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季早稻收购态度迥异 供需形势复杂
- 发布日期:2012-07-26 啤酒工业信息网
2012年新季早稻已经开始集中上市,各大粮企和收储企业也已做好收购准备,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有的企业似乎并不着急入市收粮,仍在踌躇观望,有的早已按捺不住,入市抢收。
新季早稻减产几成定论
5月份,在早籼稻分蘖、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我国南方主产区经历了1个多月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由于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不到位,部分地区早稻分蘖不充分,禾苗不壮且略矮于正常年份,穗长也略短。同时,异常气温引发病虫害较去年偏多发生,稻瘟病、纹枯病较为严重,一些无劳动力的地区因打药次数少,产量也一定程度受到病虫害影响。中华粮网4月和6月对江西、湖南早籼稻产情抽样调查发现,湖南样本平均亩产预估在628斤/亩左右,去年平均单产为693斤/亩,减产幅度为9.38%;江西样本平均亩产预估在710斤/亩左右,去年平均单产为780斤/亩,减产幅度为8.97%。
7月下旬,主产区早稻陆续进入收获期,笔者对之前调研的地区又进行了一次回访,样本中湖南益阳实际单产最高在600斤/亩左右,常德地区600~700斤/亩;江西高安地区单产为650斤/亩,去年单产为760斤/亩,安福也在600~700斤/亩,比去年下降10%左右。
另外,主产区新季早稻品质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受阴雨天气和病虫害影响,2012年南方早稻结实粒下降,灌浆不饱满,瘪粒增多,杂质偏高,空壳、未熟粒增加,出米率下降,将为今年粮企的收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销区轮换政策支撑稻价上扬
据了解,今年我国销区浙江、广西、福建3省区地方补贴政策将继续实施,补贴价格较上年也有小幅提高。
广东部分地方储备今年早稻补库招标到库价约1.53元/斤,除去包装、运费、收购等费用,预计到产区收购价格可达1.30~1.33元/斤,价格优势明显。
同时,笔者从侧面了解到,2012年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4省区地方储备籼稻轮换量将近200万吨,销区补库压力仍然较大,后期将拉动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格上涨。
供需形势更加复杂
近几年,受耕地面积、气候条件、种植利润等因素影响,我国早稻生产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而经过国家连续几年的拍卖,早稻库存不断下降,目前库存已跌至历史低位。粮企加工及国家储备需求刚性,早稻收购难度逐年增加,价格趋于高位,供需紧张。
不过,自2012年初我国开始进口低价国际大米以来,这种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从海关数据来看,今年1~6月我国共进口稻谷和大米118.67万吨,
同比增长近2.3倍。而非官方数据显示,每月通过广西边贸流入国内的越南米在6万吨左右。
我国中低档籼米市场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使得“稻强米弱”更加突出,甚至出现大米从销区向产区回流的现象,导致稻米市场结构性失衡。这种复杂的供需形势预计仍将在2012年下半年继续发酵。
市场主体心态分化明显
随着新季早稻陆续上市,各类粮企都已做好收购准备,但不同于往年的是,企业的收购心态分化特别明显。
江西上高地区大米加工企业对今年的早稻收购心态比较矛盾,陷入观望状态,当地早稻开秤价7月25日为1.26元/斤,经过除杂、降水后成本还会增加,而早籼米出厂价为1.95元/斤,米厂利润微薄;如果从广西购入进口大米,到上高的价格为1.76元/斤,经过掺兑包装再发往广东,成本价为1.96元/斤,企业也没有利润可图。
而湖南益阳米企收购十分积极,局部地区已经出现抢购趋势。截至7月25日,当地米厂早稻收购价为1.37~1.38元/斤,比上周回落0.01~0.02元/斤。
从收购类型看,2012年早稻的收购主力将是粮库,来自企业的竞争压力或较去年略有减轻。由于粮库有补贴支撑和轮换任务要求,收购相对轻松,而加工企业如果入市收购,考虑到当前的米价和后期的市场风险,没有政策依靠,极有可能亏本;如果不收,后期则可能出现无粮可收的窘境。中小型企业只能寄希望于后期市场行情好转。
对于早稻出售主体而言,由于今年上半年持续低温阴雨,病虫害多发,农户田间管理成本增加,对于新季早稻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更加重了今年早稻的收购难度。
2012年的早稻收购对市场主体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建议企业尽量在不抬价、不哄抢的基础上合理收购,控制早稻品质,把握优质粮源,规避市场风险。
对于今年并不乐观的早稻生产形势,市场收购主体早已了然于胸,而收购市场却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场面,主要在于各类主体对后期市场的预判观点不一。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