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研究中心预测:我国经济仍有通缩压力
  • 发布日期:2006-05-16     啤酒工业信息网
   “2006年我国城市消费品物价指数(CPI)将稳定在较低的水平,通货紧缩的趋势仍然存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3日给出了今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

    该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从今年一季度看,中国经济虽然仍然很热,但并没有越过限度。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中国今年一季度已经用掉了全年一半的贷款指标,这种固定投资增加导致贷款增速过快的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发改委和央行不久前分别推出政策调整过热行业和增加贷款利率,联合控制地方政府的打包贷款。

    去年年底,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对今年CPI的预测是0.01%,属于严重趋于通缩。而此次随着一季度数据的出笼,该中心明显调高了对今年CPI的预测,全年平均达到2.41%。随之调高的还有中国今年GDP,该中心将去年年底预测8.98%的经济增幅调高到9.5%,这一数据与世界银行日前给出的最新中国经济预期相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给出的广义货币(M2)预期为16.75%,这意味着今年全年的信贷环境将较为宽松。“不过M2高了,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货币流动增强,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一种则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在货币市场空转,流动慢,是经济下滑的一种表现。”袁钢明说。

    巴曙松:央行将出台严厉调控手段

    商报讯 (记者 杨雪婷) “央行可能出台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手段,或者提高准备金利率,或者加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上周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次宏观经济讨论会上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实质影响很小”巴曙松认为,因为现在贷款利率已经管住下线上不封顶了,调整幅度也不大,想要贷款的人还是有各种手段的。

    巴曙松认为,现在贷款激增的“真实忧虑在于流动性过剩下的低利率”,资金持续向银行积聚,存款不断攀升,而贷款却出不去,大量资金涌入货币市场。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