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公司直言:中国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 发布日期:2006-05-30     啤酒工业信息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愿意进入中国市场?最近,在埃森哲全球融合高层论坛上,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Hakon Jacobsen(杨汉康)和Hans von Lewinski(冯汉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具有欧美市场的双重特性    

    冯汉思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愿意进入中国,尤其愿意把运营的新战略或新产品率先在中国市场进行试验及推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市场具有欧洲市场和美洲市场的双重特性。    

    欧洲国家众多,语种也多,每个国家背景不同,各地市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情况复杂;美洲市场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只要能把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做大基本能够成功。而中国市场恰好拥有欧洲和美洲两个市场的特性,中国省与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别较大,同时每个地区的需求量又非常大。他表示,跨国公司的战略和产品如果能够在拥有两方面复杂特性的中国市场顺利推广,就可以向其他国家加以推广。    

    “现在,很多跨国公司认识到,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进行‘探水性’试验。”冯汉思表示,为此,有些跨国公司把研发设计工作放到中国,专门设计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有意在华经营的众多外国企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中国的产业正在进行改组和升级。杨汉康表示,中国现在正由以简单出口为经济主导的模式向全球化的商业模式发展。    

    在以出口为主导的旧模式下,中国企业以及在华的外国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廉价劳动成本的推动,在中国生产出口商品。但是现在,中国市场正日益脱离旧有的模式,转向国内市场。也就是说,除出口产品外,中国开始将销售目标转回国内市场。这对已经习惯把中国作为以简单出口为经济主导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很多原有战略面临调整。    

    同时,每个到中国市场来的跨国公司都面临着人才竞争。“目前在中国市场就人才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冯汉思表示,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想办法留住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还要想办法吸引最出色的人才到公司来工作,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冯汉思表示,人才的竞争不只是人才本身素质的竞争,同时也是企业能够提供的培训的竞争。“现在有很多学生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他们走到企业当中工作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对他们进行很多培训,因此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消费群体将推动世界经济    

    杨汉康认为,其实很多跨国公司是凭借对中国经济的一些分析数据到中国来的,作为外国人,看到这些数据,肯定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样,作为外国人,对中国今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能源等问题并不十分了解。这具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真正挑战。    

    尽管如此,杨汉康表示,中国依然是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一方面,根据GDP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到2015年,中国可能会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另一方面,中国的吸引力无疑有一部分来自中产阶级人数的惊人增长。可支配收入人群不断增加,正推动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事实上,大量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增长21%。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将带来大量商机,因为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将越来越重要,令商家不能忽视。专家组预计,今后4年中国的消费量将增加3倍,而美国同期的消费量则基本持平。    

    杨汉康表示,在华经营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经营可能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也许会更加困难,风险也可能越来越大,不过回报也可能更丰厚。虽然对于这个论题还存在许多争议,但有一点大家都清楚,中国的消费群体不久将推动整个世界的经济。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