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推三大消费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向消费拉动转轨
  • 发布日期:2006-02-14     啤酒工业信息网
   1月,杭州的萧山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创历史新高。

    在深圳,打工族在深过年人数的激增成为春节消费市场的新动力源;人们的消费习惯随流行趋势不断改变,手机、MP3、数码相机等作为新年走亲访友的礼品,成为春节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一月以来,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相当活跃。

    “进入‘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什么亮点问题,最大的亮点是结构上的优化,粗放的增长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会凸显出来。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调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完成的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也显示,45%的经济学家认为2006年全年的消费需求增长会“加快”,8%认为会“减慢”,认为“加快”的比认为“减慢”的多37个百分点。经济学家还认为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趋于放慢,外贸顺差呈缩小趋势。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2006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中国开始走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轨道上。

    2005年中国经济顺利实现GDP增长9%以上。但伴随经济的高增长,2005年社会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生产过剩压力扑面而来。投资拉动下的中国经济呈现更加明显的粗放式特征,暗藏风险。

    大量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并未带来企业利润上涨。相反,2005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企业利润增速回落问题。姚景源分析说:去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1%,同比回落了19.7个百分点。说明多数行业盈利困难。再分析一下盈利行业的盈利来源,可以发现不是创新和技术进步,主要还是来源于价格上涨。

    大量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还必然会对资源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从而引发对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掠夺。从现有的资源约束条件看,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已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生产能力转向海外市场,出口巨增,形成巨额贸易顺差。2005年1月至10月贸易顺差达804亿元,比2004年全年翻了两倍多,引发外贸结构的失衡,国际贸易环境磨擦剧增。同时在出口结构上也是粗放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主要是以低价格来扩大市场,不具有可持续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高辉清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应该以出口为导向,通过别国的消费来拉动本国经济。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的财富积累上,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这预示着中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同时目前中国居民家庭最终消费的服务如医疗、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不仅所占比重偏低,而且产品与市场十分狭小,也预示着居民消费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如何提高国内需求,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消费群体视角看,中国主要着眼三大人群,已经或即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助推农村居民消费

    有70%人口的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农民消费需求真正启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才能摆脱传统粗放式的增长。

    中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重点已经从粮食产量到农民收入,再到农民福利变化。中国提出2006年开始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将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城市与农村的分配关系开始逆转。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向”。改变农村经济社会面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必将有助于拓展农民的消费途径和能力。

  助推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

    高收入者不能有效化为消费力量来拉动内需增长,整个消费增速需依赖更广大的基层群体的贡献力量。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

    中国已开始致力于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个税起征点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提高购买力,扩大消费意义重大。

    此外,着力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被列入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主要任务之一。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这些人文和社会指标被全面纳入重点关注视野。这些重点关注都有着同一个经济效用:就是为老百姓减轻包袱,解决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既可以增强居民不断看好未来预期,扩大即期消费支出,又使新一轮的消费拉动具有持续性。

  助推新主力军消费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正步入消费年龄,已经成长为消费的新主力军。这些独生子女的消费习惯已经大大不同于他们的父母,他们更倾向花钱而不是存钱。中国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已经把就业放在突出地位,将制定更全面宽松的就业优惠政策,使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这将为新主力军扩大消费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