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官媒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 发布日期:2012-06-18     啤酒工业信息网

路透北京6月18日电---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周一发表文章称,中国铁路"负债高、很缺钱、急筹资",投融资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而实施此项改革的基础,就是在规划阶段引入合理的商业评估机制.

文章指出,近年大规模的建设使中国铁路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近两年银行信贷资金发放比较严格,地方资金到位率不太理想,铁道部处在贷款债务偿还高峰期,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铁路发展的合理规模与进度,就必须重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报导并援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称,中国铁路网既要有青藏铁路这样的赔本也要开通的公益性铁路,也要有京沪高铁这样具有商业价值的线路,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实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基础,就是在规划阶段引入商业性与公益性的评估机制,市场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由财政兜底."王德荣表示.

此外,铁道部关於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新14条"出台已满月,但文章指出,市场观望的气氛却越加浓郁,民间投资与铁路难接轨.其中,在开放程度最高的装备制造领域,企业普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已涉足建设及运输市场的民间资本,则对"新14条"没有涉及"实质性改革"表示较大的遗憾.

"我们需要的并非是对哪一种资本特别的优待,而是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而现状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文章援引山东一家生产铁路列车配套部件的企业负责人称.

对此,中国铁道学会运输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嘉伦认为,铁路投融资改革效果不理想的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在铁路系统运营方式并不透明的情况下,较难取信于社会资本,保障其投资收益权;二是在多元化投资主体下,铁路需要放弃部分决策权和控制权,将一些优质资源让渡于其他投资者,而如何分配路网资源,铁路没有想清楚.

近日《经济观察报》报导,铁道部改革方案将於10月份落定,谋划成立三大集团.但铁道部最新回应予以否认,称该消息纯属谣言.

中国铁路短短几年经历大起大落.金融危机期间受益於4万亿刺激计划,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明显加速,2010年高峰时期的基本建设投资高达7,075亿元,但2011年甬温线发生特大动车事故,加之铁道部身背高负债,融资堪忧,导致去年基建投资大幅降至4,611亿元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