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瓶啤酒的现状如何突破?
- 发布日期:2006-01-11 啤酒工业信息网
塑瓶啤酒一直是行业内比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尤其是纳米技术开始应用,塑瓶啤酒的增长速度也逐渐加快。据悉, 2005年全球用于生产塑瓶啤酒的PET将达到100万吨以上,亚太地区将达到23.5万吨。中国作为世界啤酒生产大国,塑瓶包装必将与世界同步,因此塑瓶啤酒的推广也提到生产企业的日程上来。然而从目前推广情况来看,塑瓶啤酒还处于小量试用阶段。那么塑瓶啤酒该从何处突破,掀起一场啤酒包装的革命呢?
啤酒厂商还在犹豫什么?
一瓶易拉罐啤酒,它的包装成本接近1元钱,玻璃瓶的啤酒也要3角至5角钱左右,而啤酒的本身只有6角至7角钱,可见包装在啤酒的成本中占有的比例很大。随着原料、辅料的不断上涨,啤酒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目前很多啤酒厂家开始从包装着手,减少成本,比如开发528ml、500ml等小瓶装产品。
塑料瓶比玻璃瓶贵一些,因为玻璃瓶可以回收,降低了成本,而塑料瓶虽然有的也可以回收,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塑料瓶无法像玻璃瓶一样回收后可以高温清洗,所以现在各企业生产的还是一次性的,正由于这种不可回收性,才使其成本显得比玻璃瓶更贵,而上升的成本势必体现在价格上,失去价格优势的塑瓶啤酒被市场认可的风险比较大。在啤酒竞争激烈的今天,谁也不敢冒这个险。加上这两年塑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无疑增加了塑瓶啤酒的生产成本,延缓了塑瓶啤酒的推广。另外多年以来,啤酒企业和上游玻璃瓶厂的合作关系已经十分牢固,如果啤酒企业大规模使用塑瓶,这个链条就会断裂,在供求关系很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也不愿意打破这个平衡。
在新品的开发上,啤酒生产企业也逐渐表现出慎重的态度,因为以前企业盲目地推出一些差异化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极大影响了企业的赢利能力。百威、喜力啤酒凭借一二个产品就能排到世界前几位,单一产品销量达几百万吨,这些成功的例子给啤酒企业很大启示。产品细分的思路是对的,但务必谨慎。另外从大的环境看,啤酒巨头们目前基本上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对区域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他们开始期望从市场上获得回报,可以说啤酒企业开始进入收获期,稳定平稳发展是啤酒巨头们的心态。
塑瓶啤酒是否值得推广?
从以上的分析看,塑瓶啤酒的路还要走很长,一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的考虑;二是塑瓶啤酒如何向市场推广。
很多啤酒生产企业都曾进行过塑瓶啤酒的生产研究,但目前迟迟没有推出,主要是考虑生产成本问题。事实上从综合成本上计算,塑瓶并不一定高于玻璃瓶,比如塑瓶啤酒可以防止瓶爆的发生。虽然小瓶塑瓶啤酒成本高于玻璃瓶,但生产1.5L~1.6L的大容量啤酒瓶,其成本仅为1.8元/个,这是玻璃瓶无法达到的,因为大瓶装啤酒的破损率比较高,同时大容量啤酒的消费在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为了解决塑瓶啤酒的成本问题,2004年7月,甘肃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金额高达2亿元的纳米PET啤酒瓶制造项目展开招商引资。该技术把纳米表面处理技术与瓶子制造结合在一条生产线上,成本低,有良好的市场利润空间,每只瓶子的总体造价只有0.21元,该啤酒瓶一旦投产,啤酒的价格有望下降。另外从运输费用上计算,塑瓶的重量轻,同样的纯酒量,企业的物流费用会降低。作为塑瓶生产企业要把这笔帐给厂家算清楚,而不是一味强调塑瓶本身的优点。
现在塑瓶啤酒容量有向两端分化的趋势,即逐渐小瓶化为330、380毫升和大型化到750毫升,甚至有1升、2升以上的大包装。歌厅、酒吧是时尚年轻人消费的主要场所,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轻便、新颖的小容量塑瓶啤酒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对于企业和经销商来说,这一渠道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如果市场操作成功,是不难获得收益的。2008年奥运会对塑瓶啤酒的推广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在奥运会期间,观众不能携带金属及玻璃瓶装饮品入场。因此,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为抢占市场开始研发纳米级塑胶啤酒瓶。例如紫江企业、中富实业都已开始进军纳米塑胶啤酒瓶市场。
实际上很多啤酒企业都在关注塑瓶啤酒市场,只是没有企业愿意成为领头羊。要想塑瓶啤酒产生群聚效应,塑瓶啤酒要从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着手,给行业树立一个榜样。例如燕京啤酒一直坚持科技创新,珠海中富企业和燕京莱州公司合作,在韩国推出的塑瓶海德尔啤酒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在春季糖酒会上一些啤酒企业携塑瓶啤酒参展,这些动态值得其他啤酒企业关注。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