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与人生
- 发布日期:2013-07-30 啤酒工业信息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许多文化景观。酒文化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公元前6400年,人类就已经知道酿制和饮用啤酒,浆果酒和即墨老酒。很显然,酒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曲折蜿蜒的历史流淌着酒的浓香。自古以来,文人好酒,因为酒能通神,在酒精的麻醉下,人的思绪可以无限飘散、灵感涌现;习武之人同样好酒,武松有力的梁山好汉总是与酒联系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构成了人们对英雄的理解;即使一些走上断头台的犯人,当权者也会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在其临行前赏赐一碗“断头酒”。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没有酒,人类的历史会大打折扣。会少产生许多个性鲜明、醉态可掬的历史人物。倘若没有酒,也就不会有“竹林七贤”的万世流芳;没有酒,不会有张旭的狂草,也不会有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更不会有许世友的传奇人生。这不仅是因为酒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且因为酒是我们许多文化现象和社会关系的中介,可以最大限度的凝聚人们的感情。许多事情因为酒而得到圆满的解决,许多人际关系也因为酒得到缓和。
从古希腊哲学中,有个酒神的概念,酒神代表着人类的非理性,代表着人类的狂欢精神,迥异于常态的生活。文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严密的理性思维,同样离不开那种超越常规的非理性。酒恰恰是借助人类的非理性而拥有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具体说来,酒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至少扮演着两种社会功能:“唤起”与“解脱”。唤起的是超越常态的“偏态”,如同兴奋剂一样,许多醉酒者都有一种飘飘欲仙、若无禁忌的感觉,酒同样有“解脱”的功效,许多平日中文质彬彬的人在酒精的刺激下可以毫无顾忌的脱掉身上的那层厚厚的伪装,以至于在阴暗的酒吧里人头攒动,在重金属音乐的刺激下人们可以深情地释放自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百年来,人们奉为经典。酒逢知己千杯少,更是人们在酒桌上的座右铭。于是乎喝酒被赋予了合法、神圣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戏言:“酒品代表人品,酒风代表作风,酒瓶代表水平。”酒的文化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事,已而是演变成为一个社会备受关注的事件。
酒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文化;酒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酒是缓解痛苦释放压力的“麻醉剂”,酒也是如同水火的肇事源。所以,人们对酒的态度是又恨又爱,欲罢不能。但有一点,酒只是人类生活的点缀,而不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工具。酒只能是个人调节生活的佐料,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为此,我们在消费酒精的同时,要时时刻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关爱生命,远离酒精。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