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市场多空交织 价格有望高位运行
  • 发布日期:2012-07-23     啤酒工业信息网
 时值7月,又到早稻收获时。2011年我国稻谷产量突破2亿大关,早籼稻实现恢复性增产,但南方籼稻价格仍持续上涨;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仍深度发展,我国经济明显减速,低价进口大米的冲击仍在持续,早籼稻生产遭受低温寡照影响,在经济、供求、进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湖北省早籼稻市场将如何演绎?
  
  种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
  
  从湖北的情况来看,在市场价格拉动、政策激励和行政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今年湖北省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较高,早稻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湖北省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可达56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41万亩左右,增幅约8%。不过,今年早籼稻种植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5月份暴雨频繁,各类受灾面积达1031.8万亩次,病虫害威胁较大。今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具有病虫并发、来势凶猛、叠加为害的特点,尤其是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早、范围广、发生较重。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以来,长江流域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长期低温阴雨导致当地早籼稻发育迟缓,稻谷分蘖严重不足,同时还造成严重的病虫害,今年部分地区稻田病虫害发生程度超过上年。不过,6月下旬入夏以来,湖北省大部地区天气转为晴热,阳光充沛,水源充足,早稻总体长势良好。相关部门数据显示,预计平均单产758斤/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后期市场多空因素交织
  
  综观后市,早籼稻价格受生产、供求、进口、政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情况复杂于往年,多空因素交织,但利多趋强,后市发展略显端倪。
  
  市场供求依然偏紧。从供求来看,湖北省早籼稻产量在全国所占份额较少,因其耐储性一直作为储备粮源的重要品种,各收购主体库存不多,对今年新季早籼稻价格强烈看涨。同时,早籼稻作为加工米粉的生产原料,外销米粉需求量较大的广东等主要南方销区,收购市场历来竞争较为激烈,仍然是影响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品种,虽然今年将呈现恢复性增产,但在早籼稻市场供应偏紧的情况下,预计价格短期内将会呈现易涨难跌之势。
  
  种粮比价收益偏低。据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相比较之下,种粮一年下来每亩几百元的纯收入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1个月的工资,务工与种粮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拉大。粮食价格偏低,将是我国粮价长期上涨的重要支撑。
  
  政策提振作用明显。2008年以来,国家已连续5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使得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从0.70元/斤大幅增加到目前的1.20元/斤,尤其是2012年将三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0.18元/斤,提价的绝对幅度和相对幅度都是实行最低收购价以来最高的一年,并高于上年早籼稻的实际上涨幅度,对春节后早籼稻的上涨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也为今年的稻谷收购奠定了价格底部。
  
  市场价格走势强势。在粮源供应偏紧和早籼米需求旺盛的推动下,企业参与竞拍储备粮的热情很高,推动早籼稻市场走强。据湖北粮食信息中心价格监测显示,到5月底,湖北省早籼稻出库价和早籼米批发价分别涨至2600元/吨和3800元/吨,较1月分别上涨200元/吨和45元/吨,虽然6月底分别回落至2560元/吨和3700元/吨,但整体仍呈稳步上涨之势。
  
  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
  
  2012年,种植成本继续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对农户种植双季稻形成制约,虽然种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国内及湖北省内早籼稻在生长初期受低温多雨寡照影响,单产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低价进口大米大量流入国内,早籼稻整体供求形势依然趋紧;生产成本继续上升,农民惜售会继续,稻米价格承接上半年上升走势和货币政策逐渐开始放松,早籼稻市场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
  
  预计湖北新季早籼稻收购价可能高开,收购价会在1.28~1.30元/斤,启动托市预案可能性较低,同时也高于去年1.18~1.28元/斤的价格。后期很有可能略有冲高后小幅波动,抬价抢购现象会较去年减少。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