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改委主任马凯谈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年经济工作
  • 发布日期:2006-03-03     啤酒工业信息网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年的经济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

  一、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这种好的形势,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出现新特点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4年分别增长10%、10.1%的基础上,2005年增长9.9%,四个季度分别增长9.9%、10.1%、9.8%和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6.4%,四个季度分别增长16.2%、16.5%、16.2%和16.4%。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从速度与物价的关系看,在增速较高的同时,价格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8%。从效益与速度的关系看,保持了同步提高的态势。全年财政收入达到31628亿元,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2.6%。从经济增长与支撑条件的关系看,绷得过紧的状况有所缓解。从三次产业、投资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区域发展等方面看,协调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达9680亿斤,在上年增产751亿斤的基础上再增加291亿斤,两年增产1000多亿斤,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农业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继续提高。畜牧业克服禽流感等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增长。

    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接近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顺利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取得新进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落后生产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县际公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增公路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7公里。建成投产铁路新线1203公里,新增电气化铁路863公里,复线486公里。

    服务业继续稳定发展。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邮电通信、现代物流、社区服务、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从地区结构调整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重点工程10项,投资总规模1360亿元。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0.6%,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研究制定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东部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3.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农村改革方面。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取消了牧业税。今年1月,农业税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

    企业改革方面。铁路、民航、烟草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加大。制定并实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金融、财税改革方面。国内外瞩目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开始启动,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全面展开。调整完善了出口退税机制。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加快推进。

    投资、价格改革方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实施。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天然气出厂价格改革方案顺利出台,煤电、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2%和31.8%;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取得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企业“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

[被屏蔽广告]
    4.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加大。对部分高耗电行业实行了差别电价政策。对部分高耗水行业制定了取水定额国家标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8.7%。

    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部分地区启动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强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全社会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意识进一步增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启动了再解决212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应急工程建设。“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步伐加快,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危险废物、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又有提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5.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绩。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编制,今年初发布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与试验经费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23%上升到1.3%。一些重点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计算机芯片、禽用禽流感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研制成功。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超过95%。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取得新进展,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支持525所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校舍、实训设施建设。高等教育“211工程”和“985工程”稳步推进。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得到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以中西部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671个县。文化、广播、旅游、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继续推进。

    6.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93元和3255元,实际增长9.6%和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30万人,均超过年初预期人数。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2%。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消进城务工人员流动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绝大多数省份已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二、“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

    200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不仅标志着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而且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对“十五”时期作出了两个重要判断:一个是“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个是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五”时期之所以不平凡,首先在于这一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十五”前期,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阴霾未除,“9?11”事件、美日欧经济同时减速、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陷入低迷的不利影响,中央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逐步加速,引导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期。“十五”中期,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中央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治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非典、促发展的双胜利。“十五”后期,面对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中央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实现了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五”时期之所以不平凡,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首先,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元,均高于“十五”计划提出的12.5万亿元和9400元的预期目标。财政收入由“九五”末的1.34万亿元增加到3.16万亿元,年均增收3646.6亿元。外汇储备2005年末达8189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竣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63万公里增加到4万公里,解决了67200多个行政村、6000多万群众的行路难问题;铁路营业里程由6.87万公里增加到7.5万公里,比“九五”末增加近7000公里,中西部地区又有150多个市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能源建设跨上新台阶,电力装机容量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2005年末突破5亿千瓦。

    其次,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从经济总量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位继续前移。从外贸进出口看,“十五”末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九五”末增长2倍,是同期世界主要国家中增幅最高的国家,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看,原煤、粗钢,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移动电话、程控交换机等新兴电子产品,以及粮食、棉花、肉类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第三,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和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4个和2.5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0.3平方米增加到27.75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5年末超过14万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2005年末电话用户数达到7.4亿户,是2001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11亿人,居世界第2位。

    “十五”时期之所以不平凡,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党指导发展的思想理念实现了新的飞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这不仅对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十五”时期,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一方面,在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我们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在发展的思想理念上我们实现了新的飞跃。因此说,“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等。当前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农民增收困难较多,农村生活条件落后;二是投资反弹压力依然很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在建总规模偏大,新开工项目偏多,投资率偏高;三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日益显现;四是增长方式转变依然滞后;五是科技和人才瓶颈不容忽视;六是体制机制障碍亟待改革。此外,不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都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一年。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

    第一,务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煤电油运供需衔接。

    第二,务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良好开端。今年是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农村“水、气、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务必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进展。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以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下决心重组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力争在促进产能过剩行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进一步完善支持重大装备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依托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带动基础产品和零部件的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务必在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显著成效。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加快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积极推进节约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五,务必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积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六,务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迈出新步伐。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煤矿技改、瓦斯治理的投入,强化对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的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认真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库区移民、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