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再创新低。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1月份PPI与去年同期相比负增长3.3%,降幅扩大2.2%,为2002年3月份来最低点。
  尽管随着PPI的下降,企业生产成本看似下降了,但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需求不足依然如利剑在喉,而大部分的企业也依然面临亏损困局。
  原油出厂价缩水近半
  与此前众多专家的预测相比,此次PPI降幅超过预期。而国家统计局昨日则特意在PPI数据公布的同时给出了官方的分析--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明显下降是PPI下降主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
  1月份原油出厂价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9.9%。同期,国际市场上非能源价格同比下降25.5%,降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也是如此,同比降24.6%。其中,铝下降19.8%,铜下降41.1%,铅下降36.7%,锌下降43.0%。
  同期国际市场上金属价格下降41.4%,扩大5个百分点,其中铝价下降42.2%,扩大5.3个百分点。
  不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在1月份"逆市上涨"22.7%。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12.3%。
  未来走势仍不明朗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几个月,乃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中国PPI变动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前瞻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大宗商品走势,则迷雾重重。
  显见的事实是,正当中国深受全球大宗商品跌价影响之时,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周却再次因为"中国需求论"出现暴涨。
  就在上周,铜价大幅上涨、原油等则基本平盘。而波罗的海干散货航运指数由于铁矿石运输好转,一下子跳涨了50%。
  但更多的经济学家指出,目前的情况根本不是实体经济回暖,不过是新兴市场乘价格较低补充库存及投资性交易而已。
  世界主要船舶经纪--挪威国际海事交易所分析师Jeffrey Landsberg则更是表示,"中国铁矿石进口是主要驱动因素,但现状是:现在已有大批满载矿石的船只正在中国港口外等待卸货。"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内部需求没有有效提振,钢铁产量没有明显增加,一切暴涨很快就会平复。
  企业忧喜不一
  尽管随着PPI的下降,企业生产成本看似下降了,国内需求上升的好景远未到来。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日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盈利状况的恶化表明,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国有企业盈利状况来看,国有企业在2008年10月实现1138亿元税前利润,到11月出现总体亏损,税前亏损额为266亿元,12月税前亏损额仍亏损151亿元。
  沈明高认为,由于需求减少,连作为具有垄断价格优势的国有企业都不能享受到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预计企业盈利在需求改善之前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不过,也有部分企业看似"日子已经好过了不少"。
  某生产电子元件设备负责人史先生昨日告诉早报记者,与年前一张订单都没有,新年以来公司海外订单已经增加了不少。
  "而且,我们原材料的价格现在还在往下走,我们已经开始储存原材料了。"史先生说。
  延伸新闻
  消费者信心指数
  第五个月下行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2008年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3,连续第五个月下行。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为86.8,较上月的89.2继续下降;反映消费者对未来几个月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为87.6,也低于上月的90.8。
  消费者信心指数建立在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未来经济走向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和判断。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