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 发布日期:2007-11-30 啤酒工业信息网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足以说明中央对扩大内需的重视程度。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最高增幅。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7%,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应当说,当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显不高,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危险。这说明,明年经济工作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任务仍很艰巨。
毫无疑问,较高的投资率支撑了改革近3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与资源、能源稀缺的矛盾加剧,与环境承受能力的矛盾加剧,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消费,正是由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构成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出口受到重视,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中国经济要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态势,要推动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就需要从依靠投资的模式向消费模式转移,从高耗能模式向节约型和环保型增长模式转移,从粗放式重化工业向服务业转型,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增长模式转移,这才是解决中国经济的"近忧远虑"的根本保证。
就外需与内需而言,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贸格局,使我国外部环境趋紧,贸易摩擦激增,出口压力变大,面临的国际市场制约加剧。因此,也需要更好地统筹"两个市场",在继续利用好外需的同时,把重心移至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上,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周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到去年底,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按国际通行说法,这恰是消费水平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
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额共计逾20万亿元,而到2010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让消费马车跑得更快,与投资和出口并驾齐驱、协调发展,不仅十分紧迫,而且十分必要。
从近期看,要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必须积极地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努力为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调整创造条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了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经济增长方式看重的是投入和产出的数量;经济发展方式则既要求数量增长,更要求质量提升,要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降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这是维系经济系统健康运行的本源。只有依靠并发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使经济运行长盛不衰。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扩大内需就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今年乃至"十一五"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国民储蓄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投资高增长、贸易增长形式亟待转变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就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最高增幅。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7%,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应当说,当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显不高,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危险。这说明,明年经济工作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任务仍很艰巨。
毫无疑问,较高的投资率支撑了改革近3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与资源、能源稀缺的矛盾加剧,与环境承受能力的矛盾加剧,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消费,正是由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构成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出口受到重视,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中国经济要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态势,要推动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就需要从依靠投资的模式向消费模式转移,从高耗能模式向节约型和环保型增长模式转移,从粗放式重化工业向服务业转型,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增长模式转移,这才是解决中国经济的"近忧远虑"的根本保证。
就外需与内需而言,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贸格局,使我国外部环境趋紧,贸易摩擦激增,出口压力变大,面临的国际市场制约加剧。因此,也需要更好地统筹"两个市场",在继续利用好外需的同时,把重心移至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上,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周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到去年底,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按国际通行说法,这恰是消费水平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
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额共计逾20万亿元,而到2010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让消费马车跑得更快,与投资和出口并驾齐驱、协调发展,不仅十分紧迫,而且十分必要。
从近期看,要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必须积极地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努力为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调整创造条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了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经济增长方式看重的是投入和产出的数量;经济发展方式则既要求数量增长,更要求质量提升,要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降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这是维系经济系统健康运行的本源。只有依靠并发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使经济运行长盛不衰。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扩大内需就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今年乃至"十一五"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国民储蓄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投资高增长、贸易增长形式亟待转变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就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