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持续发展 2006薄熙来还要面对多少疾风暴雨
- 发布日期:2006-01-04 啤酒工业信息网
站在2006年的年头,展望已经开始的这一年,我们隐约看到的,不光是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还有风起云涌、山雨欲来
如果用简单的语言评价2005年的薄熙来和他领导下的商务部的工作,可以这样说:打了两场漂亮的阻击战,交出了一份至少可以打90分的成绩单。
所谓两场漂亮的阻击战,是指2005年6月11日与欧盟、11月8日与美国就部分纺织品问题达成的协议。所谓成绩单,当然是指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虽然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2005年的进出口总值增长速度,至少超过GDP增长速度1倍都不止,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居功至伟。
从这方面讲,即使是放在全球范围内对比,薄熙来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商务部长。
但是,当我们站在2006年的年头,展望已经开始的这一年,我们隐约看到的,不光是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我们还有风起云涌、山雨欲来。
记者几乎可以肯定,面对潮水般涌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产品,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会接连祭出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设限、环保设限等贸易救济手段,对中国企业展开围追堵截。
五大原因摩擦增多
第一,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有巨大的震撼力。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2005年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2822.7亿美元,进出口顺差908.2亿美元,
增长332.7%。专家学者普遍预测,2005年的贸易顺差,将达千亿美元左右。1000亿美元,不但是个庞大的、令其他世贸成员侧目的数字,更重要的,顺差的增长速度超过了3倍。这种增长速度,会给其他世贸成员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国企业在2005年,对世界市场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和占领。顺差太大,必将引起其他世贸成员的集体反弹,相关责难和舆论压力以及反制手段会接踵而至。
第二,2006年的对外贸易仍将继续发展,估计外贸顺差数额不小。
在这方面,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2005年贸易顺差太大,其他世贸成员接受不了,所以,2006年的对外贸易必将大幅度萎缩。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事实上,对外贸易本身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外国市场上的进口商不可能一夜之间拒绝中国,他们找不到替代中国产品的厂家。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显示,2006年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均将达到20%左右,贸易顺差约1170亿美元,比2005年再增加近200亿美元。如果2006年的贸易顺差真的达到1170亿美元的话,中国在国际社会承受的压力将会更大。
第三,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势必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这将大大增加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
2005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披露。据介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有7个,分别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还有4个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分别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虽然发改委正想法设法解决上述11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过程,上述产业在2006年,势必大面积向国际市场进军,在给中国对外贸易做贡献的同时,肯定也会惹来不少麻烦。
第四,特殊的入世条款,增加了其他世贸成员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的随意性。
这方面的条款主要有三种:
其一,中国入世的“工作组报告书?242条款。这一条是专为纺织品制定的,在该条款中,中国承诺:(1)一旦相关成员向中国提出磋商请求,中国同意在收到请求后对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7.5%(羊毛类产品为6%)的幅度以内。(2)如果在90天的磋商期内双方未能达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在磋商继续进行的同时,相关成员可以对中国涉案纺织品进行限制。(3)上述限制措施的有效期为当年的12月31日,但是,如果相关成员提出磋商时距离年底已经不足3个月(或者刚好3个月),则限制措施的有效期是12个月。(4)该条款的有效期至2008年12月31日。
其二,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6条。在这条中,中国承诺:(1)如果双方的磋商未能在60天内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世贸组织成员有权在必需的限度内,对中国相关产品撤销减让或者限制进口。(2)中国产品对相关成员的损害分为两类,即出口的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相关成员据此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也分为两年内和3年内两种。(3)相关成员可以对中国产品采取临时保障措施,期限200天。(4)相关成员做出的限制措施一旦超越期限,中方的反击权利为暂停实施减让或者义务。(5)该条款的适用期为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12年。
其三,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在该条中,中国承诺,在其他世贸成员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如果中国企业不符合相关世贸成员的法定条件,中国企业在15年内将不会拥有市场经济地位。
在世贸组织相关法律文件中,世贸成员在保护自己的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时,拥有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等在内的合法手段,但是,以上三种条款,是专门针对中国的特殊条款。这三种条款,使得其他世贸成员在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时,更加便利、更加随意。
第五,政治因素对外贸的影响正在加大。
2005年12月27日,美国国务院宣布,由于向伊朗提供武器和技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6家企业被美国制裁。自从2003年7月以来,这已经是美国第三次对中国公司进行制裁。政治因素对外贸的影响,可见一斑。
中国对外贸易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力日益增强,其他国际成员不习惯、不舒服,心理产生了障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威胁论就出现了,直到现在,这种论调依然盛行不衰。虽然中国政府一再对外宣传,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是对国际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但是,相关世贸成员一直怀着高度的警惕和防范心理。这种心态对经贸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中美之间的高科技交流迟滞不前,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迄今没有松动的迹象。
解决之道
记者预测,不但2006年,2007年、2008年,甚至更远的时间,中国产品还将遭受其他世贸成员大范围、高强度的围追堵截。
解决之道在哪里?
商务部的招数,是品牌战略,是加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力度。这样的招数,站在对外贸易的角度看,当然是对的,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这样的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本在哪里?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外贸。回顾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我们发现,投资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事实上,正是由于外贸的强劲增长,才使得不断攀升的投资,有了疏解的出口。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一,热衷于吸引外资,热衷于开发国际市场,使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风险加大。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62%,2004年升至70%,至2005年9月底,这个比例已高达77.8%。专家们普遍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贸易依存度在50%左右就差不多了。
其二,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著名学者梁从诫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认为,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变成了世界的垃圾场,成了世界的泔水桶。对资源的浪费,更是日甚一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煤、电、油、天然气持续紧张,涨价已成大势所趋,但是又有谁计算过,这些不断消耗的资源所生产的产品,有多少是供给中国消费者的,有多少是供给外国消费者的。2005年12月,德国《明星》周刊刊载的文章提供了一组数据:在中国,超过80%的垃圾和污水得不到任何处理,每年有40万人死于废气引发的疾病,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间,16个在中国,包括首都北京。该杂志表示,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产品,但本身从中获益并不多。
其三,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特殊的价格倒挂现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价格倒挂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贱卖贵买。比如:中国工厂生产的做工精美的皮鞋,在国内要卖到几百元人民币,出口到西方市场,仅卖4到5美元;同样是皮鞋,如果是西方国家的,在当地只卖50美元,到了中国至少千元甚至数千元人民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使中国企业担负了更多的倾销指责,同时也让中国消费者的负担加重了。
综上,如果说2006年和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还要面临更多风雨,薄熙来部长肩上的压力更重,那么,根本原因不在商务部。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全面反思、全面检讨的时候了。我们需要通过反思和检讨,在全党、在各级政府领导之间形成最大的共识,然后寻找出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消耗少的、能够使环境得到保护的、让更多民众分享成果的发展道路。对很多人、很多机构、很多领导包括商务部来说,这是一次利益的大调整,大整合。
这样的共识,在中央一级的高层,已经形成。问题出在地方政府。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的开发区建设热、吸引外资热,仍然此起彼伏,按都按不住。外资崇拜、GDP崇拜,在很多地方,很难消除。由此可以断定,中国廉价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冲击,还将持续很长的时间。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