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中国,股市大涨,房价一涨再涨,GDP在涨,CPI也在涨。2007年12月,就连中国啤酒也在涨声一片中跌跌撞撞地闯向了2008年。
     受累于大麦、啤酒花等原料上涨的巨大压力,原本利润就较薄的啤酒业终于顶不住了。燕京从12月18日起进行结构性提价和单品提价,综合提价幅度在9%-12%左右,低端产品提价7%。青岛啤酒也表示接下来会有一些价格调整。在零售终端,燕京、青岛、雪花等一线品牌已开始提价,而价格的全面调整将在元旦后全面爆发。
      中国啤酒行业长期以来的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已经大大降低了行业利润,啤酒原料涨价终于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国际啤酒品牌价格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单纯的涨价显然不是中国啤酒的救命稻草,该怎样做不妨向广东啤酒取取经:目前广东啤酒年产能已超过500万千升,而市场消费容量仅约300万千升,随着出口东盟市场关税的降低,广东啤酒发力东盟市场,出口量劲增。
     我们在此也只能预祝中国啤酒,2008年,你一路走好!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