统。当啤酒桶打开时,这个系统会同时开启,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虽然不受人类欢迎,但在这里却大有用武之地:一方面能够瞬间与酒液混合产生泡沫,同时气体冲出的力道,又能趁势把啤酒压出酒桶。
    更妙的是,如果一桶酒并不打算一次喝完的话,就只需关上阀门,二氧化碳立即停止与酒液的混合,泡沫不再有,桶内的酒也因为没有压力外推而安静地呆着。而且,啤酒桶开封之后,能在冰箱里保存一个月。
    最近,喜力又有新的酒瓶问世。这种酒瓶告别了传统的圆柱状,居然是方形。而且酒瓶盖安置在瓶子右上方塌下去的一角。
    坦率地说,我还不知道四方酒瓶相对于圆柱酒瓶,到底有哪些优势,但至少有一点,就是它是努力想突破传统,以尽量满足年轻消费者们求新、求变、求时尚的心理需求与物理需求。
    由此,或可推论,对于啤酒来说,酒要酿得好是本份,但如果酒瓶子也做得好,做出差异化来,则能让酒卖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酒瓶子也是生产力!
    战略眼光与布局
    看到不少文章说,啤酒市场的硬道理,硬优势,就是规模化效益。是不是这样,我一个外行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从喜力啤酒的作为来看,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就在世界上啤酒巨头们到处兼并,为规模化忙得不亦乐乎之时,喜力走的是一条具有浓厚个性色彩的道路。喜力并没有完全免俗,也在四处兼并。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喜力公司完成了40余项兼并交易。
    但是喜力的兼并收购,即不同于帝亚吉欧,也不同于百威英博。也就是说,他们既不是对所有的收购来的品牌进行统一运作,也不是凭借自己的管理与技术力量,把兼并来的品牌做大做强。喜力的做法有点另类,就是收购所有的品牌,目标只有一个:为做强喜力啤酒服务。
    也就是说,喜力的兼并,首要的目标是为喜力啤酒不断开拓销售渠道。这种开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如果收购的是本地强势品牌,那么就在维持这种强势地位的同时,再利用其渠道展开喜力啤酒的销售。第二种方式是如果兼并的对象,在本地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那就借助兼并对象已有的渠道,进行加强与扩充,当然主要卖的是喜力啤酒。第三种方式是直接将兼并对象关门,由喜力全盘接管。喜力就是凭借这种方法,成功地打入数十个新兴经济体的啤酒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喜力采用的以做强自己,兼顾做大的发展战略。这种从被兼并企业角度来看多少有些自私的做法,带来的结果是,被兼并的品牌整体业绩有所下降,但喜力的业绩却稳步上升。
    也许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啤酒市场竞争致胜的标准战略。规模化固然重要,但细想一下,规模化的本质,不外乎是抢地盘。其实抢了地盘之后,还都将面临是不是能守得住地盘的考验。
    表面上看起来,喜力在扩充地盘方面落后了。曾经,喜力是世界第二大的啤酒厂商,但现在却排在第四位。然而,他们在巩固地盘方面,却没有落后,喜力的品牌市场号召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态。这一点可以从他们近年的净利润读数中看出。2007年,喜力的净利润是8亿欧元,2008年因为收购海外资产大幅减记和融资成本,净利润为2亿欧元多一点。2009年,净利润一下达到10亿多欧元。2010年至2012年的净利润都维持在14亿欧元以上。
    从常理看,全世界最后只有一个啤酒厂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兼并不可能永远持续。以中国啤酒市场举例,经过一段时间兼并洗牌之后,大巨头们各霸一方,大的格局也就差不多基本定型。接下来比拼的,就应该是如何巩固已方市场和如何渗透对方市场。想来全世界的啤酒市场或战略,也大抵是这个模式。
    所以,啤酒市场由现在的抢地盘为主,不久之后,或许就要过渡到抢地盘与巩固地盘并重,最终向巩固地盘为主。
    由此观之,喜力啤酒现在所采用的做法,就应该是一种极富战略远见的谋篇布局。攻克山头是手段,把拿下的山头打造成嫡系部队掌控的根据地,才是正题。现在看起来,似乎抢占市场份额的速度不够快,但最后的赢家,说不定就是喜力呢!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