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

  去年原料价格上涨在今年上半年得以体现

  行业统计显示,2011年啤酒产品销售收入1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平均kL啤酒销售收入2682.3元,比上年增长6.9%。

  利税总额实现262.2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税金实现201.5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11.0%。kL啤酒税金同比增长7.8%,kL啤酒利润增长4.3%。

  2012年上半年(1—6月)啤酒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9.3%,单位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4.2%。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税金增长7.8%;利润同比下降8.8%。单位产品税金增长2.8%,单位产品利润下降13.0%。

  2011年啤酒行业成本费用总额相比上年上升了14.3%,kL啤酒生产成本上涨了7.4%,2012年上半年生产成本上升了10.6%,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了5.5%。售价的提升几乎被生产成本的增加而抵消,啤酒产品的售价则属于被动提高。

  2011年我国进口啤酒大麦177.6万吨,比上年减少25.0%,全年平均进口单价比上年上涨了52.3%,平均每吨大麦价格344.9美元。2011年啤酒大麦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约下降至46%。

  啤酒行业使用的麦芽价格相比上年提高了13.5%,辅料大米的价格也上涨了10.8%,大米的价格从2009年开始趋于接近麦芽的价格,目前仍略低于麦芽价格。

  2012年上半年的大麦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了62.3%,平均单价312.9美元,相比上年同期下跌了7.7%;6月份单月的单价299.1美元相比2011年12月的最高价,已下跌了22.0%。

  成品麦芽进口量一直不大,今年上半年进口7500吨,增长50.1%,平均单价同比上涨13.6%;进口颗粒酒花1262.4吨,比上年增长15.3%,进口香型酒花占80%以上;进口酒花浸膏和液汁下降了34.0%,平均价格上升了40.0%。

  对上述数据何勇分析认为,2011年下半年原料价格的上涨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显现,同样今年上半年原料价格的下降对今年下半年行业的生产成本将产生正面影响。另外,从国际油价的走势结合进口大麦的价格走势来看,短期内大麦的价格可能会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

  增长趋势分析

  我国啤酒产量仍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

  从2012年1—6月份全国啤酒产量来看,有20个省市实现增长。何勇说,这其中河南、广西、云南、青海、湖北的增长超过了20%;四川、宁夏、山西增长在10%—20%;天津、海南、上海、安徽等11个省市出现负增长。分地区来看,中南增长16.0%;西南增长13.1%;西北增长2.7%;东北增长2.5%;华北增长1.6%;华东地区负增长2.7%。增量较大的还是以中西部地区和省份为主。

据了解,中国啤酒产量已经连续10年居于世界首位,实现了连续22年的增长。何勇认为,消费诉求是啤酒行业产量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因为消费诉求是可以不断开发和加以引导的。影响我国啤酒产品消费诉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收入水平;二是物价水平;三是人均消费量。

  何勇认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分配制度的健全是可以预期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是可以预见的,所以收入水平对啤酒产品消费诉求的影响因素是偏正面的。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把握全局,物价会处于合理水平,因此物价对啤酒产品消费诉求的影响因素是偏中性的。目前,我国啤酒人均消费量33.3升,略高于世界水平,何勇认为,虽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增幅不会太大。他特别强调,有人用欧洲某些国家的啤酒人均消费100多升来与中国啤酒消费量来比较,以说明中国啤酒人均消费量增长的空间很大,他认为这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亚洲人对酒精的耐受力远不如欧洲人。目前全球对含酒精饮料的政策趋紧,因此,综合来看,人均消费量对啤酒产品消费诉求持续增长的影响偏负面。

  何勇预测,未来5—10年,我国啤酒产量的总体态势仍将保持年平均3%—5%的增长,年均约150万—200万kL左右的增量,增幅逐级降低,出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概率将越来越低。

  消费需求分析

  对高端和个性化啤酒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强

  2011年瓶装啤酒的比例首次下降至90%以下,为88.4%,其中500mL以下瓶装啤酒的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增长较快的是听装(易拉罐装)啤酒,已占总产量的9.2%,上升了4个百分点。何勇认为这体现出消费者对啤酒产品饮用安全、便于携带和小型化包装的差异化特色产品的消费诉求。

  何勇预测,未来5—10年,小型化包装啤酒产品(含500mL以下及非玻璃质包装产品)的比例将上升至45%以上。

  何勇说,2011年进口啤酒的增长值得关注,进口啤酒量虽然不大,但是,从2009年开始增长,3年增幅达128%。从中仍可体现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表现出了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和个性化啤酒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强,高端啤酒市场的份额在日益扩大。

  何勇分析说,消费者希望饮用浓醇口味啤酒的需求和市场反馈越来越多,原麦汁浓度逐步回升成为客观现实,很多企业推出了12°P、14°P、16°P的浓醇型口味啤酒。浓醇型特色产品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成长速度会加速,未来其产品比例将逐步上升,未来3—5年,浓醇型啤酒产品的比例将上升至25%。

  何勇说:“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我国啤酒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以特色发展为主线,适时引导啤酒消费文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