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贸总额突破1.4万亿美元 稳居全球第三位
  • 发布日期:2006-01-16     啤酒工业信息网
备受反倾销及特保之苦的中国外贸,2005年一路飘红。记者昨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中国对外贸易继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又达到1.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自2002年以来,我国外贸已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3位。专家认为,外贸的连年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已顺利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据介绍,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4221.2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2.8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2亿美元,增长17.6%。海关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48.1亿美元,增长21%;加工贸易进出口6905.1亿美元,增长25.3%。
  尽管与美国、欧盟在纺织品贸易上产生争端,2005年,我国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173.1亿美元,增长22.6%。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
  此外,遭遇反倾销及特保风波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
  记者同时从上海海关获悉,2005年,上海口岸全年进出口总值突破3500亿美元大关,达到3506.8亿美元,比上年全年增长24.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4.7%。私营企业以迅猛的增长势头成为上海口岸对外贸易的一大亮点,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81.9亿美元,增长61.5%,增幅位列各类型企业之首。此外,国有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773.1亿美元,增长8.8%。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昨日向记者表示,中国外贸增长依靠的还是“苦干”而非“巧干”。左学金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对外贸的依存度已高达70%左右,但无论从全国还是上海的情况看,60%比例的进出口总值都由外资企业创造,国内企业从事的还是低附加值的加工产业。这种产业结构很迫切地需要得到提升。他认为,如果在未来5~20年内,中国不能完成从“加工制造中心”向“研发设计中心”以及“营销管理中心”的产业结构提升,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将不复存在,极可能丧失在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地位。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