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各地稻米走势分化再现 北强南弱
- 发布日期:2012-06-14 啤酒工业信息网
虽然国内CPI持续回落,但北部地区稻米在经历较长时期的整理后价格逐渐坚挺,总体呈现稳中有升;南方地区因前期走势较强,近期价格稳中略有走弱。
各地稻米价格走势出现分化
近期,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不过,受种种因素影响,各地稻米走势有些分化,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
东北地区稳中有涨。6月中旬,黑龙江虎林出米率64%~66%、水分含量15.5%~17.5%的圆粒稻谷收购价为2790~2800元/吨,出米率70%、水分含量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为284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4000元/吨左右,较5月中旬上涨30~60元/吨。吉林白城圆粒大米出厂价格为4140~4180元/吨,上涨40~80元/吨。东北稻米市场价格走强,也使得国内销区东北大米走势趋于坚挺。
苏皖地区略有下跌。6月中旬,江苏南京普通稻谷收购价为2830元/吨左右,大米出厂价为3960元/吨左右;安徽芜湖粳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4240元/吨,均比5月中旬下跌20~40元/吨。
南方地区稳中略有走弱。6月中旬,湖南长沙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40元/吨,中晚籼米出厂价为3920元/吨,与上月同期持平。杭州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籼米批发价为3960元/吨,比上月同期下跌40元/吨;黑龙江产圆粒晚粳米4700元/吨,安徽产标一晚粳米4080元/吨,均与上月同期持平。
福州市场浦城晚米价格为4000元/吨,持平;陈早米3600元/吨,下跌40元/吨。稻米市场北强南弱五大成因
一是东北稻米价值逐步显现。
东北粳稻除在春节后有过小幅上涨外,一直呈震荡走势,总体涨幅有限,稻谷收购价基本在上年国企收购价和今年最低收购价附近徘徊,随着南方籼稻价格不断上涨,其价值洼地效应逐渐显现;而南方籼稻虽因供应偏紧受到市场追捧,前期价格持续上涨,以致粳籼价差不断趋小,但与粳稻相比,其价格有所高估,部分厌恶风险的资金逐渐远离,导致其价格有回归要求。
二是东北粳稻供应相对偏紧。
东北地区虽然2011年粳稻再获丰收,产量大增,但在国有粮食企业的大力收储下,目前大部分稻谷都集中在国企仓库中,农户手中所剩稻谷不多,经过持续消耗,加工企业库存也不断下降,因国企库存稻谷轮出较少,以致东北地区供应趋紧;南方地区籼稻供应虽也紧张,但目前正是南方各地储备稻谷集中轮出时期,大量轮出的储备稻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应难题。
三是跨省移库减轻了东北地区稻谷库存压力。2月28日,国家下达了2012年第一批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08万吨,全部为黑龙江省收购的2011年产中央储备粳稻,跨省移库计划的出库截止时间为2012年9月底。东北地区稻谷跨省移库减轻了产地的库存压力,也相应提高了南方地区的稻谷供应能力,两者供求关系产生此消彼长的变化。
四是南方天气不利于稻米购销活动的开展。今年南方地区雨水丰富,二季度以来阴雨天气不断,降水较多不利于稻谷购销活动正常开展,尤其给大米的经营和保管增加了困难,大米经销商的库存也降到较低水平,要货量自然也有下降。相反,东北地区前期天气相对晴好,利于稻米购销活动开展,对稻米价格正常形成有一定帮助。
五是受进口大米的冲击不同。
今年国内大米价格水平显著高于国际市场,尤其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低端大米价格差距较大,导致进口大米快速增加。低端大米进口大增,对国内大米市场带来不小冲击。由于进口大米主要流向广东等南方地区,对南方地区大米市场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受低端大米进口影响最大的是籼米,粳米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一些。
平稳波动或将是市场主基调
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政策的出台也非常密集,对稻米市场走势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上周,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此举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6月9日,国家又下调了汽柴油价格,这是年内连续第二次下调,累计下调幅度达800多元/吨,这也有助于降低商品的物流成本。
东北临储粳稻尚未轮出,但地方储备拍卖逐渐增多,有助于缓解大米市场供应,削弱东北地区稻米的上涨动力,北强南弱现象预计难以持久。在稻米总体走稳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或个别品种因各自供求关系不同,波动幅度会有差异。
总体上看,稻米市场在经营成本下降、储备稻米集中轮换、进口大米冲击和大米需求较弱等因素影响下,短期上涨动力不足,稳中小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