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玉米年度即将开始,去年春节前和春节后收购的粮商收益有天壤之别,因此,新年度开始的收购定位至关重要。2005、2006两年的玉米价格走势相似,都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率先反季节上涨,去年期货价格还创出历史新高,现货价格也接近1995年的高点,那么新一年度初期还会不会出现前两年的火爆行情呢?笔者认为盛况难现,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开秤后可能会高开低走,主要是由于年度初期收购主体将减少。
贸易商实力削弱收购态度将谨慎
去年9 月,东北三省陈粮几乎全部出清,市场陈粮流通数量十分有限。而本年度初期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期货价格也连创新高,很多东北贸易商高位套保后入市抢购,手中囤积了大量高价玉米,春节后玉米价格回落,一直难以顺价销售。不仅仅是吉林地区,黑龙江地区贸易商手中也有超过50% 的高价玉米。目前已经有很多贸易商申请展期还款,据实地调查,今年的结转库存将增加1400万吨,相当于多出一个吉林省的商品粮数量。手中囤积了大量玉米的贸易商在新粮上市时一无资金、二无库容,采购心态也将趋于谨慎。新粮批量上市时贸易商可能抛售。.
在9 月22日中国玉米网主办的新季玉米收购形势分析研讨会上,很多大贸易商明确表态,新年度初期不会参与到现货市场采购,而是谨慎观望,等待价格回落,整个年度也会减少库存,以降低贸易风险。一般来说,年度初期东北贸易商将是重要的收购主体,而今年小贸易商还款最后期限在12月,贸易商很有可能从收购方转为出售方,将手中质差玉米压价出售。恰逢东北新粮批量上市时期,届时东北地区可能会出现供应高峰,使东北市场玉米现货价格承压。
华北黄淮地区到东北采购量将减
另外,据中国玉米网产区调研,2007/2008 年度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玉米播种面积较上一年度增加949 万亩,各地中等地块单产较去年下降10%~30%不等,预计东北三省产量合计减少518 万吨。不过,华北黄淮地区将大量增产,增产幅度在700 万吨左右,两大主产区的产量变化结果,使得市场总供应继续保持增加态势,这样就会出现采购链条转移,即华北黄淮地区在东北采购的部分减少,本地消耗增加,但这要在后期市场才能体现出来。
玉米深加工需求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中国玉米网对华北黄淮和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密集地区的考察,去年玉米酒精生产企业减产50%左右,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减产30%左右。从酒精、淀粉企业消耗的玉米数量来看,预计2007年产能为3783 万吨,计划生产能力为4774.5 万吨。但实际玉米消耗将不足3000 万吨,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近几年来玉米深加工需求首次出现负增长状态。从下表可以看出,吉林长春地区2006 年玉米开秤价格较2004 年上涨62%,收购价格较2004 年上涨33%,酒精出厂价仅上涨5% ~7%, 淀粉出厂价格上涨41%。淀粉企业利润微薄,酒精企业基本处于全线亏损状态。
吉林省内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 单位:元/吨
年度初深加工企业不会大量采购
前两年深加工工企业在东北地区的抢粮大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今年深加工企业在年度初期也不会大量采购玉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利润空间减少,玉米收购起点偏高;二是东北贸易商可能会在12 月左右出售手中余粮,据了解,这部分余粮质量偏差,只能供应深加工企业,因此,深加工企业在新粮上市阶段将成为这批陈粮的主要消耗者,也势必会减少新粮收购数量。但从长远发展看,上周东北地区酒精价格上涨400 元吨且原油价格高企,2008 年酒精行业开工率可能会逐渐恢复。出口商库存充裕暂不需入市采购除了深加工企业入市抢购外,前两年造成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在东北玉米批量上市初期发布出口配额,与深加工企业形成两大竞争主体哄抬收购价格。虽然2005 年后期玉米价格理性回归,但2006年玉米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今年我国共发放玉米出口配额125 万吨,大部分已经出完,与前两年出口状况不同的是,今年出口商手中有充裕的玉米库存,不需进入市场进行采购,出口并没有给国内玉米价格带来过多影响。新年度发放出口配额可能性甚微新玉米上市后是否会有新的出口配额发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通过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限制政策,不难看出其目的不仅限于让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更深的意图即为通过调控国内玉米价格,限制粮价进一步上涨,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从这一点可以判断,新一年度继续发放出口配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发放,数量也将十分有限,今年富余的玉米库存国家很有可能转向增加储备。
疫情再现饲料需求短期难以恢复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9月17日发布消息称,广州番禺9月5日发生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禽流感。由于2005、2006 年国内连续遭受禽流感、猪链球菌、猪高热病等疫情的重创,禽畜死亡率较高,存栏量一直没有有效恢复。现在主销区广州再次发生疫情,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的饲料需求。2006 年我国饲料消费玉米量大约为9600万吨,2007 年国内畜禽存栏同比大幅降低,目前禽畜的空栏率达到24%~28%,而2006 年同期的禽畜空栏率仅为6% ~8% ,缩减十分严重。年度初饲料企业采购量保持稳定生猪养殖迟迟没有起色,目前能繁育母猪(及种猪)数量不足。按照我国目前生猪存栏较上年下降20%计算,即意味着用于饲料的玉米数量将较上年减少1100万吨。禽类养殖状况虽然稍好,目前存栏也仅是基本同去年持平。现在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扶植养殖业发展。养殖业明年将会有所恢复,但受其周期影响,生猪养殖完全恢复需要10 个月时间,预计养殖业需求启动应该在明年春节之后,8 ~9月份达到年内高峰。年度初期饲料企业的采购数量将保持稳定。新粮价格高开之后不受需求支撑。
综上所述,国家暂时不会发放新的出口配额,深加工需求又从高峰开始回落,主流贸易商又没有足够的收购能力,三大实力收购主体如果按兵不动,年度初期不会造成竞争局面,玉米市场价格没有理由会被抬高。新玉米上市后可能会延续干粮价格高开,但深加工和出口对玉米的需求短期内不存在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惟一影响玉米需求的因素即为养殖业的恢复时间,分析可知,饲料需求即使恢复也应在2008 年春节之后所以新粮价格高开之后不受需求支撑。春节之后玉米市场有望重新启动同时,作为采购对立面的农民,由于前两年的玉米价格连续上涨,生产资料价格和日常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玉米价格将有很高的期待值,因此,年度初期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农民惜售,购销双方对峙。12月份,在贸易商套现的要求下市场将出现集中抛售局面,部分农民也会加入销售大军,市场价格有个回落过程,春节之后在需求带动下市场有望重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