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四月过热稍降温 短期内总量型紧缩可能性降低
  • 发布日期:2006-05-22     啤酒工业信息网
   从4月份的最新数据来看,经济过热的态势有所降温,这使得短期内出台总量型紧缩政策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经济降温但仍高位运行

    与3月份的经济骤然趋热相比,4月份经济略有降温。从生产方面看,基本上能够代替GDP反映经济增长趋势的工业生产增长16.6%,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从需求方面看,出口增长23.9%,增速比上月回落4.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29.3%,增速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

    4月份经济降温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二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放慢。由于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4月底才出台,对当月新开工项目的影响有限,我们推测4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速的大幅度回落,也许和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指导,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的对几大过剩产业的调控有关。

    流动性过剩难题待解

    与经济的降温相比,有目共睹的是4月份主要金融指标总体趋热。

    尽管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流动性泛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成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超供。出现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是经济快速增长,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增加;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放贷能力增加,但根本性的原因却是外汇储备增加过多,且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这一方面助长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反弹,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的资金供给在金融领域内部循环,突出表现在反映直接的交易性货币供应量的M1增速和反映总的货币供给量的M2增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剪刀差。

    调控必要性仍然存在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除了调控经济的职能外,又增加了调控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过度投放的职能。因此在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的时候,既要考虑经济形势的需要,又要考虑金融调控本身的需要。

    从经济形势来分析,尽管投资有所降温,但我们认为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仍然存在。一是因为1-4月份29.6%的投资增长率仍然高于合理的可持续的增长水平;二是前期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和房地产等的投资增速反弹的迹象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调控的话,这些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过热的源头。从金融调控本身来分析,货币超供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仍然存在着进一步调控的必要。总体上看,我们认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仍然存在。

    在具体的时间上,考虑到4月份经济已经开始降温,同时央行已经出台了上调贷款利率的政策,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的评估。我们认为,短期内调控部门再出台总量型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在此期间内,调控部门主要通过对过剩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防止新的经济过热的目的。在纯粹的金融调控方面,央行将倾向于通过常规性的工具解决货币过度投放的问题。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