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7月22日从惠州市有关部门获悉,今年1至6月份,惠州辖区港口吞吐量和船舶艘次呈现“双增长”特点,港口吞吐量达433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船舶进出港59658艘次,同比增长18%,统计范围包括惠州港沿海港口和东江内河水域。

惠州海事局局长钟振斌指出,在世界航运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惠州水上货物运输量不断攀升,这主要得益于辖区内大项目的拉动。惠州港是华南地区船载危险货物最大集散地,沿岸排列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95万吨乙烯项目、中国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广州石化华德油库项目等多家石油化工企业。大亚湾海域是全国超级油轮通航量最大的水域,今年上半年载运危险品船舶进出港4974艘次,吞吐量1944万吨,同比增长4.5%;15万吨以上大型油轮98艘次,吞吐量784万吨。随着和记黄埔惠州荃湾国际集装箱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的投产,预计下半年惠州水运货物吞吐量会呈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

据悉,今年上半年,惠州辖区水上交通事故控制在“四项指标”范围内,应急救助处置妥善得力,辖区共接到水上报警12次,险情8起,涉险人员51人,获救49人,救助成功率为96%。惠州海事局扎实开展“三打两建”、“打非治违”、“中小海轮专项整治”等多项隐患治理活动,联合交通、安监、水务、航道、海洋渔业、公安边防等部门,严厉打击“砂石运输船”超载运输,规范东江内河非法采砂行为,排查沿海“三无”船安全隐患。加强渡口渡船规范化管理,在10艘渡船上安装AIS系统。持续深入开展中小型海轮专项整治,探索“船长自查”机制,共检查中小型海轮650艘次,滞留船舶4艘次。

惠州海事局强化现场一线监管,加强区域合作和流域联动,保持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船舶和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管。充分整合信息资源,推动一线执法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发挥AIS、CCTV、VHF等信息化装备作用,探索“电子巡航”+“定向检查”模式,增强了现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积极应对雾季、寒潮、台风等恶劣天气,提前播发危险天气预警信息,有效预防了浓雾、高温时段的水上事故,成功防抗了强热带风暴“泰利”和“杜苏芮”袭击。重点时段共发布航行通告13次,手机短信平台预警信息22521条,圆满保障了危险天气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发展纲要》和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港齐飞”战略,惠州海事局积极探索创新举措,针对电煤、油运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质,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提供“快进、快出、快结”的便捷服务。深入中海油、中海壳牌、惠州港务集团等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针对当前航运市场整体低迷的现状,听取企业诉求,落实扶持航运经济的利民举措,帮助中小航运企业转型升级,与航运企业共渡难关。开设“水上安全知识流动课堂”,开展送安全知识进企业、下码头、到渡船等活动,多措并举构建“民生海事”,全力推动惠州港“亿吨大港”建设和“环大亚湾经济带”建设。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